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访人生     
《采访人生》的作者吴菲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她采访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哥哥和弟弟因同样的怪病先后故去,小女孩也因同样的病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说不上是因为什么的驱使,作者竭力要为挽救小女孩的生命做些什么。这段特殊的采访经历,使她感慨良多。她告诉大家:“我一直在想,这个世界固然随时都会有悲欢离合的事情发生,假使有一天当我自己面对,我会是什么角色? 我又会如何去面对? 这不幸对于我,或许只是一个选题,甚至只是一个故事,对于那些不幸的人,可能就是人生的全部。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选题,我如何能够?” 下期将推出《第一次当哥哥》,作者高林林将讲述20多年前妹妹的出世使他变成哥哥后所感受到的除父母之外的那份可贵的兄妹亲情。  相似文献   

2.
《人生手记》栏目主要由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细说人生的酸甜苦辣。客观地记录自己,真实地剖析自己,是本栏目的要求。热忱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请附近照若干。本期推出《当个警察不轻松》,作者林国平在公安战线上征战10余年,屡建战功,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厅一等功臣”、“汕头市十大杰出青年”。在一系列荣誉面前,林国平告诉大家:“我很清楚,所有那些荣誉,都不应该仅仅属于我个人,它们应该同时属于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和同志们,当然,它们也应该属于我的家人。”下期将推出《沉重的爱》,作者江海心是一位痴呆儿的父亲,他将讲述他们夫妇用同样炽热的心爱自己亲生骨肉,所感受到的一份神圣和沉重。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话 为什么想到拍摄《半个世纪的爱》?初衷是什么? 林添福:在一次采访台湾原住民部落的时候——因为以前国民政府和日据时代都把高山族的部落往山下迁徙,在平地建社区,建住宅给他们住——我们去采访新的部落的时候,问到老部落还有没有人,他们说还有一对老夫妻(八十多岁),他们死活都不愿意下山来,他们只在山上.我们觉得这有故事,我就去老部落采访他们.那个晚上,老部落只有老夫妇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我是摄影,文字在采访时,我就听着.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曙光已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在设计着属于我的21世纪。21世纪,我当然要有一套高档的住房,拥有自己的汽车,如果有条件,我要让我的儿子出国留学。儿子的婚姻由他自己做主,我永不干预,但我要当好他的参谋,并为他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不教儿子如何捉一条鱼,但我要给他一张捕鱼的网。21世纪我将把我的妻子打扮得更漂亮。她一辈子都说我不爱她,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爱得很深。她的前半生为我付出了太多的苦难,我将加倍地报答她。我要让她明白,是过去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爱她。她独守空房的夜晚大约有两千多个。可是,那…  相似文献   

5.
一天,收到父亲的一条信息:“孩子,我爱你。”我流泪了,很久。在我的印象中,与父亲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少的。因为他总是非常非常忙,早出晚归。我已经习惯了他经常不在家。偶尔在家的时候,我们之间仅限于简单的对话。他从来没有向我表达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爱我的,正如我爱他一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全部都是父亲的影子。开始记事认人的时候,妈妈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给我穿衣,做饭,送我上幼儿园,每天中午给我买一个水果做零食。整整3年时间,我都是和父亲  相似文献   

