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嗣同研究述评郑焱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维新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抨击封建专制,鼓吹维新变法,为推动改革事业竭尽全力,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为此,在他逝世以后的8...  相似文献   

2.
在浏阳讲学的几天里,浏阳人很自豪地对我说,在这片并不很大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近现代许多名人:谭嗣同、胡耀邦、王震、杨勇、宋任穷、彭佩云、欧阳予倩等等,仅中共中央委员就有12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有30位!但是,在这众多的名人中,只有两个名字最让我怦然心动:谭嗣同和胡耀邦。天阴沉沉的,一座古朴典雅的老房子静静地矗立在浏阳城的闹市区,它那明清风格的建筑样式,与四周充满现代气息的商场、酒楼、卡拉OK厅相比,显得极不协调。也许是习以为常了,来往匆匆的浏阳人谁也没有在意这座古建筑的大门上那块极有份量的匾额:“谭嗣同故居“。  相似文献   

3.
谭嗣同是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清末在以康、梁为首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中,他是最坚决、最激进、最勇敢的一员。甘肃曾是这位爱国者成长、学习、漫游的地方之一。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其父谭继洵,咸丰九年会试中进士,补户部主事,钦加道衔,因此寓居北京。同治四年(1865),谭嗣同生于北京。光绪三年(1877),谭继洵奉旨补授甘肃秦巩阶道。同时还有加封二品的布政使头  相似文献   

4.
印象里的浏阳是在《浏阳河》的弦歌和谭嗣同的血泊中长高长大的!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时期,湖南有一批知名的维新人士在巡抚陈宝箴支持下,积极开展变法活动,他们设学堂,开学会,办报刊,举行各项新政,很为突出。湖南的维新变法值得探讨。一湖南的维新运动发端于1895年谭嗣同、唐才常在浏阳兴办算学馆。它的高潮是在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事变后出现的。这正是帝国主义横行无忌,纷纷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年代。当时英国驻汉口领事援引清政府颁布的《内港航行章程》,要挟开辟岳州为商埠,意在打开湖南的门户。这一件事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了极大震动,“外夷以湖南为射之鹄,不知何为乐土?”地方官吏和维新人士普遍存在危机到来的紧迫感,广大贫苦群众  相似文献   

6.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生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卒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曾遍游西北、东南各省。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成稿。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于长沙,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  相似文献   

7.
欧阳玄和他的诗文理论刘梦初一欧阳玄的生平与影响欧阳玄(1272—1357),字原功。元代潭州浏阳(今湖南浏阳市)人。享年85岁。是元代颇具影响的文士之一。其先祖家住庐陵,与宋代欧阳修同是安福令欧阳万的后代。曾祖父、祖父都曾在湖南任官,因受浏阳山水之胜...  相似文献   

8.
“花炮之乡”浏阳,在新中国诞生60周年前夕,又燃放了一响令国人叫绝的“花炮”——9月21日起,湖南浏阳拟提职的75名官员在浏阳党风廉政网上公示财产。  相似文献   

9.
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湖南掀起了兴办实业之风。1895年,唐才常、刘善涵开始在浏阳东乡开采“安的摩民”(即锑)矿石,并且“历经西人化验、均云佳质,且用处甚多,为五洲不可多得之矿”。他们还为浏阳南乡所产的白煤推广销路,并筹划在浏阳西乡创开煤井。在办矿的主张上,史学界多认为唐才常是主张纯粹商办或民办。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问:“苍茫的夜空中除了星星和月亮什么最美丽?”在其他地方、其他人那里得出的答案也许会五花八门,但在浏阳,每一个浏阳人都会告诉你同一个答案:绽放在夜空中最美的就是我们浏阳的烟花。"《中国实业志》记载:“中国花炮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而发源于浏阳也。”自从花炮祖师李畋在浏阳山野点响第一支驱鬼除邪的“爆竹”,1000多年以来,浏阳就与花炮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唐始宋兴”到清代的“十室九爆”,从单一的“爆竹”到现在的烟花鞭炮13类4000多个品种,从国内外的金奖到“中国烟花之乡”美誉,从第一家“爆庄”的设…  相似文献   

