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申维辰 《前进》2005,(5):4-5
编辑出版《山西文学大系》是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重点工程。它的出版是我省出版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省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对于展示华夏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山西在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以晋南、豫西为代表的晋及三晋地域是中华本土孕育的文明中少有的没有发生文明断裂和失落现象的区域。我们可以从古史中关于尧、舜、禹的传说追溯到距今4-5千年的陶寺文化、一万年的柿子滩文化和13万年前的"丁村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浩繁的文化探源工程。它在回答华夏文明的曙光从哪里升起,源自何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文化的哲学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杰 《群众》2006,(5):52-53
人类与水密切相关。可以说,世界文明是人类与水共同创造的。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例,埃及发祥于尼罗河,印度发祥于恒河,中国发祥于黄河、长江,巴比伦发祥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人类文明进程相伴随的是水患不断、治水不息。我国先民们在治水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宝明  吴涛 《人民论坛》2014,(2):181-1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自觉的出现,中原文化的根源性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也提出了“中原根文化”的概念.但人们在谈论中原根文化的时候,往往混淆相关概念,对中原根文化的作用认识也不够.所以,有必要对中原根文化、中原文化和根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原根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适当的辨析.  相似文献   

6.
正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18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表里山河的独特地理形势、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传承、人才辈出的生动壮阔画卷,不仅使山西历史文化呈现出完整性、先进性、包容性等显著特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清晰而鲜明的印记,而且对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渗透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被列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之一。这是全国区域经济规划中第一次对文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定位,是国家赋予河南文化发展的战略任务。只有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才能切实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的加强和深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内涵什么是华夏历史文明?有学者认为:华夏历史  相似文献   

8.
刘加志  赵玉祥 《前沿》2009,(6):192-194
传统华夷观以文化来作为华夏和夷狄的分判:“华”、“夏”指的是华夏族,是文明进步、文化优越的指称;“夷”、“夷狄”原是华夏族对非华夏族民族的统称,是相对文明、文化低落的指称。其主要内容有:诸夏一体、贵华贱夷、五服之制、用夏变夷等思想。  相似文献   

9.
嫘祖文化以嫘祖精神为核心,以桑蚕文化、丝绸文化及其传播和相关的民俗风情为内容,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丰富多样、相对独立的特色文化体系,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滥觞源头之一。而作为嫘祖故里、“垭丝之乡”的远安,更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弘扬嫘祖文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罗九牛 《前沿》2009,(4):97-99
本文认为在自古以来从中国北方至西南东部存在着一条生态文化的疆界——半月形的边地生态文化带,数千年来它将农耕文明与畜牧文明在空间上隔离开。本文还论证了这条文化带的形成过程以及主要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墨韵中原     
《人大建设》2010,(11):54-55
沧海桑田,岁月峥嵘,悠悠华夏孕育了璀璨夺目的中原文明,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不断进发出新的活力。中原大地的书画艺术爱好者挥毫泼墨,艺术精品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月10日下午,河南省政协与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在郑州举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座谈会。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顾问罗豪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会长陈云林等出席会议。来自两岸诸多从事历史和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参加座谈。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大家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发展定位、建设思路、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等重要问题作了精彩发言,进行了理论研讨、思想碰撞和成果交流,为我们进一步拓展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思路、做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和创新两篇文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现将各位专家学者发言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郭琪 《统一论坛》2006,(3):60-61
武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沃土,千百年来已与中华民族其它传统文化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华文化整体。2006年4月21日,由中国致公党中央联络部、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福建省武术协会主办,致公党厦门市委会承办的“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14.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春和景明,惠风和畅。行走浙江,处处可以感受到山清水秀和人文华章。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义乌桥头遗址……“诗画浙江”铭刻的华夏文明印记、凝结的中国百姓乡愁、蕴含的文化旅游内涵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6.
定型于农耕社会的华夏文明,其文化之根的信仰和伦理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特质。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祭祀活动根源于、归结于、检验于社会生活,且以农耕时代人—人、人—天关系之体验为基础,带着虚神实祖的文化内核进入到文化这种群体免疫系统和身份认同系统。并通过循环机制促使文化的发展以及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祭祀仪式的重复性则为文化意义的循环和再生产提供必要的外力。  相似文献   

17.
李园园  李南杰 《世纪行》2013,(12):40-41
荆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博大精深,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马山战国丝织品、战国秦汉漆器等文物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品。湖北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8.
《协商论坛》2011,(11):28-30
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上对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行了研究部署,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10月初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河南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将河南打造成文化创新发展区。  相似文献   

19.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发展文化产业取之不冬的源泉。近期出台的《同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没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作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这是中原经济区有别于其他经济区的显著特点,更是河南承担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历史责任。怎样才能构筑凸硅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怎样才能有力支撑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怎样才能将助推文化大发展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政协不断拓展履职领域,积极搭建活动平台,着力做好传承和创新两篇大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施琅 《两岸关系》2014,(5):38-39
<正>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自古以来,河南人才济济,相继诞生了老子、墨子、庄子、商鞅、苏秦、韩非、杜甫等历史名人,有中华始祖之称的黄帝轩辕氏也是在这里出生。为宣传中原宗教文化、宣传美丽中原、富强中原,河南省台办于4月初在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举办了"探寻中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两岸记者联合采访中原宗教文化活动,邀请了台湾和大陆有关媒体对中原宗教文化、河南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