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日红  李明舜 《求索》2007,(3):98-100
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它是一部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法;从人权的视角来看,它是一部保障妇女人权的法律;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它是一部调整男女两性社会关系,体现先进性别文化的法律;全面认识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进一步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男女两性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厚重的历史根基,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内在的思想特性,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民大众广泛认同;从价值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政治凝聚、经济服务、社会整合、价值引领等重要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隋悦 《长白学刊》2013,(2):157-160
先进性别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思想,以男女平等为核心内容,倡导妇女发展,符合男女共同进步、社会协调发展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主题。推进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性别平等的文化导向和规范,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积极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对于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娅辉 《湖湘论坛》2013,(1):95-100
把系统工程学概念“顶层设计”运用到性别平等与发展领域,可以理解为这是政府在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上的“战略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化解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两性矛盾和利益冲突,确保两性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性别关系的顶层设计,首先必须在全社会达成一种共识,即男女平等、和谐共处的性别关系的确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其次要正确认识顶层设计内容的特定性,即顶层设计不只是中央高层的设计,也不是妇联的部门设计,其设计必须以调整两性利益格局、遏制既得利益膨胀为目标;再次,顶层设计的路径要多元性。即从组织机制上协调社会各方合作互动,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社会资源男女共享,从文化建设上构建和谐性别文化氛围,从两性和谐指标设计上力求求真务实。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群体与群体的和谐。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依靠占人口一半的女性。社会和谐离不开两性和谐,而两性和谐又离不开两性平等,所以建立男女平等、和谐共处的性别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力  李伟 《湖湘论坛》2011,(5):28-31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突出优势,在于通过打造先进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引领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化引领战略。首先是以“两手抓”的战略,解决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以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关系的科学定位和相互促进问题;其次是以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为主轴,强调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其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中心环节,形成党的指导思想一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先进文化这一完整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体系。  相似文献   

7.
先进性别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娟  黄桂霞 《思想战线》2003,29(5):37-41
产生于工业化基础之上的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是先进的性别文化,而社会主义的性别文化是最进步的性别文化。我国现阶段的性别文化是多样性的,要推进先进文化和先进性别文化发展,必须将先进性别文化纳入法律政策体系,并发挥法律法规和妇女组织对文化的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8.
人类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而两性关系是否和谐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的男女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性别关系具有差异性与非对抗性、平等性与公正性、互补性与共赢性、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源性等特征。培育和谐的性别关系必须弘扬先进的性别文化,加大法律创新的力度,提升妇联组织的作为,加强两性主体的协作能力,这样才能使和谐性别关系的建构成为政府的目标和社会共同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当代体现,同时也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源泉和文化基因。它对职业人才培养具有精神引领、人格塑造和效能提升的积极作用。课堂教育、日常管理和社会实践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和引领高技能型职业人才培养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男女平等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平等的追求往往产生于不平等的境遇之中。单从性别角度来看,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更多,因而,男女平等似乎就约定俗成地具有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赋予女性权利的意义。如果我们跳出这种习以为常的视角,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反观男女平等的社会意义,我们就会从另一种角度对男女平等进行理性思考和现实解释,就会发现男女平等问题其实牵动整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平等的核心内涵——权利平等是一个指向性非常广泛的理论范畴,内涵丰富而复杂。唯其如此,概念的内涵越发缺乏具体性和明确性。《辞海》将平等解释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