11.
正谭嗣同在北半截胡同内的浏阳会馆从容被捕,留下《绝命诗》一首:"望门投趾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但后来在王照写给朋友信中提到,此诗其实是经梁启超修改过的,并不是谭嗣同的原诗。120年前,在北京任工部主事的康有为听到德国派兵占领胶州湾的消息后,悲愤万分。按他后来自己的说法,就是胶州湾事件给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八日,湖南省长沙市政协在长沙隆重集会,纪念“戊戌变法”中牺牲的“六君子”之一、爱国维新志士谭嗣同就义八十五周年.到会的有各界人士一千余人,还有从事谭嗣同思想研究的日本朋友坂元弘子女士.我和内子及谭氏其他亲属也应邀参加了大会. 大会由湖南省政协主席程星龄主持,省历史学会理事长、湖南师范学院教授林增平作了题为《戊戌变法和谭嗣同》的专篇学术报告. 谭嗣同(一八六五——一八九八年),湖南省浏阳县人.戊戌变法前,他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和按察使黄遵宪等推行新政,倡  相似文献   

13.
靳护荣 《黄埔》2013,(6):20-21
第七十三军暂编第五师师长彭士量将军是湖南浏阳人,黄埔军校四期、陆军大学十一期毕业,是常德会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  相似文献   

14.
烟花谶     
《小康》2020,(22)
正我小时候对浏阳烟花执着,长大嫁给了浏阳人,如今就住在浏阳。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红楼梦》里都有诗谶、戏谶的,我这种应该就叫烟花谶吧。"波波放哒砍砍上"是我学会的第一句浏阳话,也是唯一一句。教我这句话的人都算我的一句之师,故而我的老师有超市收银员、滴滴司机、菜场老板,还有专治荨麻疹的皮肤科医生。"波波放哒砍砍上"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鸡蛋放在窗台上"。如今我已将这句话掌握得非常熟  相似文献   

15.
《协商论坛》2008,(6):52-54
张启龙(1900-1987),曾用名张复生、佐平,湖南浏阳人,1925年冬在当地小学教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与组织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6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参与组织工农武装,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三团中共支部组织委员,后因患病返回浏阳。  相似文献   

16.
《春秋》2016,(2)
正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喋血于北京菜市口。"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牺牲时言词最为激进,对后世的影响也颇为深远。1865年3月,谭嗣同出生于湖南省的浏阳。11岁那年,五天之内他的姐姐、母亲和大哥死于白喉症。他自己"短死三日,仍更苏",由此父亲给他取名"复生"。家庭遭到如此的灾祸,其感到无比悲伤。日后又遭继母的百般虐待。结识王五(王正谊,系回教徒)  相似文献   

17.
湖南的浏阳提起来大家并不陌生,一曲动听的《浏阳河》,以其生动美妙的旋律传遍了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知名效应。近几年来,革命老区浏阳以其惊人的创造力,造就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令人瞩目的“浏阳现象”,靠的是什么,那就是“文化制胜”。学习浏阳城市建设的新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文化制胜”这一新理念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吴保初上疏     
范泓 《同舟共进》2011,(1):29-29
吴保初(字彦复)是"清末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位即湖北巡抚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之子陈立三、福建巡抚之子丁惠康。这些人之被称为"公子",以高阳的说法,"今有达官之子,或则胸怀大志,卓尔不群;或则真慕风雅,诗文有声,与酒食征逐的纨袴,大异其趣,自然就成了出类拔萃的佳公子……"吴保初之父吴长庆为清末广东水师提督。  相似文献   

19.
张鸣  温宁 《现代领导》2005,(9):39-39
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流传下来的照片看,他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做京官,属于“清流”(同光之际,清流是朝廷一景,人称“青牛”,与之谐音喻此辈,经常激浊扬清。讥讽时政,尤其好跟那些办洋务的地方督抚为难),有敢言之名;做疆吏,属于能臣,有洋务之功,过了半个多世纪,毛泽东还说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就是不跟外国人谈判。不签条约。  相似文献   

20.
“惟楚有材,于 斯为盛”,这是岳麓 书院门首的一副对 联,但在鸦片战争之 前的漫长历史岁月 中,湖南并没有出现 “惟楚有材”的盛 况。在南京大学编写 的《中国历代名人辞 典》载入的2993位历 史名人中,湖南只有23人,仅占同期全国历史名人的0.77%,真是寥若晨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湖南连续几次出现人才群起的局面。魏源、何绍基、左宗棠、谭嗣同、陈天华、黄兴、蔡锷等人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在这79年中,湖南名人有83人,占同期全国名人的10.9%。从“五四”运动前后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湖南省涌现了一大批党政军领袖人物,毛泽东、蔡和森、任弼时、刘少奇、彭德怀、贺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