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防抗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体现.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着力统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到238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1.6平...  相似文献   

2.
胡艺杰 《中国减灾》2023,(23):32-33
<正>近年来,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标准体系框架稳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不断夯实。各省、市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切实发挥避难场所减灾避险、群众安置、稳定社会等重要作用,及时、高效满足了应对重大灾难事故的应急管理需求,提升了公共安全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综合减灾工作。统一部署扎实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为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强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目标要求。2014  相似文献   

4.
正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是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圳市宝安区应急管理局通过在辖区内组织开展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检查,全面摸清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以宝安区为例,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从评估检查、制度规范、资源配套和培训演练等方面,对城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害突发时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社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礼乐街道结合本地实际,强调全民参与、有效利用、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切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从而大大提升了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陈淼 《中国减灾》2023,(23):34-35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受到各种灾害侵袭而暂时离开居所的人群临时提供的、利用各种空旷场地和大型场馆所预先设立的躲避灾难、居留和生活的公共场所。本文结合郑州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数据及有关经验,分析该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及管理提出建议,为郑州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提升灾难事故应急处置及紧急转移安置能力水平、促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科学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应急避难场所评估是对已投入使用或经规划建设将投入使用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的全面调查,评估场所的安全性、空间设置合理性,以及管理运维和分级分类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估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对是否符合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要求进行技术评价。本文通过对应急避难场所评估相关研究现状、规范化建设评估框架构建和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读者和有关部门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建设,也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上级关于加强避难场所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避难场所建设,不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加强对避难场所的建设、管理和培训。同时,该区还充分挖掘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突出平灾结合,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对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意义重大。运维管理作为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管理规划。本文作者对我国应急避难场所运维管理标准化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标准化工作机制建构、标准体系的建设、标准的制修订,以及相关标准宣传贯彻与落地实施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城市防灾和公共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和外部风险不断提升,对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建设和管理有了新的审视和反思。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概念内涵、空间布局、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大多停留在建设与布局层面,忽视了应急避难场所运行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2,(7):95-96
王郅强、王志成在《湖湘论坛》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日本东部大地震及其衍生的大海啸和福岛核泄漏危机,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规划提到了突出位置,其实际运作和表现对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目前,我国应急避难场所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在布局、功能、结构、标准、管理、法规等方面虽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距离防灾减灾实际需求问题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12.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遵循一定准则,经政府规划、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能够为居民提供紧急疏散、临时生活服务的安全场所。作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能够起到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作用,对降低灾害损失影响、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扎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增强我国城乡安全韧性、提升基层抵御灾害事故风险能力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3.
社区应急避难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就近、便捷、安全的应急避险服务,加强城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对提升基层应急救助能力十分重要。近年来,湖北省将综合减灾示范创建作为抓手,加强政策创制、示范引导和资金支持,解决了城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为什么建、怎么建、如何建的问题,将城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相似文献   

14.
2012年4月26日上午,以民政部救灾司巡视员柳永法为组长的民政部调研组一行3人赴安徽省淮南市调研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调研组一行首先前往田家庵区洞山街道新村社区实地查看了新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设置,防灾减灾宣传和日常减灾活动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统筹发展安全,站在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强化系统性思维和顶层设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成效斐然.目前已经建成应急避难场所513处,有效面积共74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市级统筹规划、部门分级建设、县区挂牌管理、乡街牵头响应"的工作模式,为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6.
康斌  熊林峰 《中国减灾》2023,(19):36-37
<正>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提高城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江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底数核查、规划设计、平战结合、宣传教育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同时也对下一步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规划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高站位推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为更好适应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在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上做出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邢台市针对市区地理位置属自然灾害频发地段,易发生大地震、大暴雨、大洪水和地质灾害等特点,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园、广场、体育场、停车场空地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利用起来,建立28所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为解决好市民有场所避难、能够及时进入避难场所、熟悉避难场所和提高避难能力的问题,该市主要做了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今年安徽省特别将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纳入救灾工作的重点。2007年上半年,安徽省已在6市率先完成应急避难的规划和示范场所的建设,并争取在3-5年内建立完善全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以来,江西省遂川县民政局结合本地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特点和社区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对申报社区逐一进行了材料初审、实地考查、按照减灾示范社区的标准严格筛选。 “减灾示范社区”要达到“八个一”要求,即社区成立一个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一个社区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建一支抢险应急志愿者队伍、设置一批避难场所、开展一系列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