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发起了大生产运动。半个世纪之后,笔者有幸访问了当年南泥湾的勘察、设计者刘宗义同志。他详细忆述了当年勘察、设计、首垦南泥湾的历史情景。现呈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2.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这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脍炙人口的《南泥湾》,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之口,唱得家喻户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陕北有个好地方——南泥湾。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朱德与当年开垦南泥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是开垦南泥湾的倡  相似文献   

3.
朱德与南泥湾垦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雨佳 《世纪桥》2009,(14):12-14
这首名叫《南泥湾》的歌,当年不仅唱红了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还唱红了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且至今仍然流传九州东南西北中。此歌之所以如此博得广大人民的喜爱与传唱,就是因为它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当年南泥湾的沧桑巨变,给人以鼓舞和力量。那么,这一巨变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与历史伟人朱德军垦屯田南泥湾,有着极为紧密地联系。  相似文献   

4.
吴志菲 《党史纵览》2010,(12):10-14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陕北是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这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之口.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陕北有个好江南——南泥湾.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朱德与当年开垦南泥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是开垦南泥湾的倡导者和决策者。  相似文献   

5.
龚仕建  张丹华 《奋斗》2022,(11):63-64
<正>“如今的好光景,都是当年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一镢头一镢头刨来的……”一座农家小院里,76岁的老党员侯秀珍穿着红毛衣,倚着墙正为来访者讲述南泥湾的故事。窑洞外墙上,“南泥湾精神代代传”几个大字格外耀眼。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树立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随着歌曲《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体现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南泥湾精神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53周年的时候,由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经济建设与南泥湾精神”研讨会,金秋九月在长沙举行。大家一致认为,南泥湾精神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当年南泥湾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柏林,在今天仍然十分值得提倡。首先,这是由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耕地面积少、资源相对不足而经济文化又很落后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更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艰苦奋斗,才能建立完…  相似文献   

7.
周武 《世纪风采》2008,(4):19-20
名扬大江南北的《南泥湾》,使三五九旅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能战斗,能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三五九旅,如今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作为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南泥湾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助推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深深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术界从形成过程和内涵、历史和现实意义、弘扬途径等方面对"南泥湾精神"进行了研究,今后学者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南泥湾精神"的研究,多方面研究"南泥湾精神"的现实意义,重点研究"南泥湾精神"与中国梦的关系,推进"南泥湾精神"研究成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周武 《党史文汇》2007,(12):33-35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一首优美动听的《南泥湾》,使三五九旅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能战斗,能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延安大生产的三五九旅,如今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解放日报》文化版对南泥湾精神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多年前的南泥湾大生产,不仅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建设了"陕北好江南",确保军队能够顺利执行保卫党中央和边区的神圣使命,而且孕育和形成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泥湾精神。《解放日报》文化版以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对南泥湾大生产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广泛传播了南泥湾军民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奉献精神,极大地激发了边区人民的生产热情,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1.
大生产运动中的《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相似文献   

12.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往年的南泥湾,到处是荒山,没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  相似文献   

13.
南泥湾精神的传人记延安市南泥湾农场场长贺玉林厚夫远村1992年2月,年仅33岁的贺玉林调任国营南泥湾农场场长。他发现几经易制后的这个我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农业经济薄弱,管理手段落后,亏损额达120多万元。昔日唱红了全中国的南泥湾,如今到了“能唱不能看...  相似文献   

14.
<正>小时候郭兰英唱的那首《南泥湾》早就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了。随着那一遍又一遍深情、明快的歌声,我展开了对南泥湾的想象:清澈的河水、芬芳的枣花,四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真是陕北的好江南。是啊,南泥湾在我心中是美丽的,在陕北那片荒瘠的土地上,共产党人硬是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片米粮川。读过丰富的历史,看过无数的资料,那些生动的文字,那些有力的影像,让我对南泥湾的印象越  相似文献   

15.
南泥湾精神是革命先辈们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秀精神品质。它的本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 ,更需要用南泥湾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1、勤俭节约是青少年实践南泥湾精神、继承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基础内容。艰苦奋斗是南泥湾精神最本质的内核和最有价值的思想精华 ,是我们必须世代相传的光荣传统。邓小平同志说过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 ,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 ,底子薄 ,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 ,这就决定了我们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当代青少年来讲…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我特别爱听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这首歌,。这首歌用优美欢快的旋律,表达了南泥湾由“到处是荒山”,变成“陕北的好江南”的喜人景象。长大后学习党史才知道,南泥湾变化的由来与朱德总司令的操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5,(5)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是延安电影团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南泥湾》中的歌曲。电影《南泥湾》说的是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粮的故事。1941年,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进行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起镢头,经过几年的开拓,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不要政府  相似文献   

18.
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约百余里,荒无人烟,给部队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三五九旅在开进南泥湾以后,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迅速掀起了生产热潮。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  相似文献   

19.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每当听到这悠扬的歌声,我就油然想到当年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艰苦斗争的岁月。 1941年和1942年,由于日、伪、顽对解放区的“扫荡”、封锁、进攻和夹击,再加华北地区的连年自然灾害,我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解放区的生产受到很大破  相似文献   

20.
1939年8月三五九旅奉命由晋察冀回到陕甘宁边区1941年3月进驻南泥湾一方面是加强边区南线的防务防止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犯另一方面是以南泥湾为中心进行﹃屯田﹄开展大生产运动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大创举进军南泥湾后部队掀起了向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