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话说"提醒"     
楚汉相争,刘邦正被项羽追杀得惶惶不可终日。这时,韩信却差人来要求封自己为齐国假王。刘邦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发作,张良立即不动声色地悄悄在桌下踢了踢他的脚,提醒他:现在可不是发火的时候。极聪明的刘邦心领神会地迅即改口道:“韩信立了汗马功劳,封什么假王,现在我就封他  相似文献   

2.
有网民认为,参与“网络追杀”者尽力找线索,找证据,找知情者,所体现出的才智让人肃然起敬,而这种精神,正是维护社会正义所必不可少的。更有学者认为网络发挥了正面的舆论监督作用,既促使了当事人良心上的觉悟,也对社会其他人有一定的触动和约束。但是,也有网民认为,民意值得尊重,但程序和法律更应尊重。“民意的审判”只能停留在道德拷问的层面,一旦损害了程序的公正,就意味着“大多数人的利益”都可能受到侵害。两种说法见仁见智,在“法无禁止则合法”的原则下,“网络追杀”该不该受到法律的阻止,主要是看这种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是否侵犯…  相似文献   

3.
论公民个人隐私权的直接保护和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信息时代引发隐私权危机近期多家网站用户信息被泄露的事件,引起了互联网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事实已由公安机关查明,违法人员已经或将要被依法严肃查处。如今,到处流传的"花5元钱就可以查身份证详细信息"的消息,引发不少消费者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①网络的出现,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网络用户对自身隐私信息的关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数字化生存日益成为现实。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技术一日千里,乃至发展到令人谈虎色变的"人肉搜索"、"网络追杀"等隐私揭露行为。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秩序"还是"自由"——有关网络实名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在带来前所未有的最大的自由的同时也为各种网络犯罪提供了滋生、成长的土壤,而网络匿名实实在在是网络犯罪爆发的根源,所以为了网络安全畅通、社会稳定,推行网络实名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残暴父亲     
“家庭暴力”导致同居解体,残忍的“丈夫”一路追杀到“老婆”的娘家。5岁幼女的双脚被“继父”齐刷刷砍掉……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我国的网络舆论靠近公众舆论却缺乏自律和必要的舆论引导,并结合网络传播特点,针对我国的网络舆论行为,提出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要迎合网络的自身特性,而不应该对其实行过于严厉的舆论监控.  相似文献   

7.
从"范美忠事件"看网络集体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集体行动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集体行为。网络技术为事件提供了发展的最初动力,网络集体行动有自身的特点,网络通过互动强化了特定舆论的力量,使其成为不容忽视的公众舆论并最终影响政府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范美忠事件,来分析网络集体行动的特征及其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覆盖人群的不断扩大,网络这个原本虚拟的空间正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段时间以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在网络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如云南"躲猫猫"案、南京周久耕"天价香烟"案等。事实表明,网络已成为重要的舆论场,原本虚拟的空间也俨然成为现实的监督平台。那么,网络成为"舆论"场究竟有何利弊,我们又该如何规范网络这个"舆论"场,本文将对此做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两个疯狂杀手,一对露水夫妻,出租车女司机成为这对恶魔追杀的目标。美丽的春城昆明,岂容这对“瘾君子”杀人越货,嗜血成性! 法律将会宣判他们的必然结局 ——疯狂到头是死亡!  相似文献   

10.
透视"人肉搜索"下的网络信息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普及,市民生活与网络信息技术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一种新的网络搜查方式"人肉搜索"的出现带来了关于网络信息侵权的法制思考。一方面,我国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立法零散,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不够彻底,对网络暴力的防治并没有明确的立法支持,导致大量侵权事件出现,严重危害了基本人权.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制监督体系滞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网络监督走在"法制"的危险边缘,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吴迪  李韦君 《检察风云》2003,(19):39-41
网络里的阿香同时喜欢上了九月银狐和雪无痕。为了拥有阿香,九月银狐同雪无痕谈判,结果九月银狐被雪无痕叫来的网友殴打致伤。案发后,派出所所长化名“飞天鹰”,进入网络寻找少年犯罪嫌疑人,导演“飞天鹰”决斗“地狱使者”大战……  相似文献   

12.
谢志飞 《检察风云》2013,(24):81-83
砸烂脑壳、挑断脚筋,是澳门黑帮追杀逃赖赌场债务者施行的"家法"。据说施行半个多世纪,屡试不爽,威震赌界。 本期"名案回眸",就从羊老板15年前夏秋之交赴澳门豪赌之旅开始讲起。  相似文献   

13.
佑晶 《政府法制》2006,(24):14-16
一段时间以来,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令”在网络上迅速蔓延。虽然早在2005年年初,北京教育中心就因为私自在网络上发布针对某员工高某的“网络通缉令”,侵犯高某名誉权并在其中泄露了高某的个人信息,被法院判决败诉,可这场官司并没有引起众网民的重视和反思,从而慎重对待这种以公布他人个人信息甚至隐私进行“追查”的行为。从“虐猫事件”中的“宇宙A级通缉令”,到今年6月份的针对某“偷车贼”的“网络通缉令”,再到德国世界杯期间爆出的追寻欠债女大学生的“全城悬赏通缉令”“,网络通缉令”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发“布通缉令”的人肆无忌…  相似文献   

14.
自从网络出现后,就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了,它既是一种传送信息的媒介,人们通过网络传输各种信息,达到信息交换目的的同时又通过网络建造了虚拟世界。然而,这虚拟的世界,经常会有一些事件会延伸到现实的世界,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不断的切换着信息。本文主要就"人肉搜索"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就包括现在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本文以此为视角,从网络暴力的概念界定、产生原因、刑罚化分析诸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有关网络侵害人格权的请求权基础并不健全,"艳照门"事件进一步凸现出加强网络侵害人格权法律规则体系建构的必要性.网络侵害人格权禁令救济的实体规定与程序规定应加以明确规定.网络侵害人格权的行为不应严格适用"安全港"规则.不应该让网络服务商承担判断侵害人格权是否具有违法性的注意义务.但为了保护权利人,可以规定网络服务商仅仅承担通知服务对象或向权利人提供服务对象信息的义务,对网络服务商的恶意侵权行为应适用惩罚性赔偿,在此类网络侵权纠纷中应引入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无论从邻接权制度的效用还是从技术革新与著作权制度演进的密切关系来看,关注互联网对著作权制度的影响,都应该将重点放在传播者的权利上。网络传播技术产生了新的传播主体——网络传播者;从邻接权保护作品传播者智力劳动成果的权利这一制度目的和《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来看,都应构建起网络传播者权,以更好地保护网络传播者在传播作品过程中的相关权益。  相似文献   

18.
赵军 《检察风云》2001,(7):50-51
2001年5月27日上午,一幕惊心动魄的警匪大战在珠海市上演。 9时许,珠海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一男子持枪胁迫某搬家公司的两名员工,欲追杀台商古某。两名巡警闻听110警讯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缉。在  相似文献   

19.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了新名词,但它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民意表达的基本表现方式。本文指出政府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应该由"不适应"到"适应",只有正视网络群体性事件才能有利于我国民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躲猫猫"和"70码"是今年人气很高的两个网络热词。它们背后是今年以来因为初始信息发布过程中出现细节争议,引发公众追究并升级为网络热炒,极大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的两起典型事件。本文指出认真分析这两起事件,深刻汲取教训,进一步完善社会危机管理特别是舆论引导和媒体应对机制,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