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审视与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以唯物主义观点科学缜密地评析了东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其相互关系,形成了系统、丰富的东西文化观.他主张对东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文化之比较中主张融合协调东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其思想观点至今不失其珍贵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沈寨 《学理论》2009,(4):80-82
法律继承是法律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即存在着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又存在着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怎样在吸收和借鉴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法律文化的同时,又注重发扬本民族的法律文化精华,是我国当今法律发展面临的困境。面对此困境,我们只有全面认识传统法文化和西方法文化的优劣,才能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找到契机。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既是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与升华,又是对外来优秀文明成果的吸纳和借鉴,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衍续与创新,而其继承、借鉴和创新的生成逻辑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据所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9)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继承与发展被学者广泛关注。试从山西省万荣县农民识字运动着手,总结了可借鉴之处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调查研究;思想上要深刻,真切地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建设书馆等基础设施。希望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5.
回顾中国文化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历史上曾经存在文化"四自"现象(即文化自负、文化自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展开了探索,其中以张申府、张岱年、方克立、刘仲林为代表的综合创新派,在继承前人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文化哲学的独到见解,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戊湘  黄敏方 《学理论》2012,(19):65-66
创建文化保障机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突显其重要性,体现在文化指引政治发展的方向、文化为政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以及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创建文化保障机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精华和创新文化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7.
郭春霞 《学理论》2010,(18):62-63
在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中该继承什么,要重新审视评价,同时又要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为我们所用的东西。可以说,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同传统文化的合理因子与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精神财富的有机融合,才符合现代化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3)
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精髓,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文化建设思想,借鉴了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世界文化的发展态势、西方文化的渗透、转型期道德文化的失落,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9.
行政文化现代化是实现行政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与必然要求。行政文化现代化有助于促进行政系统的良性运转、行政改革的深化、改善政府形象和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实现我国行政文化现代化,需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鉴政府理念企业化、批判继承传统行政文化、建设行政法治文化、培养和塑造健康的行政心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需要正确处理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即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牵引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丰厚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思维方式、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拓展,提供了可以继承与借鉴的宝贵经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对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新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行政文化继承和借鉴了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和国外行政文化的优秀成果 ,形成了以“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重科学、为人民服务”为特色的行政文化。但同时又存在一些落后的行政思想和行政观念 ,我们必须清除这些落后的行政思想观念 ,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相结合的行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和谐理念视阈下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是大学制度文化的精神与灵魂,也是大学制度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价值取向和相对独立的自主运行的环境.大学制度文化坚持以"和谐"为核心,塑造大学人的灵魂,增强大学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并传播先进的外来文化、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继承传统文化,着重在于精神文化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思想观念文化的继承 问题,其核心内容也是文化的核心,即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在改革与发展中兴起,在继承、借鉴中创新,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在充分肯定已有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还较多存在着拘泥传统、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逐步培育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梳理几届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发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坚决巩固主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的基本经验;批判继承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大胆吸收是中国共产党对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创新发展当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充分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立足于、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本青  刘云峰 《学理论》2009,(25):13-14
江泽民同志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是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成功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前提基础。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对传统文化的成功继承和发展实现了传统文化相关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与乡土社会密不可分,乡土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继承和扬弃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传统社会的乡土特质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存续的基础;乡土化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发展相对缓慢的乡土社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庇护。在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只有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在乡村"的要义,才能明白"乡愁回归"的社会事实,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真正坚持传统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涉及到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方法论问题。从具有启蒙意义的批判继承法,到整体理解重新阐释经典的抽象继承法,再到具有包容性、反思性与实践性的综合创新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继承观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丙珍  郭红  敖荣凤 《学理论》2012,(31):160-161
鄂伦春人通过传统的狩猎禁忌维持着生态平衡,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存关系,保护着养育自身的生态环境。这些习惯不成文"环境保护法"的效力长久,而且为氏族全体成员遵守。力图从生态价值观与生态道德观层面阐述鄂伦春族狩猎禁忌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实践证明鄂伦春族生态文化传统值得借鉴、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