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健 《中国发展》2014,(2):82-84
灌阳县灌阳镇鱼塘村半子岭屯距县城15公里,村屯被群山环抱,现全屯33户,总人口117人。全屯有耕地240亩,人均2.05亩。由于人多地少,耕田种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村民的生活困难。1997年以前,半子岭屯没有一栋象样的房子,砖瓦结构房成为村民的奢侈品。面对贫困,半子岭屯人没有坐以待毙,“穷则思变”,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半子岭屯第一位跟随远方亲戚外出广东务工的村民,一年下来便挣了三千多元。对于全屯年人均收入只有500元的村民,在看到希望后,第二年,屯里其他年轻人也一同外出务工。自后,半子岭屯村民劳务输出人员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2.
正走进新民屯,只见村道干净整洁、家禽成群结队、田野里春耕的场面热火朝天。曾经的荒地如今变为花红柳绿,土墙茅屋如今已成为一栋栋现代化的小洋楼,坑坑洼洼村道如今已是宽敞明亮的平坦大道……新民屯每一处的改变都印证着发展带来的蜕变。新民屯村民王玉雪说:"我们村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全靠党的引领,如果没有党,我们如今还住着土墙房呢。"新民屯是西林县普合苗族乡大河村的一个苗族村寨,全屯有36户165人。昔日的新民屯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因村民思想不开阔,全村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新民屯群众转变观念,克服困难,将这个"隐  相似文献   

3.
张雪梅 《当代广西》2013,(11):27-27
天等县在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一些乡镇村屯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治理农村垃圾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实施“党委政府牵头+党员带头+群众自治”模式。该模式是驮堪乡爱权村发那屯村民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探索实施的。驮堪乡党委政府牵头开展清洁卫生工作,补助一定的资金在该屯建设垃圾焚烧炉,购置垃圾运输车、垃圾桶。该屯党员覃明胜带头,组织本屯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垃圾分类处理的时间和办法等,推荐并确定垃圾处理人员,群众自愿参与垃圾处理,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同时,政府视整顿的环境卫生情况给予资金等方面的奖励,实现以奖带管,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4.
“绿树村边合,青山格外绿”,一座座漂亮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茂林之中;打开电视看大戏,拿起电话通信息,烧饭用沼气,耕种用机器……这就是笔者在刚刚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看到的喜人画面。建设四大经济区域打造富裕村镇在昭平镇马圣村大例屯岐岭小组,村民肖元生高兴地向我们展示他腌制的酸菜,他由衷地说:“去年,在镇党委的引导下,我家单卖酸菜纯收入就有2万多元。”近年,马圣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三种二养三加工”经济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种菜、种竹和种茶业;规模发展养猪、清水养鱼业;做大做强酸菜、茶叶和竹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5.
<正>"过去,村民都是在自家蓄水柜里挑水喝,很不卫生,现在用上了地下水,干净又清爽!"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正玄村塘朝屯村民卢桥华说。2014年3月,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正玄村塘朝屯总投资145.55万元的人饮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该人饮  相似文献   

6.
正一座座"洋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井然有序;清澈的溪水倒映着青山,倒映着蓝天,倒映着村民们幸福的笑颜……好一个美丽祥和的太平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太平屯以前可不是这样。"以前赶怀群街,要爬山还要过河。来回一趟一个多小时,累得很。"90岁的罗日勋老人说。雨天路泥泞,晴天尘飞舞,猪牛满地跑,开门臭气熏是昔日太平屯的真实写照。穷则思变。近几年来,太平屯村民想方设法,向上级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争取多方支持,实施村屯道路硬  相似文献   

7.
"和兴酸菜是我村最有名的特色产品,村里每户人家都会腌制,常年都备有一缸缸的酸菜,并且家家户户至少都存放十多个酸菜缸。"临高县兰罗村委会书记黄真用手指着正腌制的酸菜说,这些酸菜再过几天,就要用车装运到儋州市那大、昌江县石碌、东方市八所等地去销售了。和兴酸菜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村里老传统的特色工艺。酸菜的腌制方法很简单,把芥菜、桄榔菜等可腌的蔬菜清洗干净,加上一定比例的盐巴,搅拌  相似文献   

8.
正"有了这笔钱,我将带领全村50户村民大力发展林下养殖、花卉种苗,还要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3月25日,广西首笔30万元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发放仪式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南昌屯发放,南昌屯村民理事会理事长谭宽余拿到30万元贷款后高兴地说。据介绍,2018年河池入列全国新一轮集体林业制度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层面赋予河  相似文献   

9.
杨越 《今日广西》2008,(12):66-67
容县容西乡祖立村立垌屯位于容县西部,324线国道旁边,距县城大约6公里。全屯4个村民小组.72户425人,人均耕地0.5亩,山地2.13亩。过去该屯主要产业只有荔枝生产一项,少数劳动力外出务工,也有零星农户种植兰花。山地多、瓦房多。水田少、产业少、外出务工人员少、收入少、楼房少,这“两多五少”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
正"三分球命中,小山兄弟甲队加3分,双方第6次打平了。"随着解说员的激动解说,村民们大声欢呼起来,阵阵掌声和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让偏僻的小山村显得热闹而欢腾。2月12日,农历大年初八,是崇左市天等县小山乡小山村给屯开展春节文体活动的第5天,也是各类赛事的决赛日,小小的文化活动中心聚集了300多名村民。"今年是我们连续举办春节文体活动的第5年,除了篮球赛,还有活捉香猪、蒙眼捉鸭、码王争霸、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本村的群众可以参加,还吸引了来自大新等县的群众前来比赛。"给屯村民小组组长林志斌说,"今年比往年更热闹。"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那坡县平孟镇北斗屯在北斗村部举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揭牌仪式,这标志着该屯的村民自治进入了新阶段,开启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地处靖西市和那坡县交界三角地带的北斗屯,现有3个村民小组(含北斗街),常住人口有248户共1603人,流动人口581人。针对当前农村外出人口多,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妇孺等弱势群体,村级事务面临着无人议事、无人管理的困局,在2009年临时建立的北斗屯新农村建设领导小  相似文献   

