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能量。民俗文化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依附于人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正确认识民俗文化的优秀价值和重要作用,充分发掘民俗文化在农村文化中的精髓,继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稳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事象,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湖湘民俗文化蕴涌绵延于湖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承载着浓郁的湖南人精神。将优秀的湖湘民俗文化引入青年女犯的德育教育中,发挥其所蕴含的巨大文化资源对于青年女犯改造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实现"以文化人"、"文化兴监",推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道日娜 《学理论》2015,(8):76-77
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富含深刻的精神元素,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分析蒙古族发展中的饮食、住房与交通、婚丧嫁娶等几个方面的民俗文化,得出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发展、变迁嫁娶对当代的启示如下:大力弘扬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培养出高素质蒙古族文化人才;大力研究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促进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姜军锋 《民主》2006,(6):19-20
民俗文化是历经千百年传承、积淀下来的民间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座宝库,科学地开发民俗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山东历史悠久,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胶东渔家民俗、鲁中平原农耕民俗、泰沂山地民俗、鲁西运河文化民俗、黄河入海口生态民俗,各具特色;鲁菜、特别是胶东海鲜,风靡黄河南北,是中国四大菜系中影响最大的一系;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鄄城织锦、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穆李村面塑等民间工艺,上百个品种,争奇斗妍,由国家文化部授予的民间艺术之乡就有23个。应当说,在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山东起步较早,潍坊安丘…  相似文献   

5.
天桥民俗文化不仅是北京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天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本次研究通过调查天桥居民对于复兴天桥民俗文化的意愿和行动力,来探究分析天桥文化面临危机的原因,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天桥民俗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地区民俗文化丰富而独特,沉积和浓缩了区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大兴安岭人的生态文化精神,作为旅游的载体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旅游者.当下,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态旅游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有必要关注民俗文化作为生态文化的资源的价值与作用,进而将冷文化、夜文化、鄂伦春族民俗文化作为“三位一体”的基点与策略,增加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的区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侨园》2020,(1)
正"非遗在身边,民俗在眼前",是一个略显纠结的表达,实际上想要阐述的是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对于二者关系的明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专家田青先生给出了一个理解角度。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成十大类,包括民俗。按照这个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着民俗文化,或者说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大项。可实际上民俗文化反过来又包含  相似文献   

8.
陈宇菲 《学理论》2010,(12):142-143
流传在甘肃岷县的湫神崇拜是一多层面的民俗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其进行研究,从社会功能、进化和象征性的角度阐释其中崇拜对象的神化过程、神灵意念、祭祀形式等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存,是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涉及到众多的社会民俗文化事项,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许多文化界人士认为,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和物质财富。传统民俗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观念、审美观念、思维模式和心理素质,是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基因和丰厚土壤。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8,(1)
正【提案背景】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正不断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一些传统民俗文化也加快流失。民俗博物馆是保护、宣传、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民俗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迫在眉睫。就目前情况看,民俗博物馆建设面临的难题主要有:民俗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炕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千百年来深深地扎根于民众的民俗文化生活中,将炕围画置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个特殊的大背景之下,从炕围画与民俗文化的角度入手探讨呼和浩特地区炕围画的文化艺术特色以及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呼和浩特地区制作坑围画有严格的工艺步骤包括:墙面修整与打底;起稿,画边道;绘制画空内容;上油固色。  相似文献   

12.
东北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其中有很多有待动画创作者发掘和开发的民族民俗资源。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继承为起点,以创新为推动力。发展东北特色动画产业,也就是发展属于东北的文化产业,培育我们的文化品牌,将东北民俗文化特色品牌推向世界,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色彩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主要从民俗仪礼建筑文化上藏汉民族对颜色的选择与阐释的不同以及所表达的象征意义,进而分析产生此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杨军 《学理论》2012,(32):165-166
文化传承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延续的重要途径,华县皮影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促进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是我们当代的责任,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传承这种优秀的民俗文化新的出路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皮影自身的品牌塑造和市场宣传;实现皮影的资质型向资金型转化。  相似文献   

15.
大宋王朝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到赵随陆秀夫跳海自杀历时三百余年,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占有的地位,史学泰斗陈寅恪对宋代文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的繁荣主要是对前代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开明的文化政策,宋代北方移民主要是在靖康之乱以后的南宋时期,迁动到南方的人口数量较大,对南宋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思念家乡的民俗文化,北宋移民的南迁极大地促进了南北民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邹海伟 《民主》2014,(4):37-39
<正>"近些年方言的式微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式微的范围在不断扩大,速度在不断加快,长此以往,作为我国各地民俗文化、本土文化重要载体的方言前景堪忧,因为方言消亡,流失的是认同感,影响的是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民俗是千百年来流传积淀的传统文化。所谓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日积月累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点的民俗文化。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辽宁的民俗文化非常接地气,其精华就是已经被国家和省市政府批准的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近日,我们采访了辽宁民俗专家齐守成先生,听他讲讲民俗和非遗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吴亚辉  周全胜 《学理论》2014,(33):278-280
中华民族自古有深厚的节日文化情怀。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在春节期间举行的隆重的"社火"文化活动是我国绚烂多姿的民俗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内蕴着通俗而实用的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价值因子。它在活跃民族节日气氛、提振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同时,载负着对民众进行以尊重和传扬民俗文化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郁大海 《学理论》2010,(14):16-17,158
乡土社会衍生传承了各具乡土特色的民俗文化生活形态,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魅力特质,是乡土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式微是社会变迁、传统与现代文化割裂和文化体制制约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制度供给和培育新的乡土文化入手,重构乡村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0.
华嘉 《民主》2008,(6):31-33
在吉林民进,有两位民进会员以深入调研、多次提出高质量的提案被政府采纳而享誉全省:一个是潜心研究民俗文化,对文化建设屡有提案,件件得到落实的省政协委员、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民进省直工委主任委员施立学(本刊2007年已载文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