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朗虽然一直不敢掉以轻心,时时小心,处处谨慎,以免被美国抓住把柄,借题发挥而惹火烧身.但美国总会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机会来教训伊朗,对伊朗的指责铺天盖地而来.伊朗处境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 对于伊朗来说,2003年是不堪回首,异常难熬的一年,痛苦与无奈缠身,迫切希望2004年能摆脱噩梦的困绕。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对伊朗的指责铺天盖地,不外乎干预邻国伊拉克的事务、藏匿“基地”组织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其中包括拉登的儿子萨阿德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又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美国的目的昭然若彰。美国遏制伊朗除了一贯的传统思维外,还不希望伊朗在伊拉克问题上说三道四,背后捣乱,同时  相似文献   

3.
<正> 新年伊始,美国对伊朗、朝鲜、叙利亚施加的压力不断加大,有关美国对伊朗、朝鲜或叙利亚动武的传闻吵得沸沸扬扬,人们纷纷猜测哪个国家可能是继阿富汗、伊拉克之后成为美国的"刀下鬼"。伊朗:硬撑自从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就一  相似文献   

4.
杨勇 《时事报告》2003,(7):54-55
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美国与伊朗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国指责伊朗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接纳“基地”组织领导人,帮助黎巴嫩真主党,暗中操纵利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五角大楼甚至已制定了使伊朗“改朝  相似文献   

5.
三月四日,伊拉克出动飞机,袭击了伊朗西部阿瓦士市郊的钢铁厂和布什尔港的核电厂工地。伊朗进行了报复性的还击,除出动空军袭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还首次动用了导弹,对巴格达进行袭击。伊拉克宣称要袭击伊朗三十个城市;伊朗则扬言,除四个伊斯兰教什叶派城市外,伊拉克所有城镇都是它袭击的目标。就这样,两伊战争从“陆地战”、“油轮战”升级  相似文献   

6.
伊朗同伊拉克之问的战争,从一九八○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年多。目前两伊战争的情况如何呢? 今年十月十九日,伊朗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曙光行动—4”的新攻势。伊朗发动这场新攻势的背景是:法国决定向伊拉克提供超级军旗式飞机。伊朗声明说,如果伊拉克使用超级军旗式飞机袭击伊朗的石油设施,它将封锁海上石油  相似文献   

7.
域外传真     
德国媒体报道美国要对伊朗动武近期,德国主要媒体纷纷报道称,美国政府可能要对伊朗可疑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并为此向北约盟国发出通报,希望它们对此做好准备。2005年,最让美国没面子的可能就是伊朗了。伊朗新总统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上对美国大加抨击,继而声称“以色列应该从地图上被抹掉”;在核问题上立场强硬;还不断插手伊拉克事务,断然拒绝美国提出的“希望伊朗参与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邀请。德国《每日镜报》援引北约的情报消息称,北约盟国已被告知美国正在研究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所有可选方案,以使伊朗政权屈服。德国国家电视台则报道,美…  相似文献   

8.
在朝鲜核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伊拉克战后陷入困境之际,伊朗核问题又愈演愈烈。对于美国人来说,伊朗,是一个敏感的画家;核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此,美国会不会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再次将战火烧到伊朗,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30日,美国鹰派人物向布什总统递交了一份公开声明,要求布什政府采取措施,实现叙利亚和伊朗的政权更替,制定针对朝鲜的打击计划,并像封锁古巴那样对朝鲜进行军事封锁。这无疑是一份新的战争计划书。虽然它是美鹰派人物的意见,但也是美国一直以来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反映。当美军部队在伊拉克萨达姆的故乡克里特抓到了萨达姆后,舆论普遍认为,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伊拉克人民这种反美的精神的支柱,美军在伊拉克所遭受的袭击将会减少,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日子会更好过。然而,在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欢呼声还未散尽时,在伊拉克的国土…  相似文献   

10.
唐志超 《半月谈》2003,(19):73-75
9月12日,在美国等部分国家竭力推动下。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通过决议。限令伊朗在10月31日前全部公开其核计划,与该机构进行全面合作。允许核查人员不受限制地提取环境样本。对此,伊朗方面做出强烈反应,甚至扬言退出《核不扩散条约》。联想到此前在伊拉克曾因核查引发一次次的危机。并最终导致美国发动了“倒萨战争”,人们不禁担心伊朗会不会成为伊拉克核查危机的“翻版”。  相似文献   