12.
<正>大年初一(1月28日),梁伟东早早来到跑马洞,组织村民们摆好售票、烧烤、酸野等摊位,为景点的试营业做充足的准备。春节7天假期,板端屯跑马洞共接待游客1500余人,净收入10万余元。初试牛刀,这样的收益让梁伟东和村民很是惊喜,更坚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今年48岁的梁伟东是龙州县下冻镇扶伦村板端屯屯长、乡村旅游带头人,黝黑精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实干。跟记者聊起板端屯乡村旅游的发展,他滔滔不绝。板端屯有70户共280人,村民主要经  相似文献   

13.
正【人物介绍】卢华,防城港市上思县在妙镇平良村青瑞屯村民,之前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种甘蔗,常常入不敷出,平时都是欠债度日。通过甘蔗规模种植脱贫,生活得到改善,对前景很有信心。【脱贫感言】一个人只要勤劳,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就像甘蔗一样,节节都是甜的。【脱贫故事】3月26日,防城港市上思县在妙镇平良村青瑞屯村民卢华和妻子蔡月秀到屋后的山坡去砍甘蔗,他要趁清明前天气好把甘蔗砍了。这些年,家里靠规模种植甘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09,(10):43-44
走进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文化居委,你会看到这里有统一规划建成的文化一条街,大多数村民居住在这里,散居村民都有漂亮的小洋楼,顺着水泥便民路漫步全村。在一个个森林覆盖的小山包下,田间地头大棚遍布,在阳光下十分耀眼,漫山遍野种满了蔬菜。这里出产的蔬菜,常年能装满南川市民半个菜篮子,还销往重庆、四川、贵州的一些区县市场,种菜使这里一举成为南川区有名的富裕村。  相似文献   

15.
<正>1月27日,在河池网公布的河池市首届"最美乡村"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罗东村崖宜屯榜上有名。崖宜屯位于罗城县小长安镇西北部。"几年前,屯里的路面坑坑洼洼,破旧的瓦房参差不齐,卫生环境非常糟糕。"崖宜屯村民黎水成谈起家乡的变化时说道,"在城乡风貌改造后,全屯早已焕然一新,不仅房屋变漂亮了,还添加了社庙广场、文化楼、篮球场、图书室等设施,日子过得舒服多了。同时,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  相似文献   

16.
<正>"过去,到镇上办个低保证、准生证、新农保、养老保险、建房审批、医疗费报销等,不了解程序,经常要跑好几趟。现在好了,只要把需要的材料往村委办公室一交,剩下的事情,代办员帮办……"最近,谈起德保县敬德镇推行的村民事务代办制度,该镇暮洞村那料屯村民黄承龙兴奋地说。今年以来,敬德镇推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由村干部代办村民在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需要的事。  相似文献   

17.
今年51岁的卢华强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党员,也是忻城县古蓬镇龙利村旧镇下六屯的党支部书记,官虽不大,管的事却不少。 卢华强最爱管公家“闲事”。1994年,古蓬镇号召群众造林灭荒。卢华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动员村民到莫耐岭造林种果。村民对此却是冷嘲热讽:“莫耐岭石头多土地瘦,造林种果简直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相似文献   

18.
韦英宁 《当代广西》2005,(21):51-51
盛夏时节,距宜州市城区仅5公里的庆远镇畔塘村良山冲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中100多平方米的钢棚农贸市场下,新鲜的豆角堆积如山。几辆卡车驶进屯来,很快就将它们送往柳州、南宁、贵州等区内外市场。村民们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该屯党小组长覃国庄带来的。今年54岁的覃国庄1991年入党,1997年被村民推选为党小组长至今。上世纪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外国人来说,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内陆省份贵州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云山屯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村内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电遗存的实物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村里既保存有曾经作为防御工事的屯门、屯楼、屯墙、古街道,又有江南建筑风格的门楼、窗室、砖碉、石雕、木雕等,各种建筑浑然一体。历经600年沧桑,  相似文献   

20.
正早春三月,细雨蒙蒙,柳州市融安县东起乡铜板屯300余亩李树在春雨的滋润下格外美丽,繁花点点、落英缤纷,让古老的壮族村寨变得如诗如画。近几年,铜板屯也因为这片美丽的李子花海成了"网红村"。每年春季,各地民众都会慕名来到铜板屯踏青赏花。难以想象,曾经的铜板屯是有名的"空心村""空巢村",全屯人丁最少的时候,仅有7个老人再加上一条孤独的黄狗,俨然一个即将消失的村庄。和许多农村一样,铜板屯曾经也十分热闹,那时有20多户、上百口人居住,村民以种植李树为生。但村里的日子太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