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46年—1948年,吴鹤云将军在赣南师管区任司令官,那段时间,家父李花白在其麾下当上校科长,他们是黄埔六期的同学。1947年下半年,我13岁,读初中二年级。起初两个月,我母亲尚未到吉安去,因此,我同父亲一起暂在司令部食住。也就有机会与吴司令相见。父亲嘱咐我要叫吴伯伯。所以相见时我就恭恭敬敬道声:“吴伯伯好!”小时,我遇见穿黄军服的人就有些发怵、害怕。不知怎的见了吴司令则不感拘谨,是否喊了一声吴伯伯就能改变恐惧的心理呢?非也!正如吴维华先生在《怀念吴鹤云将军》中说的一样:“他以诚待人,生活十分俭朴、从不吸烟、喝酒、赌博、跳…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三十五个年头了。去年岁暮,我访问了行知先生在北京从事科技工作的次子晓光。陶晓光已经六十三岁,面容酷似行知先生。他向我谈起了他父亲的往事。“父亲有宏大的抱负。一九一七年,他在由美回国的轮船上就向朋友们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当时回国的留学生纷纷谈论着他们返回祖国後的计划和理想。父亲曾明确表示:要使全中国的人都能受到教育!”陶晓  相似文献   

3.
我叫王自勤,今年73岁了,家住柘城县岗王乡刘楼村。别看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有一段值得自豪的往事:邓小平政委住过俺家,我还是邓政委的老房东哩!当时,我可不知道住到俺家的那位部队首长叫邓小平,那是事后才知道的。以后从电影、电视上看到邓小平同志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艺不压身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我初中毕业了,父亲叫我学点木工手艺。 当时我并不想学手艺,我认为自己什么也听不见,学会手艺又有什么用。父亲知道了我的想法,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如果不想学手艺我也不拦你,你耳聋,年纪又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  相似文献   

5.
老伍(散文)     
清明时节,随重庆统一战线编辑部的几位同志,为他们前任编辑伍志安扫墓。面对长眠于地下的老伍,我不禁思绪万千,潸然泪下,历历往事涌上心头。认识老伍是在1967年的春天,当时父亲在重庆市工商联招待所工作,为照顾在动乱中一心追随革命的女儿,父亲硬是把我们姐妹俩接到招待所与他同住,以免惹事生非。位于西三街的招待所是一个旧式独院,内设有十多个房间,里面除住一位李姓干部一家五口外,就只有老伍及几个有历史问题的老头了。由于当时时局复杂,父亲不许我们随便外出,不许我们与院内的人讲话,尤其是老伍和那几个老头。有一天…  相似文献   

6.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父亲,一个在北京做保安的父亲。因为儿子有一个做保安的父亲,所以他见到他父亲的时间还不如他每天早晨喝牛奶的时间多。因为“非典”的缘故,今年六月份的休假泡汤了。儿子在电话里说:“我想你。”一下子把我激动得眼泪汪汪。等我回过神,才有点明白,我想儿子是真的,儿子想我,怕是“别有用心”。儿子是很现实的,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叫“叔叔”的爸爸对他不错。“叔叔”每年的六月份到家里一次,会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叫“叔叔”的爸爸会抱着他出去玩儿,而且肯为他花钱。更重要的是,当妈妈向他动手挥舞鸡毛掸子的时候,这个人会很及时地…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商界,近些年出现了一颗十分耀眼的明星,引起了众多人的瞩目。他就是已故“船王”包玉刚的二女婿、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新华分社聘任的香港事务顾问吴光正先生。他出身名门,父亲吴绍磷曾留学德国,获得工程学博士,吴光正对身为建筑师的父亲十分崇敬,以做像父亲一样敬业的人为荣。他常骄傲地说:“我父亲在德国学习时,考九门功课,门门都是100分,这个纪录到现在也没人打破过。”吴光正从小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他在香港读完小学和中学后,就到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读书,主修物理学和数学。他热心参加学校的社会活动,一直是…  相似文献   

9.
点点 《传承》2004,(2):35-36
1965年11月,“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5日,我的父亲罗瑞卿到了上海。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在那里。万万没有想到,在“上海会议上,林彪一伙对父亲进行了报复陷害,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和我们一同经历了人生中最惨痛的时光。上海市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父亲:毛主席对北京各报不转载姚文元的文章很不满意。那位同志对父亲说,他什么人都没有告诉,但他考虑父亲可以例外。父亲听了后,叫秘书要了一本单行本来。26日下午,父亲陪同毛主席接见柬埔寨的朗诺。在外宾来到时,父亲向主席…  相似文献   

10.
理想,是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必不可少的,它给人指明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使人终生为之奋斗,而不至于随波逐流,一事无成。而我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对父亲进行了采访。我和父亲面对面坐下,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爸爸,您小时候理想是什么”爸爸笑了笑,回答道:“小时候,我的理想很单纯,只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当时,社会上有一句流行的口号:“十五年超英赶美”,由此可见人们迫切的心情。我当时还不大,但我也希望祖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早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并且尽快尽早地实现共产主义,使生活过得更得美好”。  相似文献   