6.
不等爱情     
爱上一个人,常常这样说,我等你,五年,十年,五十年,好不好?似乎很坚贞,又有点无可奈何的哀怜。认识一个女孩,为了一个男人等了五年。从她认识他,从她爱上他,她一直都在等,等他爱上她。五年来,她不理任何异性的追求或者淡如水的友谊。她守身如玉,清清白白。她28岁了。他知道她所做的一切,他知道她等他,只是他不爱她。他先后有了几个女朋友,过去式,现在进行式,将来式,都不曾考虑她,她都知道。她一个人内伤。她还是等。她希望云开日出之时,就像歌里唱的:万丈阳光照耀你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感动于她的执着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7.
读者俱乐部     
[读者来信]《中国女性》编辑们:你们好!上期的特别策划做的母亲节,很令人感动每个母亲都是伟大的,是她怀着美好期望孕育了生命。作为一个母亲,我感到为人母的艰辛与满足。作为母亲的儿女,我又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与无私的爱。不敢提报答母亲之类的话,因为我知道母亲对儿女的付出,是儿女们无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24)
<正>我有时候会无聊地计算,父亲带我们全家搬离金门,定居台北,那一年,父亲几岁啊?"才四十!"我得到惊讶的答案。现代人,40岁真能不惑?当然不能,他们都在干嘛呀?姑且不论他人,我40岁时,人生路还没有线头,父亲却已做出了人生大决定,卷起裤管与衣袖,扛水泥、挑砖头,对他来说,生活是力气挣出来的。父亲可能不知道,他带给我的意义除了生活,便是迁徙。迁徙曾是动荡时代很多人的命运。我的写作朋友,蔡怡  相似文献   

9.
“把根留住”才能“涛声依旧”文/傅志泉展开一本流行歌曲集,让一名爱好卡拉OK的小姐说出她喜爱的歌。但见她纤纤手指一卢、:《纤夫的爱》。我告诉她,纤夫的爱恐怕没有这般轻佻,比较沉重。旧社会里最苦的行当有三种:“撑船、打铁、磨豆腐。”尽管这首歌的歌词轻佻...  相似文献   

10.
从容     
在生活中,人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我曾在临平的人民广场上,看过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儿穿着溜冰鞋从并不算高的斜坡上滑下来。可是,这个结局并不让人欢喜,他摔倒在地上。为了不至于难堪,他顺势做了一个动作,口里喊着:“我成功了。”从地上爬起,又试着滑过另一个斜坡,这次,他成功地滑了下去。在这一幕发生后,我问了身旁的一位同学,她说如果是她,她一定会脸红的,马上从地上爬起,不说任何话语。同样的问题我又问了好几个人,她们都给了我同样的答案。难道这就是我们青少年与他们儿童的区别吗?为什么作为…  相似文献   

11.
李静 《人民公安》2006,(16):51-51
我曾有一个女友,虽然兰质慧心,可年近而立仍是单身——我是说,不只是没有结婚。原因全在她的父亲:女友从40岁她的母亲去世那天起,就和父亲相依为命,发誓要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的百年。她父亲精神有点问题,作为孝女,她不放心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也不放心把他交给训练有素的保姆,  相似文献   

12.
不知道是2000年.还是2001年的某一天,我一如既往穿梭在办公室时.一缕陌生而又熟悉的音乐放慢了我的脚步。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刘若英《为爱痴狂》的声音。就在当天下班后,我就去音像店,买了这张CD。 听完那张CD后,感觉刘若英的名字似乎在媒体逐渐熟悉起来。《人间四月天》中的张幼仪,《粉红女郎》中的结婚狂,《似水年华》中的英,《她从海上来》中的张爱玲.都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她的歌《为爱痴狂》,《一辈子的孤单》,至今听来.仍是我珍藏于心的动人旋律。 今天.在我们面前的刘若英.是一个沉静而沉着的女人,浑身散发着一种很怀旧很忧愁的美。  相似文献   

13.
<正>七年前,父亲得病住院。手术前,主管医生找家属签字,他们知道我是医生,干脆把签字的知情同意书交到我的手上。主治医生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顾老师,您自己看吧,您是老师"。我理解他的好意,但是我对他说,"你是一个医生,不论对谁,你应当尽一个医生的义务。这是你的责任。你还是按照医院的程序和我交待病情吧,就当我是一个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家属。"  相似文献   

