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廓清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错误,1919年8月,廖仲恺著文对马尔萨斯人口论展开了批判。首先,他从经验事实出发驳斥了马尔萨斯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错误,认为人口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是有个“自然的限度”的。其次,他批驳了马尔萨斯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的理论依据,强调了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社会贫困的实质不在人满为患,而在于社会的政治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2.
杨晋锋 《思想战线》2011,(Z1):286-288
对于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理论,我们不能采取非常简单、粗暴的态度一味指责、全盘否定,而应该采取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分析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深远影响、主要内容,客观地看待马尔萨斯所说的话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从而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批判地继承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3.
郭超然 《前沿》2011,(12):65-67
马尔萨斯的人口数量控制论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然而,对于其理论的合理性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主要从舒尔茨的人口质量控制论、凯恩斯的理论、新增长理论以及马克思的人口理论等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进行批判,指出其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起阻碍作用的非科学性,并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来分析,得出现阶段中国如何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过去一向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近来,出现了一些部分肯定该理论的文章,引起了争论,这是一种好现象。的确对资产阶级的学说,必须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主义的观点来进行评价,“一棍子打死”是不会令人信服的。本着这种精神,本文就如何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谈谈个人的看法。一马尔萨斯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政治领域和工业领域发生革命变革的时期。法国大革命、英国的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此引起的结果是:小生产者为大资本家所排济,沦为无产者,在大机器生产下变成了过剩人口,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时,英国有产者阶级对法国革命思潮的浸入惶惧不安,政府当局采取了一些行政手  相似文献   

5.
康珂 《求索》2013,(1):29-31,227
任何理论都起源于某种假设,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才发生作用。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在历史上和现代社会局部的确发生过作用。但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和当今全球范围看,马尔萨斯的假设没有得到支持。理论分析和现实考察证明,人口出生率下降是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经验和理论都表明经济发展形成的主要人口问题是生育不足。控制人口数量只可作为我国缓解历史问题的权宜之计,决不可长期实行。在我国经济基础和人口形势发生巨变的情况下,现行人口政策亟需调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和资源相对匮乏问题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在此背景下,马尔萨斯主义重新复活,马尔萨斯被认为是一位生态思想家。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无情地揭露了让马尔萨斯复活的真正目的,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马尔萨斯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福斯特对马尔萨斯主义的批判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在设计救国救民方案时,有不少关于人口问题的论述。他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主张以发展生产来解决人口问题,这是积极的;但他的人口思想中也存在因强调人口数量作用而忽略人口质量的不足之处。 (一) 在人口问题上,中国近代有“人满为患”之说,它把国家贫困的根源归之于人口过  相似文献   

8.
王浩倩 《前沿》2012,(4):126-128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的特征看待计划生育国策执行的社会后果:民工荒、男女比例失衡、消费需求低迷、军事实力削弱、独生子女个性发展缺陷。剖析计划生育国策制定的理论基础——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弊端,提出人口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的“忧郁”和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忧郁"是指以李嘉图、马尔萨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一种早期的"忧患"意识.经济学的"忧郁"敲响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警钟,唤醒了人们的忧患意识和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反思,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先生,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准备,于1957年7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全国人口问题的性质、表现形式和解决的办法。然而,这个十分有利于中国人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于节制生育、降低我国人口增长的好建议却被扣上了“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反马克思主义的大毒草”的帽子,而被蛮横地打入冷宫。马老也因这个问题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迫辞去了北大校长职务,并被剥夺了正常的为自己的观点申辩的权利。而那种人口越多越好的教条主义观点却成了指导实践的“香花”。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保证人类永久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科学的指导思想。探讨桂林地区的人口战略,必须考察桂林地区的人口、经济的发展及环境资源若干相关因素的比较现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发现当前及未来中长期影响桂林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桂林地区人口发展状况(一)桂林地区人口发展特点1.人口增长进入了“低增长率、高增长量”为特征的惯性期,人口增长速度已处于较低水平,但人口总量在未来二、三十年里仍将增长。桂林地区人口实现零增长达到稳定人口的目标,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2)人口转变和生育模式的现…  相似文献   

12.
世界人口统计学权威、国际人口科学研究协会主席、奥大利亚学者约翰·考德威尔指出:“过去20年的经历,使得结束人口不断增长成为可能,到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将呈下降趋势。”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其中包括欧洲大部分国家、加勒比海岸的许多国家、远东的6个国家。要保持世界人口长期稳定,平均每个妇女生孩子必须不超过两个。欧洲现在平均人口出生率是1.6%,已令一些东欧国家所担忧,保加利亚福利部长埃相思·马亭甘芜说,他的国家由于“高婴儿死亡率和低出生率”现象正使人口逐渐减少。乌克兰学者伊凡·科瓦斯挂出…  相似文献   

13.
贾秀东 《时事报告》2011,(11):61-62
一个仅有710万人口、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弹丸小国,为何却是世界高科技企业密度最高的国家?一群身无分文的难民,何以在6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50倍的经济增长奇迹,硬是把马克·吐温笔下这片“满目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全球最有活力的国度?这些是美国学者丹·塞诺和以色列学者索尔·辛格在新书《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中抛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时代基本上执行人口自由增长政策,一方面,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劳动力的快速增加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但另一方面,人口的过快增长稀释了人均社会财富,也带来了资源、环境和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进入邓小平时代,中国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方面减少了中国增加的人口;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以及人口红利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实际上是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嵌入了新马尔萨斯主义。中国沿着同时减小分母和增加了分子的第三条途径实现了人均GDP的快速增长。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控制人口增长政策的实行,中国人口结构出现少子化和老龄化两大主要问题,继2013年的"单独二孩"的人口政策之后,2015年实行普遍二孩的人口政策。这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必要人口政策的调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各级政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我国保持了多年的低生育水平,有的地区已逐步过渡到零增长,但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出生缺陷人口累积增加、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以及人口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十分突出。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给人口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与时俱进,转…  相似文献   

16.
清代贵州提督学政洪亮吉人口论的提出早于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洪亮吉去世时,马尔萨斯才27岁。然而.他们都关心人类共同的问题。许多见解惊人相似.都把入口增长与物质生产联系起来.认为入口过快增长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正>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熟悉经典作家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严厉批判,却不知恩格斯曾多次对之作过肯定性评价。在批判其某些观点之后,恩格斯无不赞赏地指出:“马尔萨斯的理论却是一个不停地推动我们前进的、绝对必要的转折点。由于他的理论,”……我们才注意到土地和人类的生产力,……我们从马  相似文献   

18.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人口理论为支撑。“两种生产”理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人口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总结和提炼,为我国计划生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当前,基于我国后人口转变期老龄化、少子化现实,生育包容性将“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内在关联起来,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又激发了更为持久的人口红利,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体现人的主体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回应了“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和老龄化的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写作和出版专门论述人口问题的著作,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理论的空场,关于它的讨论内涵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和批判中。从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判,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口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呈现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的历史图谱。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高度契合的内在关系,这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及其手稿、《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文本的展开中,它们为新时代人口理论的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和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吴丽丽 《人民论坛》2013,(7):130-131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户籍人口出生数和自然增长率迅速增加,形成人口出生高峰。文章围绕这一特殊的人口现象,分析朝阳区户籍人口出生和自然增长的原因,探索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十二五”期间朝阳区户籍人口出生和自然增长的趋势以及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