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即将采取的行动,是一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对当时中苏同盟关系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后来中苏分裂原因的探寻,需要做出准确的回答。作者利用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回忆录对此进行了详细考证,并得出结论:中国方面在炮击金门前的确没有与苏联进行协商,也没有向苏联通报这个意图。然而,毛泽东却有意给外界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中国采取的这个军事行动是中苏协商的结果。毛泽东在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后不久便下令炮击金门,使美国认为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中苏共同采取的一致行动。这正是毛泽东坚持赫鲁晓夫必须公开回国并发表会谈公报所期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美苏先后对中国进行核威胁。美国希望通过核打击来遏制中国核力量的研发进程,保持美国对中国的绝对核优势;苏联则企图通过核袭击来打击中国的国防力量,以满足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地位的需要。面对美苏的核威胁,中国积极应对,在强烈谴责美苏核威胁的同时,加快了核武器的研制步伐,进行了充分的战备,并及时转变外交战略,迫使美苏最终放弃了对中国的核打击企图,打破了美苏的核威胁。  相似文献   

3.
1949年底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这种委屈和不满,并非来自20世纪30年代以王明为代表的、具有留学苏联背景的"左"倾教条主义中央的排挤和打击,而是对抗战结束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不满。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苏联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对中共态度冷漠。在1948年国共两党决战进入关键阶段之时,毛泽东多次提出访问苏联以就中国革命若干重大问题与苏联商讨,均被其婉拒。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苏联仍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力促国共和谈。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的不满,也为日后中苏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奉行亲西方的“一边倒”外交政策。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既未满足俄争取经援的要求,也没有放弃削弱、压制俄罗斯的政策,反而全力推进北约“东扩”计划,在  相似文献   

5.
军事     
美国计划29日导弹打击叙利亚 为期三天 一名美国高级官员8月27日表示,针对叙利亚小范围的、为期三天的导弹打击最早将于8月29日展开。军事打击的目的是向叙利亚政府施加国际压力。  相似文献   

6.
《党建》2008,(11)
最近,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正式解密对外开放,揭开了中国核设施的神秘面纱。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曾密谋打击中国核设施,企图阻挠中国研制原子弹。  相似文献   

7.
苏联提出要在旅顺建日俄战争纪念碑 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侵略者,提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苏联雅尔塔和斯大林一起签署了一份秘密协定:打败日本后,将原来由日本人占领控制的中国旅顺交给苏联,苏联享有使用旅顺港30年的特权。这一协议是背着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签的。  相似文献   

8.
丁一 《广东党史》2009,(2):25-28
1960年底,美国中央晴报局号称完成了他们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项使命:终于确认了中国核计划的存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的最高决策班子,在上世纪60年代相当多的时间里,就如何对中国核计划作出反应,以及是用军事或外交手段来遏制中国的核计划;中国核计划对东南亚和世界局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谋求苏联合作对付中国的核计划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和辩论。在这其中,使用武力打击中国核计划的方案,不仅被提出,甚至已经有了雏形。然而,当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些处心积虑设计的打击计划转瞬间化为泡影。中国昂首挺胸跨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的爆发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苏俄成为在华中外基督徒关注的焦点。在20世纪20年代,少数基督徒已认可苏俄革命的积极意义,但真正给基督徒的苏俄观带来巨大转折的是30年代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促使基督徒对苏联的赞美达到一个高潮,并积极呼吁中国向苏联学习,借以改造基督教,将苏联视为思考"中国向何处去"及基督教身份重构的参照,以至最终影响到他们对共产主义的迎拒。  相似文献   

