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后一段时期,“非洲悲观主义”曾在西方大国广泛流行。横加干涉和冷漠一度成为西方对非政策的两个极端。近两年来,西方大国对非政策相继出现调整和变化。其共同特点是:重新估量非洲,在继续保持一定政治压力但手法较前灵活的基础上,将重心转向同非洲发展经贸关系,以着眼于21世纪的资源与市场竞争。这一情况为非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必然在大国间带来新的矛盾和争斗。 中国重视与非洲发展关系有着同西方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中国高层领导对非洲的相继访问必将把中非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非洲的形势与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的形势与战略地位任卫东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非洲形势的变化,一度被冷落的非洲重又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的关注,一些国家纷纷调整对非政策。显然,非洲问题对一些大国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非政策已成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非洲形势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对非洲政策日趋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政策受到新时期战略决策的影响,已逐步完成意识形态从强调到弱化、交流领域从单一到多元,以及合作性质从注重经济援助到强调互利双赢的三重转变。中国对非洲政策面临四大矛盾:中国国家利益与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利益的矛盾、中国企业与非洲企业的矛盾、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的矛盾、中国在非洲的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中国只有妥善解决这些矛盾,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非洲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其潜力和机遇为世界所重视,成为各大国竞相进军的新边疆。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吸取小布什时期奉行单边主义和军事黩武政策教训,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了以内向收缩为特点的一系列调整。在此背景下,美国对非洲战略呈现出新变化:突出非洲市场对美经济机遇,加快军事“重返非洲”、强调地区责任分担并借助盟国力量,继续高举“民主”、“自由”大旗。  相似文献   

5.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23,(4):134-155+160
印度将“印太战略”视为其“东向行动”政策的超越。虽然“东向行动”政策是印度介入印太事务的基石,但涉及非洲的“西联”与“南控”政策也很重要。换言之,非洲对印度“印太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应“东向行动”政策、助力其走向亚太并提高大国影响力,还在于实现印度深耕印度洋、拓展对非经贸合作和加强人文联系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基于“印太战略”,莫迪政府将印非关系提升至战略层级,增加对非外交机构与资源投入,在战略议题设置上更加突出海上安全,以加强对非反恐与人道救援合作、践行支持非洲发展承诺、发挥在非海外印度人“桥梁”角色等方式,大力推动区域集体安全与经济一体化,在深化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互联互通、防务后勤保障等领域合作上展示出较大的开放性。印非关系的发展彰显印度在印太地区地缘与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提高印度在美日印澳“四方机制”涉非议题上的发言权,增强印度战略自信。未来,印度仍将视非洲为实现其大国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不过,受印度自身经济实力、印非间现实性问题及大国博弈加剧等因素的掣肘,印度对非政策将更趋务实与谨慎。  相似文献   

6.
布什任期美国对非洲安全战略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非洲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下降.乔治·沃克·布什总统上任伊始,对非洲继续实行漠视的政策.九一一事件使美国安全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非传统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此非洲被美国纳入其全球反恐作战视野.近期,美国抛出设立非洲司令部的政策动议,显示出美非安全格局的深刻变化.反恐、能源安全,以及平衡其他大国在非洲的影响,是乔治·沃克·布什总统任期内逐步调整对非洲安全战略的3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西方大国角逐非洲石油的战略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桂梅 《亚非纵横》2005,(2):64-69,80
非洲石油开发前景可观,引起西方大国高度关注。西方大国对非洲石油资源的角逐,给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带来双重的影响:既有提升非洲国际地位、推动经济总量增长的积极一面;又有诱发政治西倾,助长腐败、加剧动荡,阻碍经济多样化、排斥南南合作的消极一面。当前,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自身也存在各自为战,缺乏统筹规划的致命弱点。中国政府应尽快成立国家级能源机构,设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支持企业拓展非洲市场。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政府对非洲政策同时具有变与不变的特点,总的来看继承成分多于变革成分.革成分主要有:将非洲列为外交政策重点、宣称与非洲建立伙伴关系、适当采取某些灵活政策如调整对苏丹的政策。奥巴马政府在非洲推行良政、促进非洲发展、帮助非洲抗击疾病等政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满足美国对非洲资源的需求和反恐需要,抗衡新兴大国在非洲的影响,为实现其全球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9.
谷名飞  黄凯越 《和平与发展》2023,(5):52-74+174-175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3年2月27日访非前夕,就其非洲政策发表重要讲话。这与2022年底发布的新版《法国国家战略评估报告》共同奠定了马克龙政府第二任期的对非政策基调,意味着酝酿两年之久的“新非洲政策”正式出炉。该政策意图改善法国形象、拉拢非洲国家、平衡非西方国家影响力,具体表现为:法国将减少对非洲的干预;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赋予非洲国家更多自主权;加速归还非洲国家艺术品;推进与北非大国阿尔及利亚的和解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国对非“让利”是基本主线,战略收缩是整体选择,外交多边化是长期趋势。总体而言,马克龙政府的“新非洲政策”存在一定的进步意义,有助于推动法非关系的正常化发展,但法国相对实力的衰落使得其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而法非关系中尚未解决的众多历史遗留问题也将严重影响法国在非洲的战略信誉。  相似文献   

