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城中村:现代新昆明建设中的一条煞风景线 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北京到武汉,从西安到昆明,一座座快速膨胀的都市正张开大口,一嘴一嘴地吞噬着城市周边农村的土地,一个一个的"城中村"也作为城市化的"产品",一方面既供给着继续扩张的城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一方面又吸纳着靓丽都市所排泄的"脏、乱、差"以及各种刑事犯罪的污泥浊水.  相似文献   

2.
尴尬的城     
《创造》2007,(4)
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北京到武汉,从西安到昆明,一座座快速膨胀的都市正张开大口,一嘴一嘴地吞噬着城市周边农村的土地,一个一个的"城中村"也作为城市化的"产品",一方面既供给着继续扩张的城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一方面又吸纳着舰丽都市所排泄的"脏、乱、差"以及各种刑事犯罪的污泥浊水。  相似文献   

3.
一、“城中村”成为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 “城中村”现象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棘手城市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都市村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凸显出许多社会问题。散播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的数量众多的“城中村”,实际上绝大部分已处于繁华的闹市之中了,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各大都市乃至小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这些村庄在改革的大潮中来不及退却.犹如一滴突如其来的松脂裹住了一只呆头呆脑的苍蝇,又或像一个身穿破衣闯入都市的“乡下人”,成了都市的异类甚至“怪物”。改造城中村,确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道绕不开的坎,改造的关键在“人”不在“城”:城中村的村民,城中村的打工者,城中村的小商小贩、出卖身体者、贩毒造假者……他们是城市的伤口。正如一位专栏作家所言:“城中村考验政府治城能力的关键在于:你是视外地人为城市子民,想接纳并安置好这群人,还是视之为城市的累赘和威胁,想管束并驱逐这群人?”——题记  相似文献   

5.
从“城乡结合部”到“城中村” 在农村的城市化过程中.我们的城市遇到一道坎:城中村。  相似文献   

6.
邬剑刚 《世纪行》2009,(1):46-46
“城中村”是我国许多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向郊区拓展形成的城市建设景观和郊区农村不断城市化形成的农村建设景观。“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虽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造成了系列问题。这些隐匿于摩天高楼背后低矮、混乱的村落,不仅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原来处在市区边缘的村庄纷纷被城市所包围,出现了“城中有村”的现象。改造“城中村”,如何使城市和村民“双赢”,成了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城中村”改造是农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城中村”改造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昔日城市边缘的一些村落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如何推进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了当前城市化工作中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农村城市化必须破解的难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农村城市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许多城中村,城中村的存在引发了城市社会治安混乱、环境质量低下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从土地制度创新入手可以破解城中村难题,避免城中村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前言:“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能进一步改善我国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造“城中村”就有着必要性和迫切性。一、深圳“城中村”问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问题(一)深圳“城中村”的基本情况深圳在市政府的文件《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对“城中村”的定义是:我市城市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成都花事     
高虹 《文明大观》2001,(4):37-38
一年中总有半年的时光吧,从初春开始,一直到仲秋,成都街头总是叫卖着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黄楠兰”的花儿,这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特有的一道景致,一幅浓郁的都市风情画。  相似文献   

12.
许新良 《政策》2004,(3):50-50
“城中村”,是城市周边的“社会-经济塌陷带”,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武汉市为例,该市现有城中村168个,30%的“城中村”没有公厕,50%的“城中村”未设垃圾转运台,垃圾随意倾倒,脏乱现象突出。村内堵头路、断头路多,路面较窄(宽度多为3米左右),消防车通行较难。此外,58%的“城中村”排水未连接城市管网,均为明沟自然排污,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因此,改造“城中村”,已成为武汉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陈艳珍 《山西政报》2010,(15):38-39
伴随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大培进人城市发展之中,失地农民群体日益庞大,“城中村”农民的生计、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通过制度安排,有效解决“城中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各级决策者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4.
<正>"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变迁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其实质是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被动城市化的产物。作为"都市里的乡村","城中村"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影响到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已是当务之急。作为"过渡型社区""发展型社区","城中村"社区治理相较于一般城市社区治理或农村社区治理,其牵扯的利益更加多元,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的产物,城中村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发展不平衡、水平低的特有现象。城中村的出现一方面帮助城市缓解了外来人口住房紧张的现状,并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空间;另一方面城中村的存在也给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制约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改善,影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品味的提升,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基于此,我们从理清城中村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着手,以现代化的视角对城中村治理问题进行路径探析,使城中村治理问题能够逐步有效地得以解决或逐步缓解,最大限度地为推进现代化和城市化扫除或减少障碍,实现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同步共建。  相似文献   

16.
冯锦彩 《前进》2008,(5):42-43
“城中村”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中反映。“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环节是整个“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涉及到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股份配置、折股量化等一系列村民高度关注和利益矛盾相对集中的问题。如果改制的模式选择不当,极易导致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村民合法权益受损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我国各地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重庆市涪陵区的实践,就城中村拆迁改造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蔡仲光 《今日浙江》2006,(15):24-25
“城中村”是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引发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与面积大幅扩张而形成的。由于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的快速扩张,在一些地区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城市建设用地将其包围,形成了城市内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成为“城中有村,村中有城,村外现代化,村内脏乱差”的地区。“城中村”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城中村”具有六个基本特征:一是村落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已经完全没有农用地或只有少量农用地。二是流动人口聚集,人口密度大。三是基层管理组织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人口管理体制。四是市政基础薄弱,违法建…  相似文献   

19.
郑斯民 《创造》2010,(2):56-57
四下里都在拆“城中村”。报道称,此举使“城中村”原籍村民普遍受益,大多数人是支持拥护的,因而能够顺利拆除。再进一步询问,对“城中村”中的那些大多数实际住民即租住“城中村”旧房的外地农民工的低成本居住问题如何解决?所答则有些含糊,大约是说可以住廉租房什么的。但这回答似乎不太有说服力,因为笔者所在的这座城市已建和在建的廉租房相对于低收入城市居民的需求来说都是杯水车薪,遑论满足农民工了!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的形成是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所剩不多,农村的农民已经不靠耕种土地来维持生产、生活,且基本被城市的发展而包围的行政村。由于二元结构的存在,目前,这样的“城中村”实际上是已经或基本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形态,但仍然保持着农村组织形态的都市村落,必须通过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制,实现村民变股东、村民变居民等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