14.
正春节回老家,听到几个不好的消息:一个中学同学的父亲因为癌症去世,一个大学同学的父亲因为肝癌住院,妈妈的一个朋友查出癌症……都是和我的父母差不多的年纪。最近几年,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是因为现在环境真的恶化到癌症越来越多的地步?还是爸妈真的老了?或者是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连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节后,父母跟随我到重庆帮着带孩子。他们那么小心翼翼,把女儿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将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15.
赵辉 《台声》2008,(5):62-64
多年前,在朋友的聚会上,曾经见到李度,当时并未多谈,只是很随意的聊了一些她唱过的那些歌。前段时间,又听到李度久违的声音,一曲《倾城》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还是学生的我和她聊音乐时的情景。初春的北京,和李度坐在咖啡馆。她说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尽管早已不是第一次来,但每一次来到这里总能让她有惊喜之处,在她心中北京和台北一样都是她最爱的地方。 说起李度,很多人似乎熟悉,又似乎陌生。《明天我要嫁给你》、《难以抗拒》、《爱一个人恨一个人》、《为爱犯了罪》,人们记住了她唱过的这些歌,却忘记了她的名字。李度笑称,唱了20年更愿意听者记得她唱过的这些歌,而不是把她当成明星只记得名字。李度是一个率真的人,如她的歌一样。记得多年前朋友曾说,听李度的歌,像是一个陪自己坐在床边的朋友。当软弱的时候,她的歌劝自己;糊涂的时候,她的歌骂自己;哭泣的时候,她的歌疼自己;再度找到幸福的时候,她的歌温暖自己。  相似文献   

16.
张海容  苏东 《台声》2004,(6):46-49
采访李文前,在电话中曾被她告之,有二点要求必须要做:1、提前把名片传真给她:2、一定要把她的书看完:3、她不回答与书中内容重复的任何问题。 我知道,这是个不好对付的女人。冰河期的幸存者 李文是以投诉来迎接我们的,原因是尽管她提前打过招呼,小区的保安还是拒绝让我们的车进院。  相似文献   

17.
青青离思愁     
《台声》2020,(17)
正我们总是聚少离多,如两岸,只因我们太爱那条河,太爱太爱,以致竟把自己站成了岸。站成了岸,我爱,没有人勉强我们,我们自己把自己站成了岸。——张晓风那年,他20岁,是军队里最年轻的排长,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恰好爱上了那个正当妙龄的她。结婚后,他们的日子简单、朴实,而又温馨。12月,江南下着冷冷的冬雨,丝丝地、凉凉地、缓缓地侵蚀着人的肌骨。他对他的新婚妻子说,他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去另一边。她问他是哪里,他说,是在河的另一边。  相似文献   

18.
责任与快乐     
正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深重的忧患意识,使我们始终对参政议政不敢掉以轻心,甚至有些沉重。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写下了《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国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为什么感觉沉重、忧患,是因为参政党成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既能完成使命,又能够发现、创造并让更多人感染快乐呢?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同样没有结论,只有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19.
舞蹈界历来有“一个《鱼美人》出了一个陈爱莲”之说,尽管那已经是35年前的事了。前一阵子,《鱼美人》版权拍卖一事弄得沸沸扬扬,新闻媒介再次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了陈爱莲。然而真正引起我兴趣的是她那番有关我国文艺体制亟待改革的独到见解,于是去登门采访。望着她那满满一纸的日程安排,我省去了客套,直接进入了主题。  相似文献   

20.
德兰修女曾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情。”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给予那些生命受到威胁的人以爱和关怀,她甚至会拥抱一个即将离去的传染病患者。德兰修女与英国王妃戴安娜同一天被上帝召唤而去,我为戴安娜的命运痛惜,却为德兰修女的生命感动。知道戴安娜是因为她的特殊身份,而崇敬德兰修女,是因为她的无私和仁爱。今天,当我们还不能从医学上完全阻挡“非典”时,“非典”突兀地闯进了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知道了钟南山,这位德兰修女式的人物。作为一位从事医学研究和实践的院士,他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