10.
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世界各地区中,非洲是综合实力最弱的地区,这里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而随着冷战的结束,非洲原有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丧失殆尽,其在西方大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边缘化。非洲经济由于内部缺陷也在全球经济中日趋边缘化,它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越深,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就越小。地缘政治价值下降和经济边缘化又使得非洲国家的主权遭到严重侵蚀,非洲越来越难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中国参与非洲发展的问题。在北京和其他地方,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在分析、研究,并希望找到中国与非洲大陆建立新的经济联系的内在动机。站在一个非洲人的角度,我应该承认,是中国将非洲带到了西方大国的利益中心。  相似文献   

12.
布什政府的非洲政策主要在安全、能源、民主与良治和贸易与投资等四个方面展开。 其中安全是其首要关切,反恐是其压倒性任务。布什政府的非洲政策以进攻性现实主义为理论指 导,以单边主义和对军事手段的高度依赖为其主要特征,在行为风格上有极端冒进和黩武主义倾 向。奥巴马政府的非洲政策在对非洲的定位、优先事项、指导思想和行为风格四个方面分别呈现出 与布什时期大为不同的特征:重新定义美非关系,由安全伙伴转变为发展伙伴;在优先事项方面, 奥巴马政府以推进非洲的民主与良治为首要目标,对非经济合作次之,反恐事项被置于相对次要 地位;指导思想上信奉新自由主义,倚重多边机制和国际合作;在行为风格上较为审慎和节制。美 国国内政治和非洲情势外的变化、民主与共和两党的政策传统差异以及奥巴马与布什总统的个人 风格差异是造成二者政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自60年代非洲大批国家独立以来,非洲国家在经济建没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近几年,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国家向第三世界国家转嫁经济危机,以及非洲国家经济管理不善、自然灾害侵袭、政策失误等种种原因,它们  相似文献   

14.
印度对非洲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对非洲政策就一直是该国争取大国地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印度调整对非洲政策,印度在非洲的活动范围超出传统的英联邦和"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并积极与非洲地区组织建立伙伴或合作关系.在印度对非洲政策的长期演变中,凸显三大特点,即把中国作为印度对非洲政策的参照对象、重点发展与支柱国家和非洲地区组织的关系,并实行"联合政策",以及在对非洲政策中重视"道义"和价值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国际关系重点学科研讨会在西亚非洲所举行。来自外交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以及西亚非洲研究所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西亚非洲所副研究员张永蓬、助理研究员王凤分别在会上做了题为《非洲国际关系呈现深化发展趋势》和《2005年度中东地区国家间关系》的主题发言。1.非洲国际关系(1)关于非洲与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关系。与会专家提出,2005年西方大国进一步加强了对非洲的战略竞争。同年6月,八国集团财长会议上推出免除18个最穷国家的债务和加强对非洲援助的计划;美国进一步在…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与非洲经济关系的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与非洲经济合作具有互补性强、时间长、领域多的特点,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严重下滑。这主要基于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非洲外交理念和政策的转变,注重与西方大国发展经济关系,实行退出非洲的政策。当前,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多元化的国际形势下,加强俄非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双方的共识。俄非双方在资源开发、投资、市场等方面存在进一步合作的潜力,并将成为双方优先合作的领域。2006年3月和9月,普京两次访问非洲,有助于恢复俄罗斯同非洲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非洲政局总体上趋于稳定,经济形势有所好转。西方国家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纷纷调整对非政策,其关注非洲的程度较之前些年明显增加。这些在客观上有助于非洲改善国际处境,提高国际地位。但非洲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局部冲突不断,经济全球化大潮下的被边缘化,以及西方对非政策明显的局限性。非洲国家正通过集体努力解决自身问题,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议题化是当今非洲债务问题的重要特征。作为经济议题,债务问题是非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作为政治议题,债务问题正成为非洲国家国内政治和社会的重要议题;作为国际关系议题,非洲债务问题是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双边与多边、官方与私人部门在非洲博弈和互动的新议题。非洲债务问题的议题化正带来多重影响,其嵌入非洲国家的国内政治和国家发展议程,推动中国与传统债务治理机制的碰撞、竞争和磨合,成为影响中非合作关系的焦点问题。受2020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非洲债务问题议题化趋势更加复杂,非洲债务可持续性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同时国际社会在非洲债务救助中团结合作的意愿和行动不断走强,非洲债务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债务治理合作转型的重要动力。然而,美西方在非洲债务问题上的政治化图谋给非洲发展和国际债务治理带来负面影响。国际社会必须认清非洲债务问题的根源和本质,坚决反对将债务问题政治化,通过团结协作构建真正有效的国际债务治理体系,从而切实推进非洲发展和国际对非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一、印度的大国战略 近几年来,印度加快了参与非洲合作进程的步伐,这一方面是为了寻求非洲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等经济利益,以加速其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印度推进大国战略追求大国地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援助非洲新动向及其对非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上半年,围绕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召开,西方国家推出了包括大规模减债、增加援助等援助非洲的新举措,凸显出对非洲发展问题的重视。西方国家关注非洲的发展,既与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有关,也与非洲发展问题难以回避、国际社会增强危机意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的新形势关系密切。减债和援助有利于非洲朝着实现联合国新千年发展的目标迈进,但发达国家对非洲的援助与它们应承担的国际义务仍相差甚远,在调整对非洲发展关系重大与不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方面,发达国家短期内难有实质性让步。非洲真正实现发展需要各方长期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