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杨华庭 《中国减灾》1993,3(3):46-48,45
1992年5月,美国总统办公厅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公布了题为《减轻自然灾害影响:一项美国国家战略》的报告。报告要求联合与减灾有关的部门、行业和国际的计划,达到减轻自然灾害冲击和影响的目的。提出的减灾战略强调改变减灾工作的被动后行模式为主动先行模式,强调自然灾害防御、准备和减轻行动应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同时采取,强调减少生命财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进全球的减灾活动,提高全民的减灾意识,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特别工作组秘书处在今年4月发布了2001年国际减灾日主题: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该主题的目标是:通过实际的减灾行动,减轻地震、飓风、火山喷发、海啸、洪水、干旱及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易损性;此外,还要求加强科学技术在减轻灾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琦娟  李森 《中国减灾》1995,5(1):10-13
中国科学院部分减灾科研工作简介张琦娟,李森(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中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减灾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中国科学院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大的热忱,开展了大量减灾科研工作,不仅在揭示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社区减灾 (一)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国栋  郑远长 《中国减灾》1999,9(4):19-21,24
(日内瓦,1999年7月6-8日)  国际减灾十年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对全球日益增加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在减灾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作出了贡献,因而也加强了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它在减少全球自然灾害造成不断增加的社会经济损失方面作出了贡献。尽管科学技术已经极大地挽救了因大部分气象、水文及海洋和地质方面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人民生命的损失,减少了因之造成的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害,它在今后十年的潜在贡献还会更大,但只有在广义社会因素方面将其系统地明智地应用于综合减灾途径时才能实现,这些减灾途径是这十年的主要财富和最…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的重点减灾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铮  张丕远 《中国减灾》1996,6(1):20-23
论中国的重点减灾区王铮,张丕远(中国科学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张丕远,王凤慧[1]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区分布与组合规律,并基此讨论了中国减灾的区域对策。近年来,我们收集了更多的灾害信息,对这个问题作了更多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国自然灾...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国际减灾日”,10月13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红十字总会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从10月14日开始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六种语言广播在东亚、南亚听众中举办“国际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一项国际性行动,各国需要开展交流与合作,互通信息,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提高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国及东亚、  相似文献   

8.
1989年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并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每年以适合十年的目标和目的的方式纪念“国际减灾日”。1991年 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1992年 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1993年 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1994年 确定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和易受灾害损害的地区——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纪1995年 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1996年 城市化与灾害1997年 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1998年…  相似文献   

9.
子荷 《中国减灾》2012,(9X):63-63
<正>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为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唤起人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以下简称"国际减灾十年")。所谓"减轻自然灾害",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  相似文献   

10.
谢卫国 《中国减灾》1998,8(1):39-42
湖南省农业灾害状况和减灾对策谢卫国(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湖南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省,深入研究有效的减灾措施,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尽快跨入农业强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湖南农业自然灾害状况湖南年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并发干旱、洪涝、冰雹、山...  相似文献   

11.
1国家、省市、地区综合减灾科学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而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已成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之一。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的科学家们已完成了我国综合减灾的战略总体设计,并实施了综合减轻以台风暴雨灾害为例的科学系统,1995年汛期的实时试运行,抓住了我国主要的大气水圈灾害,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了服务。本系统主要包括下述各部分:1.1中央灾害通信系统:它将联接国家减灾中心与各有关部委,相互交换自然灾害信息,达到信息共享,推进减灾工作。1.2国家减灾通信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00,10(4):6-9
(2 0 0 0年 1 0月 1 2日 )司马义·艾买提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 ,国际减灾活动也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自 1987年联合国第 42届大会决定 2 0世纪 90年代作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以来 ,国际社会在实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去年 7月 ,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 ,全面总结了世界各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成就 ,原则通过了“论坛基本结论”、“日内瓦减灾战略”、“日内瓦减灾宣言”、“科学技术支持减轻自然灾害分论坛声明”等重要文件 ,提出要把国际…  相似文献   

13.
许厚德 《中国减灾》1999,9(3):58-60
1 1999年国际减灾日主题“防灾的收益”——科学技术在灾害防御中保护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2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认为确定国际减灾日主题并组织活动,旨在提高全世界各行各业民众的减灾意识,使他们能够抵御他们的国家和社区由于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每年不同的主题,组织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地方的减灾能力,以及增强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广大范围对减灾的承诺。每年的主题活动在当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达到高潮。1999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日全球统一是10月13…  相似文献   

14.
让减灾深入人心──安徽各地广泛开展国际减灾宣传周活动为响应联合国号召,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坚持经济建设与减灾一起抓”的指示精神,在第五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到来之际,根据安徽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了“国际减灾日”宣传周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对进...  相似文献   

15.
张俊  王昂生 《中国减灾》1994,4(2):26-28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张俊,王昂生(北京图形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美国于1973年底开始研制,1991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包括飞机、舰艇和车辆等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以下简称“指挥体系”),属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项目,建设有覆盖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的203个应急指挥平台和省市县乡四级灾情信息网络,是全国第一个自然灾害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防灾减灾人才是指专职或兼职从事自然灾害科研和教学、防灾工程与技术以及灾害行政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防灾减灾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人员。  相似文献   

18.
论减灾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跃西 《中国减灾》1995,5(2):17-19
论减灾教育发展战略张跃西(安徽省池州师专)一、发展减灾教育势在必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任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很大破坏。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减灾工作,积极响应第42届联合国大会...  相似文献   

19.
2013年3月28日,第三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在四川省减灾中心召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及来自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各省(市、区)减灾中心负责人、业务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省级减灾中心业务建设”展开讨论,交流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建设需求,共享国家和省级减灾中心建设发展经验与成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有关负责人就自然灾害救助评估、灾害信息管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体系与实践、无人机遥感减灾应用、减灾救灾标准体系等领域开展业务培训。四川、江西、上海等地代表介绍了减灾中心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3,(12):41-41
定安县位于海南省北部,地处南渡江中下游,自然灾害多发,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近年,为提高灾害救助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定安县切实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镇(农场)、村(居)委会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全县减灾宣传、灾害预警、灾情收集、灾后救助等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