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自尊心、自我概念、自信心量表考察了父母离异青少年自我心理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离异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学生的发展水平 ,父母离异的男生与女生自尊心的发展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 ;在自我概念的发展上 ,父母离异学生与正常学生在主体自我、镜像自我的发展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在自信心的发展上 ,父母离异学生与正常学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离不开提问。然而,根据本人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担心老师提问的问题自己不懂,因此总怕被老师提问,导致整节课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借助了《开心辞典》的求助方式,即当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时,允许学生向周围的学生进行求助。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效果是良好的。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古人说过:“成功是自信心的动力源泉。”因此,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信心就越大,创造力就越强。允许学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职分类招生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学习焦虑感较高等情感问题,而现有英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英语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强调教学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却基本忽视情感教育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辅助帮助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情感教学策略的运用。高职英语教师应该积极的运用情感教学策略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和谐健康的品格。  相似文献   

4.
葛如江 《半月谈》2004,(9):64-68
安徽省宿州二中(以下简称宿州二中)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在当地百姓心目中,这是一所有名望的重点学校,孩子们都以能上这个学校为荣。然而,就是在这所示范校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以停课并撵出教室的方式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来自老师的岐视以及谩骂和体罚严重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部分老师的做法就是要把这些“差生”从这所示范学校撵出去。国家法律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个适龄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一个都不能少”。宿州二中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及其家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曾经向往的重点校带给他们的竟是噩梦般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顶撞教师的批评,除批评有出入外,教师不给学生下台阶是其主要原因。所谓不给下台阶,就是批评学生时不分场合,简单粗暴,不考虑维护学生自尊心,给学生难堪,使其下不了台。青少年时期是求知的黄金时期,又是自尊心最强盛的时期。出于求知目的,他们渴望教师的指导。为维护其自尊心,他们又希望教师理解和尊重他们。所以对于教师的批评教育,学生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大而又艰巨的事业。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需要唤起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民族精神。但是,这种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是不可能自发产生的,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个体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我  相似文献   

7.
韦秋杰  梁素琴 《传承》2008,(18):52-53
在新世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世界史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对比中外同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启迪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观点,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永恒主题获得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8.
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职业学校美术教学自不例外。职业学校中的教学语言设计必须符合职业学校实际情况、培养职校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心理以及美术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在新世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世界史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对比中外同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启迪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观点,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永恒主题获得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0.
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老师们都知道批评多了容易让学生丧失自信心,使其产生不耐烦、反感讨厌、甚至逆反心理,于是就拿起了"表扬"的武器。殊不知,表扬也存在着超限效应。惯性的表扬不但不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反而会让他们在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中找不到度量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青年学生人际交往不适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或距离。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交流达到人际目的。不管一个人是否愿意,他总要面对并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解除心中烦恼,满足自尊心,提高自信心。如今的青年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导致不少人性格孤僻、缺乏自信、交往胆怯、待人冷漠。人际交往成了许多青年学生的烦恼,谈起人际关系总认为太复杂、难应对,结果是自我封闭、拒绝交往。难怪他们认…  相似文献   

12.
翁格玛丽效应,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教师在一定条件下,为学生设计一种需要和可能达到的一种目标,然后运用心理暗示作用,相机地对学生讲:“你行!你这样要求自己,就可进入新的境界,表现出你更好、更高、更强。”从而呼唤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与自信心,挖掘其自身的  相似文献   

13.
学习差,或表现差,或“双差”的后进生在各年级普遍存在。怎样对待这一部分学生,有的采用“放”的办法,有的采用强管的方法,结果是越放越差,越管越斥。我总觉得这些都不是科学的教育后进生的方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中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  相似文献   

14.
种豆得瓜     
在人类的教育史上,曾上演过不少“种豆得瓜”的悲喜剧:美国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诗小时候在一个班上读书,成绩都不怎么样,考分有时是全班最差的。一位老师对他们失去了信心,把他们俩拉到教室前面,让他们站在椅子上示众。老师说:“大家瞧,这两个是最没出息的人,希望大家不要成为他们这样的人!”然而,在那个班,日后只有他俩成了有成就的知名人物。老师原本要羞辱两个差生,没料到此举却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从此奋发向上,学有所成。这就是典型的“种豆得瓜”!种豆得瓜  相似文献   

15.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爱国情操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使我国各族人民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历史一再证明,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个民族如果不培养爱国情操,没有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那么它就失去了发展的力量,就不会产生凝聚力,也就必然导致民族的衰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具有爱国情操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本课教育学生认识培养爱国情操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培养爱国情操的必要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做一个坚贞不渝的爱国者。其在全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本课…  相似文献   

16.
一次,我到一校听课,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全都用“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结论是”等作为发言开头,随后才说出自己的见解,口气之坚决,表情之自信,好像不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在开“大专辩论会”。这一独特的回答问题的形式,令听课者耳目一新。事后才知,该校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独创能力,要求学生务必用“我认为”等出自真心、而不雷同他人的发言开头,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互相争辩。我不禁为该校教师的这一做法拍案叫好。是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是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的,而…  相似文献   

17.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发掘、管理和利用好文物,是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8.
茶余饭后,漫步街头,偶遇野史老人讲诸葛亮用激将法使年过古稀的老将赵子龙充当先锋,力斩魏军五员大将的故事。故事中利用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成功使用激将法,给我很大启示。当代青少年争强好胜,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很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十分敏感,但片面性大,在异性面前好表现自己,生怕人在女同学面前说自己的不是或无能;他们重感情,但缺乏理智,容易冲动;他们富于理想,崇拜英雄,但又不知怎样去学习英雄等等。这些都为我们采用激将法提  相似文献   

19.
一、怒中有度。少年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情感丰富而脆弱,容易冲动。而时他们“犯规”“越轨”的行为,教师的“用怒”必须把握好分寸。过一分可能把学生推向对立面,而引起他们的仇视、记恨产生抗拒心理,使问题僵化;欠一分学生会觉得老师在下“毛毛雨”不当回事,同样不利于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因此,教师的“用怒”,必须冷静、理智,做到怒中有度、恰到好处。二、怒中有情。教师“用怒”不是简单、粗暴的情绪发泄,而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特殊形式。“用怒”不应拉大师生间的距离,而应寻求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  相似文献   

20.
某中学,一位班主任路遇未请假擅自回家的学生,师生对了话:老师:(吆喝地)嗨,你过来!学生:(不快地)干吗?老师:(责问地)你为什么不请假就回家?学生:(不耐烦地)家里有事。老师:(生气地)你怎么这个态度?学生:(抵触不满地)我怎么啦?学生不遵守纪律,予以批评教育是老师的职责。这位老师尽管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却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什么?关键是没有掌握学生的心理,“嗨”的口吻和类似审问的语气,使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了抵触情绪,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无法进行下去。可见,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