10.
国际空间站:一座神奇的“太空城”当苏联研制的人类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即将发射上天时,为了摆脱被动局面,1984年1月,美国前总统里根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将在10年内建成规模庞大的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并邀请其盟国一起研制。经过反复磋商,美国、欧洲航天局11个成员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丹麦、挪威、瑞典和瑞士)、加拿大和日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12):19-19
法国政府日前正式向法国议会提出申请,希望延长法国对马里的军事行动期限。据悉,法国对马里开展军事行动已经有4个多月,共有4000名士兵在马里参战,其中5名土兵牺牲。目前,联合国正在考虑于7月1日起在马里部署一支由1.12万名军人组成的维和部队以及1440名维和警察,以接替法国军队继续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人们对腐败现象采取了容忍的态度,要么对它漠然置之,要么怀疑、甚至否认它的存在。但现在,腐败现象已成为一项国际行动打击的目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现在正设法限制行贿和其他腐败行为,而这些组织一度对行贿等腐败行为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反腐败的努力越来越加强,结果形成了一个改革的运动。这场运动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就是经合组织关于打击贿赂外国官员行为的公约。这项公约结束了美国的孤立状态,因为美国早在多年前就禁止向外国官员行贿。发生在五六个国家的行贿受贿丑闻导致美国通过了打击对外行贿行…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苏联援助中共武器问题初探孙艳玲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共的武器援助问题是苏联与中共关系史上的一个悬案,一般认为中共没有从苏联直接得到武器援助。但根据现有档案和有关史料,抗战时期苏联确曾根据中共要求,秘密援助过机关枪、步枪、炮弹、手榴弹、子弹等武器和军事装备。援助主要集中在1940年以前,苏德战争爆发后这一问题更多地与苏联请求中共采取军事行动配合作战纠结在一起。与苏联给国民党的大量军援相比,苏联向中共提供的武器援助在数量上很少。同时,与抗战期间苏联向中共提供的上百万美元的资金援助相比,武器援助所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之所以如此,除苏联和共产国际自身存在一定困难等客观因素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苏联的对  相似文献   

14.
陈晋  石建国 《新湘评论》2020,(10):48-52
1952年8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他此行的目的,是向苏联政府通报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中国政府此前集中一批顶尖的经济行家,学习讨论了苏联编制五年计划的书籍,搞了一个《五年计划轮廓草案》。结果拿给苏联征求意见时,苏方认为:它不仅不像计划,即使作为指令也不像。  相似文献   

15.
热图     
3月19日,法国、英国、美国等多国部队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遭到轰炸的不仅有军事目标,甚至出现平民伤亡。3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就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向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表示遗憾,  相似文献   

16.
马歇尔来华后,曾经推动国共两党相继签署了停战、政协和整军等重要协议,从而使中国一度出现和平民主发展的前景。然而这一线希望,很快便因东北再度燃起大规模内战之火而破灭。通过进一步研究马歇尔在解决东北内战中的态度和奉行的政策,可以更深刻地揭示东北内战爆发及马歇尔调处失败的原因。 (一) 从1945年11月中旬开始,美国政府内部经过反复研究,实际上为马歇尔制定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公式:促使国共在华北停战——为国民党向东北运兵——实现由国民党统一中国。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其中向东北运兵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从马歇尔调处中包含着限制苏联向东亚和太平洋发展这个意义上说,促成华北停战,就是为帮助国民党向东北运兵创造条件;而美国希望的中国统一,其目标包括将苏联从东北排挤出去和限制中共在东北发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2049项目研究所不久前刊发了一份报告,通过猜测中国巡航导弹计划,声称中国不仅已经拥有了覆盖亚洲的打击能力,未来还将加速发展超音速、超远程隐身巡航导弹,以实现全球打击。  相似文献   

18.
李家成 《唯实》2018,(7):95-96
"鼻血打击"方案作为美国对朝鲜进行精密和限制性打击的一种战略性安排,其脱胎于美国对朝"作战计划5015"。我们认为,美国对朝"鼻血打击"方案具有高风险,因而是不可行的。"鼻血打击"方案的提出与内容"鼻血打击"(bloody nose strike)方案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官员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自布热津斯基1978年5月访华之后,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一方面,美国的对苏政策日趋强硬;另一方面,中国逐步降低了批评美国对外政策的调子。双方在反对霸权主义问题上的共同点促进了中美之间接近的势头。 1978年5月28日,布热津斯基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向记者发表谈话,强烈谴责苏联的扩张政策。他说美国必须表现出决心要对付苏联包围中东和在非洲煽动种族纠纷的活动。他还指责苏联在东欧大规模增加常规部队,加强集结在中国边境附近的军队,对美国展开猛烈的宣传攻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改变,逐渐偏离前期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一致的原则,在对日宣战的问题上向中国索取利益。这种政策的演变主要是苏联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具有明显的二重性,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好转,苏联大国主义和满足其民族主义私利的一面就暴露无遗。同时美国的纵容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对苏联对华政策的转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