11.
母爱不盗版     
上周,闲来无事,我与朋友在市中心“水乡茶楼”小聚。 朋友和我说起往事:朋友当年家里很拮据,父亲常年在外,母亲是个工人,工资微薄,每月很少有积蓄。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政协公报》2011,(7):37-37
<正>不久前,《文艺报》刊登了贺龙之女贺捷生的文章,回忆了贺龙与周恩来交往的一段往事,现摘登如下。上世纪5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上学。有一次,父亲同我谈到他与周恩来总理的患难之交,突然问我,你知道历史上有个张嗥如吗?我怎么也答不上来。这似乎在父亲的意料之中,他马上说,张嗥如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老师,蛮有学问的,也蛮有骨气。然后父亲说,那是在民国初年,张勋复辟帝制,给所有希望国家进步的人泼了一瓢冷水,张嗥如公开在报端上发表了一  相似文献   

13.
讨教幽默感     
讨教幽默感王小波我小的时候,有一段很特别的时期,有一天,我父亲对我姥姥说,1亩地里能打30万斤粮食,而我的外祖母,一位农村来的老实老太太,跳着小脚叫了起来:“杀了俺俺也不信”!她还算了一本细帐,说1亩地上堆30万斤粮,大概平地有两尺厚的一层。当时我们...  相似文献   

14.
法律问答     
我有权起诉吴某停止侵害吗编辑同志: 我父亲生前曾经是一单位的领导,因为秉公办事,处理过犯有错误的人,他们在我父亲去年8月病故后,散布了许多流言蜚语,中伤我父亲,毁坏我父亲的名誉,以达到他们泄私愤的目的。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一个叫贾某的女人,多次在公开场合散布说我父亲如何“耍流氓”,玩弄了几个女人。我们家人多次找她,制止她的恶劣行为,但她不听,我行我素,继续散布侵害我父亲名誉的言论。请问,我有权起诉要求吴某停止侵害吗? 乌鲁木齐姚洪亮  相似文献   

15.
马迎 《中国保安》2005,(22):47-49
吴永德是我父亲认识的一个朋友,他38岁,是个福建人。他来北京十多年了,从一个拉货的打工仔到现在的建材公司大老板实属不易,父亲常教导我要多学学人家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出于好奇心和职业的敏感,我把吴永德放在了被访者的位置上。吴永德是个很豁达的人,他笑着说:“我一直就是一个打工仔啊,来北京之前也是,攒了些钱,这几年才开的公司。路要走稳,既然出来闯,就别怕苦……”我出生在农村,兄弟姐妹7个孩子,家里生活很困难。在家里,我和小妹妹关系最好,妹妹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但母亲不让女孩子上学。我就和母亲吵,说我自己打工挣钱供妹妹上…  相似文献   

16.
见到吴赳赳,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有些惊讶,因为这位享誉八桂的专家不像他的职业——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那样,透出职业性的“水泥”气息的“建筑人”,而是既儒雅又有浓浓的艺术气质。而最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吴赳赳那儒雅学者之气的脸上溢露出的淡淡定定的温暖的微笑。吴赳赳出身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温和而慈爱,善良而朴雅,这给了吴赳赳同样一颗田园诗般静雅而热情的善心。而父亲文才的血脉,母亲音乐的天赋都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这个令他们骄傲的儿子,这就是吴赳赳日后成为能写能画能唱能弹的多才多艺优秀专家的源头。1971年盛夏…  相似文献   

17.
回家     
有一个方向叫回家,有一样博大叫亲情。有一种力量叫平静。“我要带儿子回家,不能把他丢在废墟里。”这位貌不惊人的父亲。突然间进发出一种平静的力量,“我只想,我每走一步。他就离家近一步。”  相似文献   

18.
天上掉下个子怡妹妹 我叫章子男,是章子怡的哥哥。我父亲是北京电信的经济师,母亲曾是幼儿园的老师,全家四口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有一次母亲去参加同学聚会,看到人家身边都有两个孩子,好生羡慕,回来后就与父亲商量:“咱们再生一个吧。”1979年2月小子怡出世了。母亲原想要一个女儿,心想事成,女儿来了,真是心旷神怡呀!于是给女儿取名“子怡”。母亲的同学们也都是在那一年生的第二  相似文献   

19.
我从上世纪50年代到山大工作以后,就认识蒋维崧先生;但仅仅是认识而已,两人并无深交。山大文科迁曲阜期间,我看到学报封面上蒋先生写的“破与立”三字题签,俊秀挺拔,书卷气十足,使我十分钦佩。家父文化水平不高,但却终生练字,喜爱书法,我想向蒋先生求一幅字孝敬父亲。当我到蒋先  相似文献   

20.
小笑话(5则)     
互相欺骗 一天,父亲见小约翰的脸上拖着两条叫人恶心的鼻涕,说:“约翰,去把鼻涕擦掉,爸爸给你两分钱。” 小约翰听了,连忙跑出去,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向父亲要钱,父亲说:“爸爸没钱,只是哄哄你。” 父亲的话刚落音,小约翰就笑嘻嘻地说:“爸爸,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