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的“使”字(包括作用与“使”字基本相同的“使得”),在语言中用得较频繁,也较复杂。不少同志举的一些“病句”,往往也与“使”字有关。为此,进一步弄清“使”字的性质与作用,很有必要。“使”字究竟如何应用,如何理解,什么情况下用它是错了,什么情况下用它是对的,值得研究。本文不打算对“使”字进行全面的论述,只想就“使”字的连词用法,作一些初步的探索,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鼎彝铭文中,很多表地名、人名的字比较难以辨识。有些字虽能隶定,但不知音义;有些字虽拟了音,然而又疑不能决。因为这些字多不见于后世典籍,而又不能从“六书”角度予以解释清楚,阙如存疑者,往往而是。笔者在认读这一类字时,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字的构造比较特殊,用传统的“六书”方法已不能解释。这类字的构造特点是:构成字的两个“文”或“字”,都是表声的,也就是说两者都是声符,为区别文字学中“皆声”的名目,姑且把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释了甲骨文中的“索”字,并结合金文、传世文献中有关材料,对其在甲骨刻辞中的用法作了初步讨论,确认有三种用法:一同“索马牛”、“索牛”之索,有选择义;一为族氏名或人名,即“殷民六族”之索氏;一指索求、索取。同时,对殷商王朝与邛方之间过去鲜为人知的一些情况作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一起因“作”字读音引发的教育行政案件刘亚林案情及审判结果1995年6月20日,四川省江津市几江镇四牌坊小学(简称四牌坊小学),在自行命题并组织的小学毕业考试中.语文试题第二大题第2小题选择“自作自受”“作”字的正确读音。题目对“作”字标注了一声、二声...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普法工作重点对象中的重点,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北京市宣武区的领导干部在“三五”普法中表率作用怎么样?究竟是个什么状况?通过学法用法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领导干部参加普法学习的基本情况  “三五”普法期间,全区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放松,着重在踏踏实实地“学”和扎扎实实地“用”上下功夫。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三五”普法期间,就专门组织学法18次,有300余人次参加;区政府自1999年开始,每月举办一次政务知…  相似文献   

6.
实践中,发文字号的书写往往较混乱。主要表现在:1.发文字号三个部分顺序颠倒。如“连法[1998]2号”写成“[1998]连法2号”。 2.机关代字书写时加“字”,如“连公”写成“连公字。” 3.年份采用方括号,如“[1998]”写成“(1998)”。 4.年份采用简称或大写,如“[1998]”写成  相似文献   

7.
漠南 《政府法制》2013,(21):22-23
“吴官正这个黑皮,不知海里的水有多深,不知人心难测。”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期间,吴官正曾经梦见有人这样议论他。这个梦至今仍存留于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梦中,吴官正为自己作了辩解:“脸黑不是我的过错,虽不知水深几何,但再深也有底。虽不知人们心中想什么,但知道人民心中有杆公平秤。”  相似文献   

8.
金言 《政府法制》2005,(21):26-29
“做秀”是从“做作”引申而来的,指 有意造作、不自然、卖弄的意思。说白了 就是搞形式主义。近几年来领导干部“做 秀”歪风呈蔓延之势,其危害之烈、损失 之重、群众怨恨之深,令人触目惊心,成 了劳民伤财的祸根。 “做秀”歪风四处蔓延 有人总结说:“做秀”歪风如同臭豆 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此,一些人对 “做秀”乐此不疲,几乎“秀”到了经济、社  相似文献   

9.
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里对“惑”字做了一个解释:“惑”字上面是或者的或.意思是或者这样也或者那样,就是面对选择;下面是一个心,意思是面对选择,由心抉择。如果“或”太大,而“心”太小,面临的选择太多、太难,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肯定会把心压垮。  相似文献   

10.
“依法办事”与“以法治国”都是一个含义,不能说其中一个正确,一个错误。以法治国的本质是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也是加强执法、促进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不知是谁、不知从何时起,给我国法学取了一个雅号,叫做“传统法学”,起初,我并不介意,一晃而过,后来说的人多了,就引起了思考,并请教了一些法学界同仁,还是不解其意。看来,对“传统法学”很有一番分析的必要。一些学者常把与他们观点相左的法学理论称为“传统法学”,无独有偶,“权利本位”法律观的倡导者也是这样:什么“引入权利论是克服传统法学三大缺陷的有效办法”啦,什么“传统法学的权利观是极端的国家本位  相似文献   

