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并形成了其自身的财富研究方法论特点:"历史发生学""社会关系视域""否定性辩证法"。这三者互为关联,是统一的整体。正是有了具备这些特点的方法论,马克思才得以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生产方式基础上,通过对财富的内在否定性运动的分析,揭示出财富的社会关系本质和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左亚文 《探索》2006,3(2):163-167
“世界是物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赖以建立的物质经验基础,但它本身并不就是哲学命题。哲学的思维是建基于经验基础之上但又超越于感性经验的辩证思维,即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反思。现今的哲学教科书对于世界物质性的论证还停留在自然科学的实证水平上,并且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割裂,有违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必须对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视域中,“对象性活动”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哲学术语,是马克思哲学革命标志性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则的奠基石.马克思在与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性脱离之时,“对象性”原则、“对象性活动”原则起到了十分关键作用.马克思之“对象性活动”原则,既批判并超越了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的纯粹的“理性辩证法”,又批判并超出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关系”,使马克思存在论建基于新的哲学原则之上,并为全新地理解人和自然的本质存在提供了存在论前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特征就是"历史性"。其辩证抽象不是一个完全与传统抽象方式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对传统哲学抽象方法的扬弃,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抽象方法,它融入了"变化"和"关系"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打破了传统的"实体思维",转而在"关系"和"变化"中理解每一个单独的概念;二是对概念或范畴本身做多方位、多角度的解剖,揭示一个抽象概念自身具有的丰富关系,使得每一个概念的抽象和具象统一在该概念的物质基础之上。辩证抽象有四种具体形式:总体中抽象、同一性抽象、现象-本质抽象以及流变抽象。  相似文献   

5.
王进 《探索》2011,(2):179-18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鲜明党性的科学,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斗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简明而准确的概括。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社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必须坚持"斗争哲学";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的性质不同,斗争方式有不同的特点,但这不能成为否定"斗争哲学"的理由。坚持"斗争哲学",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否定"斗争哲学"是形而上学的反映。唯物辩证法是彻底的辩证法。我们要把辩证法贯彻到底,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斗争哲学",与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存在论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从某种意义看,都是一种中介学说,即关于主体与客体,概念与存在物之间内在关系的中介学说.从他们的理论前提看,虽然都具有批判理论的外观,但是,本质上保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阿多诺,比海德格尔更具有理论自觉:"存在"或"是"在本质上是一种没有具体内容的形而上学中介,否定的辩证法要做的正是回到现实的主体与客体,概念与存在物之间的内在中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是直接源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但它又与黑格尔辩证法不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辩证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注(1))剥去黑格尔哲学神秘的唯心主义外衣,拯救出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它放在唯物主义的坚实的基础之上,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所作的根本改造.它一方面摒弃了黑格尔辩证法中唯心论的糟粕,赋予辩证法以科学的形态;另一方面又摆脱了黑格尔观念辩证法对辩证规律的普遍有效性的承认上的限制,确定了辩证规律的普遍性原则.马克思把辩证法放在唯物的基础上,则必然得出辩证法规律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因为辩证法被理解为物质本身运动和发展的内容,而物质的运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3,(8)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精髓,关键不在于它是否以"实践"为其核心要素,而在于它是以"经济"和"阶级"这两个根本的实践要素为其核心概念,为人类自由本质真理的客观实践寻求和分析具体的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或物质基础与主体力量,创立了不同于黑格尔自由—权利辩证法的经济—阶级辩证法哲学思维范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实践路径,充分体现了其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大的问题框架下,2010年度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这个基本问题展开。此中,有的学者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相当多的学者更愿意用"历史唯物主义"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本年度关于"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社会形态理论"、"辩证法"等问题再度成为学界讨论的理论热点。在这些集中而热烈的研讨背后,潜藏的是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化省察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学术化研判,及时总结这一研究态势,对于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实现哲学变革和理论革命的重要基石。马克思揭示并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头足倒立"的唯心本质,并且借助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此,辩证法不再是一种外在抽象的思维方法,而是一种内在于现实的实践表达。以马尔科维奇与科西克为代表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以马解马",一方面通过破除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长久误读和重申马克思辩证法的人学本质恢复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应有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论证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存在样态和借助辩证法阐明人及其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创造性解读,从而开辟了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发展的东欧路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是直接源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但它又与黑格尔辩证法不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辩证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注(1))剥去黑格尔哲学神秘的唯心主义外衣,拯救出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它放在唯物主义的坚实的基础之上,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所作的根本改造。它一方面摒弃了黑格尔辩证法中唯心论的糟粕,赋予辩证法以科学的形态;另一方面又摆脱了黑格尔观念辩证法对辩证规律的普遍有效性的承认上的限制,确定了辩证规律的普遍性原则。马克思把辩证法放在唯物的基础上,则必然得出辩证法规律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因为辩证法被理解为物质本身运动和发展的内容,而物质的运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  相似文献   

