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开辟自然灾害调查评估专栏,将连续刊载各类自然灾害的调查评估案例及分析。栏目通过介绍国内外洪涝、台风、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调查评估相关案例,并邀请专家进行点评,以期为各地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助推当地相关工作的开展。本期栏目以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暴雪灾害为案例,邀请专家回顾此次灾害事件的发生,介绍得州当地和美国联邦政府灾后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并给出总结,以期对我国今后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刊开辟自然灾害调查评估专栏,将连续刊载各类自然灾害的调查评估案例及分析。栏目通过介绍国内外洪涝、台风、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调查评估相关案例,并邀请专家进行点评,以期为各地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助推当地相关工作的开展。本期栏目以2021年12月美国中部龙卷风灾害为案例,邀请专家在梳理此次龙卷风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美国在灾害前期的预报预警工作并给予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殷杰 《中国减灾》2024,(3):28-31
<正>针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开展调查评估,科学核定灾害损失,确定灾害范围,可为抢险救援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支撑和依据。完善灾害评估的技术方法,可以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而推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升,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本栏目邀请专家对当前可用于灾害调查评估的一系列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分为上、下两期刊登,旨在为重特大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是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核定灾害损失,确定灾害范围,可以为抢险救援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支撑。目前,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已取得一定成效,正式组建了包括地震、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交通运输、保险等11个涉灾领域的灾害损失评估专家库,实现了评估专家队伍实体化。本文对开展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的现状、工作实践及相关案例进行介绍,并对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业务的发展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5.
庆丰 《中国减灾》2023,(15):32-35
<正>甘肃省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是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多发的地区,有“十灾九雨”之称。2020年8月,甘肃省陇东南部连续出现暴雨天气过程,造成严重暴洪、泥石流灾害,使农业、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居民住房等损毁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期调查评估栏目邀请专家介绍此次暴洪灾害损失严重的原因以及应对处置情况,总结了灾害应对过程中的工作经验与存在的不足,并由此提出做好突发自然灾害应对工作的相关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22年6月23日,重庆市巫溪县白鹿镇中坝村发生一起滑坡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期调查评估栏目邀请专家介绍此次滑坡灾害的现场调查情况,总结突发地质灾害现场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工作的要点,并对我国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处置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当地时间2023年8月8日起,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岛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山火,火势持续了数日,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期调查评估栏目关注此次毛伊岛山火灾害,邀请专家对灾害事件的发生及严重影响进行介绍,提出了在此次灾害应对过程中存在的三点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在总结灾害事件教训的基础上,为今后应对类似灾害事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袁艺 《中国减灾》2013,(1):34-37
近年来,我国灾害损失增加趋势明显、风险形势严峻。同时,突发事件应对、自然灾害救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救助应急体系建立健全,救助项目不断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对灾害救助工作的决策水平、措施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救助工作的开展对加强灾害评估工作提出了迫切需求。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灾害评估工作,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工作逐步开展,初步发挥了为救助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鲁甸6.5级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准确掌握地震灾情、科学做好地震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专家组赶赴灾区开展灾害损失现场调查评估工作。现场调查评估工作组由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专家组部分专家,部委、高校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组长为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灾害评估"一词由来已久。过去,灾害评估主要服务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多是对于灾情及其损失的评估。如今,灾害损失与应对工作评估逐渐贯穿灾害管理全过程,对综合减灾、救灾救助、恢复重建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发挥灾害损失与应对工作,提高其支撑应急管理决策和灾害风险防范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一套自然灾害情况统计的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明确了灾害损失评估的指标内容。  相似文献   

11.
汪明 《中国减灾》2022,(5):24-27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快速摸清灾害损失情况,全面准确评估灾害损失至关重要.做好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评估工作对支撑灾区开展恢复重建,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灾害损失的影响因素多,形成机理和过程也相对复杂.本文介绍了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的新要求,指出了重大自然灾害评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提高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质量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吴玮 《中国减灾》2022,(5):16-19
自然灾害核查评估是评价和认定重特大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有效支撑应急救灾、受灾群众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建立灾害核查评估技术体系是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本文介绍了灾害核查评估技术体系的组成、灾害核查评估工作实践,并提出该项工作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未来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3.
吴玮 《中国减灾》2023,(17):12-15
<正>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是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可以为防灾备灾、应急救援和灾后救助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撑信息,对于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增强灾害处置能力、保障救灾救助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开展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的重要意义和工作现状,介绍了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的内容、方法体系以及业务实践案例,并对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业务未来的发展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5):17
青海省民政部门抓住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建立起一支涵盖各类自然灾害、覆盖全省城乡社区、配备必要工作设备、承担灾害预警、灾情收集、传递和应急救助工作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全面夯实了减灾救灾工作基础。争取项目明确方案在玉树灾后重建过程中,邀请职能部门和专家编制了《民政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可研报告》,争取发展改革、财政和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支持,将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玉树恢复重建发展项目,安排专项  相似文献   

15.
评估工作贯穿于整个灾害管理过程。无论是在灾害防御、减轻、预警等阶段,还是在响应、恢复、发展等阶段,都需要开展评估工作,为灾害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和恢复阶段,灾情评估工作至关重要,它的时效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工作的水平。目前灾情评  相似文献   

16.
肖会斌 《中国减灾》2023,(23):28-31
<正>2023年7月末至8月初,北京市受台风影响,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并引发流域性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损失和影响。本期栏目邀请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专家对此次洪涝灾害的特点进行分析,介绍灾害过程的应对处置情况,总结应对过程中好的经验与尚存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相关工作建议,以期助力全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评估工作的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灾害形成机制、时空演化规律正发生深刻变化,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日趋多元化.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易发高发,多灾种集聚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对经济社会和国家总体安全的影响更加深远.我国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极端灾害事件发...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自然灾害救助决策的科学性,提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水平,湖北省当阳市按照灾害应急救助的总体要求,立足于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际,建立自然灾害救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3,(5):6-7
在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本刊特邀请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谈谈对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灾害风险管理和风险教育、减灾技能培训、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以期对领域内相关人员在进行防灾减灾工作时起到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地震烈度评定工作不仅对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意义重大,对地震应急准备、震害防御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地震烈度评定工作随即展开。本期调查评估栏目邀请专家以泸定6.8级地震为例,结合多次地震烈度评定工作的实践经验,从组织方式、工作流程、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工作要点,并提出对相关工作的思考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地震烈度评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助力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