12.
字号与商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字号,人们马上会联想出一串古香古色的名字——同仁堂、瑞蚨祥、全聚德、六必居、盛锡福、荣宝斋……那么,究竟什么是字号,它与商标又是什么关系呢?关于字号,《辞海》中未作权威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商店的名称”,显然不够精确。“字”与“号”的原始含义都是名称,什么时候起,二者合而靡于商界,似已无从考稽,但至少我们发现,现代商店以字号自居者实不为多。目下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1月,湖北某公司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对该公司女职工程某的人格进行污辱诽谤。作案人非常狡猾,为了逃避打击,隐蔽自己,在笔迹上采用了多种伪装手段:第一改变字体字形,信的前两行故意写成左斜形字,后面却是正形字;第二故意降低语文水平,有意写错别字。从信的全文来看,叙事流畅,语文水平为中等,却把“以前”写成“以全”,“挑拨离间”写成“挑拔离奸”等;第三故意降低书法水平,从笔法来讲,故意写得生硬僵直,从字的结构来看,故意写得松散零乱,把笔画拖长缩短。可见罪犯对笔迹进行了精心设计,综合伪装。将检材…  相似文献   

14.
从中央某部门得到这份材料后,我们立刻被其中的事件激怒了,并决定发表以诉诸舆论。这份材料从法律和文字上尽管也有疏漏的地方,但不用任何“润色”,那些无法无天的恶行就已经大致昭然了。材料是去年十月写成的,所反映的事件还要更早,可是,至今尚未圆满解决,不知那位被抛弃的女性还要度过多少“只求明明白白的死”的时光!希望有关部门能早一天查明真相、公正处理,拯民于水火。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律师,我们能力“希望工程”做些什么?作为《中国律师》,我们能力“形象工程”做些什么?作力新闻工作者,我们能力二者做些什么——让我们在律师与“希望工程”之间牵手让我们在律师与“形象工程”之门牵手让我们在“希望工程”与“形象工程”之间——中国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一席谈——希望工程从热情走向冷静以动员海内外民间力量捐款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少年重返校园和为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为宗旨的“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及其所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倡导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利国…  相似文献   

16.
衡阳方言属湘语长益片 ,在湘语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学者曾认为 ,衡阳方言兼有新湘语、老湘语的某些特点。衡阳方言的“下”[xa2 1 3]是个兼类词 ,兼动词、量词、副词 ,与普通话的“下”的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点 ,也有区别 ,下面分别讨论。一、相同点衡阳方言“下”做动词、量词时 ,与普通话“下”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当。1.作动词(1)下船 下楼 (由高处到低处 )(2 )下班 (到规定时间结束工作 )(3)下棋 (比赛 )(4)下面条 下种 (投入 )(5 )下乡 下车间 (进入 )(6 )坐下 走下楼 摘下 取下 (表趋向 )衡阳话“下”做动词的使用范围不及普通话广…  相似文献   

17.
李博士到B厅报到的那天,发现厅长认错了一个字。何字?“惬”字。B厅是个文化单位,因此这个字的使用频率很高。厅长把这个字念成了框里面的“夹”。李搞语言出身,“惬”字当然是认得的。 一次,他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对同事小赵说,哎,我提笔忘字,这个字,你看——他取过一张白纸,写上“惬”字——到底读啥呀?小赵颇有意味地看看李,然后拖出辞海,翻了翻说,还是读“QIE”吧。 李很想纠正厅长这个小小的错误,但如何纠正,用什么方式他心里没谱,人家是一厅之长呀,可不能轻易伤了领导的自尊心。他很想有个机会,如读文件、讲演…  相似文献   

18.
高鸿钧 《中国律师》2004,(10):79-79
在汉语表述中,“法”与“律”二字互为通用。这种用法虽然由来已久,但如果我们追溯历史就会发现,“法”字出现的时间要早些,因而许多与法律有关的事务多冠以“法”字,而很少冠以“律”字,如指称法律文本的有“法典”、“法令”;指称法律机构的有“法院”、“法庭”;指称司法人员的有“法官”、“法曹”;指称法律体制的有“法治”、“法统”;等等。然而,人们可能不无惊奇地发现,受当事人委托处理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士却不被称作“法师”而被称作“律师”。有人可能以为,这种称谓是为了避免误解,因为“法师”是佛教的专用词语。但细查可知,“律…  相似文献   

19.
编后语     
历时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专版》到本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半年间,在专版上刊出了数十篇文章近15万字,从领导干部学法、青少年法制教育、依法治县、依法治市、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基层农村依法治理等不同侧面全方位展示了“三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巨大成果。其中有司法部法制宣传司领导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对“三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回顾与展望和专题论述──积极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的新发展,有法制宣传司对全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呈现出的新特点的总结和对全国街道社区依法治理的宏观报道,有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行“学分制”、“考试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新刑法条文中“等”字意义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及其意义1997年刑法中共有29个含“等”字的条文,计35个“等”字。这些“等”字都用于列举之后,例如第56条“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如果“等”字的这种用法只有一种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