11.
即将过去的2004年国际政治形势貌似较为平静,没有像2003年那样炮火连天的大规模伊拉克战争,也没有像去年大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内围绕伊拉克问题进行的那种剑拔弩张的激烈斗争,美国本土也没有再发生类似"9·11"那样的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力图将伊朗变成下一个伊拉克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2月4日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随即发表声明,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这一举动表示欢迎。布什政府虽然此前一直表示支持欧盟三国在伊朗核问题上进行的外交努力,但骨子里总是持怀疑立场,同时不断威胁要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以便对伊朗实施制裁。现在看到伊朗核问题终于朝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发展,布什政府当然表示大力支持。布什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清楚地反映出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战略考量:首先要把伊朗核问题提交…  相似文献   

13.
对于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欧盟主要国家态度分为三类:英国基本上紧跟美国;法国与美国拉开距离;德国坚决反对。德国的态度同德国的大选形势有关,反映了德美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也是德国大国意识觉醒的表现。从8月上旬以来,德国总理施罗德、外长菲舍尔以及政府其他要员几乎天天都要在伊拉克问题上批评美国的政策。他们认为,伊拉克同“基地”组织没有联系,也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伊核武器计划取得进展,因此打击伊拉克是“师出无名”。他们还警告说,美国的军事打击将带来严重政治和经济后果,并导致国际反恐联盟瓦解。德国政府表示,…  相似文献   

14.
<正>观察记者:当前的国际局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当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美国的实力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掣肘,对美国的内政外交均会有着不同程度的甚至是对美国的大国命运有转折性的影响,这当然也包括中美关系。请您谈谈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背景下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5.
虐俘事件本质上是美国长期藐视国际准则、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结果.它似一扇窗口,无情地揭穿了美国标榜的所谓“解放”伊拉克、给中东地区带来“民主和自由”的谎言.虐俘事件不可避免地损害了美国在伊拉克、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形象,也再次折射出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性.  相似文献   

16.
『软实力』的含义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来,软实力这个概念在世界上颇为流行,它反映了美国陷入伊拉克困境之后,美国一些智囊对"新保守派"强力推行美国价值观的反思.它也可能预示着美国外交战略会做出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7.
美国执意要对伊拉克动武,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反对.在与美国关系最密切的盟国--英国,反对和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最近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9%的英国工党议员和71%的民众反对美国打击伊拉克.布莱尔首相在美国扬言要对伊拉克动武之初,对美国试图单方面扩大反恐打击面有所保留.随着布什要对伊拉克动武的调门越来越高,布莱尔于9月6日在飞往美国与布什总统就军事打击伊拉克问题举行会晤前,终于明确表示支持美国对伊动武,并表示准备为此付出"血的代价".7日在戴维营与布什会晤了3个小时后,布莱尔说:"英国决不能看着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置之不理","即使联合国安理会其他成员反对军事行动,英也将出兵同美国并肩作战".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是在亚太地区大国关系互动的格局中展开的.冷战后,亚太安全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出于建立世界“新秩序”和增强在亚太地区霸权地位的需要,开始全面评估和调整美国与亚太各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以重新确定美国亚太政策中的利益选择.美国亚太政策的调整使它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关系中出现了种种麻烦和冲突,  相似文献   

19.
《时事报告》2009,(2):14-23
奥巴马执政后,美国外交新战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场战争、三个重点,”即以重振美国经济为中心,尽快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脱身,重点解决巴以问题、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而在施行外交新政的过程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无疑是,美国会如何调整日趋复杂和微妙的大国关系,以恢复美国受损的道义威信和巩固“一超”的领导地位。美俄关系会重启吗?美日关系还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吗?美欧关系是更亲密了还是分歧加大了?美中关系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20.
叙利亚和黎巴嫩是中东两个相邻的国家。近来,由于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被炸身亡,不仅黎巴嫩人反叙利亚的情绪高涨,而且美国与叙利亚的关系也急剧恶化。黎巴嫩为什么反对叙利亚?叙利亚为什么与美国交恶?这些都起因于叙利亚和黎巴嫩历史上的政治恩怨。叙利亚:与西方文明对峙20世纪中期以前的几千年,阿拉伯半岛最繁荣的区域就属叙利亚和伊拉克。叙利亚曾经是赫梯、亚述、塞琉古等强国的一部分。叙利亚人以阿拉伯人和库尔德、切尔克斯等其他穆斯林民族为主,是北阿拉伯地区仅次于伊拉克的大国,与伊拉克、土耳其、黎巴嫩和约旦相邻。不仅如此,叙利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