12.
谢友倩 《唯实》2011,(1):48-52
哈贝马斯对意识哲学的批判反映了西方哲学史上认识论哲学与语言分析哲学错综复杂的关系。哈贝马斯用他的交往理论中最核心的两个范畴—~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批判意识哲学中的先验主体与对象世界的两极对抗。虽然作为新意识哲学的现象学也提出过交互主体性与生活世界概念,但其在本质上有别于哈贝马斯基于交往行为理论之上的交往理性与生活世界概念。  相似文献   

13.
人学研究正在成为我国哲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人的个体问题--人格自我论的研究是人学的微观基础.我们要把这项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使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性原则基础之上.辩证法要求我们把革命性和批判性作为人格自我论研究的内在本质,要求我们把与各种理论资源进行驳辩对话作为研究的外在形式.人学现实性原则要求我们把传统哲学的本质论研究、价值和意义的研究,与现实问题、实践活动的研究结合起来,要求人格自我论研究要积极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人格自我文明的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柏拉图之前,巴门尼德提出了关于"存在与非存在"的思考,赫拉克利特提出了"火"说和逻各斯(变化的尺度),苏格拉底使用了"助产术"的谈话技法来探讨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些可以看作是辩证法最初的发源和雏型.柏拉图进行了从主观辩证法到客观辩证法的转变,特别是把苏格拉底对话中的辩证法形式表述为事物存在的本质内容,这种认识角度和深度的转变直接对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和海德格尔的"存在"的概念的提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也是在康德、黑格尔等人的辩证法思想之后,人类对同一问题的进一步表达.因此,人类的思想具有超越物质属性的永恒性,思考之花只要绽放就会永远开下去.  相似文献   

15.
张亮 《探索》2003,(2):68-70
莱文《辩证法内部对话》一书对马克思的辩证方法的解读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但莱文的实证主义哲学基础最终妨碍了他去正确理解马克思辩证方法的本质及其与黑格尔的继承与批判关系。  相似文献   

16.
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真正科学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但目前学界对辩证法的发展史多是断续式或单线条的白描。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追溯辩证法产生发展到完善于马克思辩证法的源流脉络和丰富内核;随后,借助批判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澄清当前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存在的误解。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如何评价经典作家关于认识本质的论述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论。经典作家关于认识本质的论述是建立在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的。他们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论,因而科学地回答了认识的本质。我们只有划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反映概念与光学、语源学意义上的反映概念以及旧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余佳 《兵团党校学报》2015,(3):65-68,7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同时也是历来受争议最多的文本之一。本文重点选取"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来看其中马克思的哲学。重点考察马克思与黑格尔及费尔巴哈的关系,指出马克思哲学形成的路径依赖,即为在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分析中,逐渐走出马克思哲学自己的道路,同时也在这之中来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衅证唯物主义。如何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理解。把辩证法规定为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真理,并在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客观性和历史性的基础上确立思想内容的真理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地吸取这一“舍理内核”,才能避免辩证法理论的形式化、经验化.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始终立足于对传统哲学"抽象的人"的批判基础上,是以"现实的人"为价值指归的新人学。这种新人学,体现在马克思思想演进的批判逻辑中,也体现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的生成逻辑之中。正是这双重逻辑的展开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实践基础的总体性的人学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