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成为能否顺利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环节,成为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的物质帮助,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各种措施,使公民在年老、患病、失业、遭遇灾害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也是一种法律制度。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有从国家、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莫宗旨在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由于国家短期内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来,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客观需求,就必须依勇社会的力量来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而社区眼务这种以满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基层社区为依托的社…  相似文献   

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农村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又称“社会安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社会的力量保证全社会成员都能达到该国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制度,以在社会成员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准时,向其提供...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或其它原因丧失、中断劳动能力时向其提供帮助,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的安排。社会保障首要的职能是救助,其原则就是人道原则,即古人所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王道政治。其次,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机制,因为没有一个社会的稳定可以建立在其成员生计无望的基础上。再次,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其作用是,一方面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质  相似文献   

6.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难题解答(十)什么是社会保障?为什么要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所谓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的救助和补贴,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  相似文献   

7.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职工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利益,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失业、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从1951年起我国就建立起以劳动保险、公费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与  相似文献   

9.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韶伶 《湖湘论坛》2004,17(3):79-81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或社区为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设定的一种社会规制 ,社会保障主要是一种国家行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未能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有效、充分、全面的社会保障而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加快立法、开征社会保障税等各项措施、实现社会保障原本含义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1.社会保障理论概述
  1.1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一词,又译为社会安全,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中,1938年又出现在新西兰的一项法案中,1941年罗斯福、丘吉尔在《大西洋宪章》宣言中再次使用了这一概念。随后这一概念为西方国家所接受,并被国际劳工组织所采纳。国际劳工组织于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的《费城宣言》正式使用社会保障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是:社会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提供的医疗保险以及有子女家庭的补贴;美国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为:“一个社会对那些遇到了已经由法律做出定义的困难的公民,如年老、生病、年幼或失业的人提供的收入补助;德国是最早由国家举办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障的国家,社会保障遵循的是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本身必须有动机保护自己防备生活的风险,换言之,社会保障的作用是在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支持个人,而个人本身必须有动机保护自己防备生活的风险;在英国,社会保障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的服务(如免费医疗、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我国是在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中国劳动人事百科全书》指出:“社会保障是由一整套完整的保险和福利项目构成的并由中央政府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社会保险立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周琴 《新东方》2008,(3):53-55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丧失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国内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对社会保险立法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探索和实践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国家和政府通过以完善的立法为依据,对于社会和自身原因造成的生活来源终止或中断(如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从而保证其基本的生存权利,维系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并促进和保障国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安全制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这一制度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保障或帮助,它的任务就是对社会成员因失业、疾病、工伤、自然灾害所蒙受的经济上的损失给以援助,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尚不具备劳动能力又无人照管呶未成年人给予扶持和资助。作为维护社会成员生命安全及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特点:一是经济性。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的保障,它试图解决的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问题。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政府和社会为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通过制定各种措施 ,使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或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困难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一定物质帮助 ,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法律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社会优抚等方面的内容。在现代社会 ,各国都是通过立法使社会保障成为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 ,并使之具有强制性、普遍性、互济性和社会性。如德国就是通过制定《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等 ,在世界首先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各种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利的保障 ,…  相似文献   

15.
周勇 《创造》2001,(10):34-3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的是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个人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集体给予一定补助、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经济储蓄积累,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它是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筹资,向农民提供物质帮助,保障所有农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特征:一、社会基础性它是最基本的保障,主要以解决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的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根…  相似文献   

16.
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和城市生活的细胞,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城市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社区服务是社区的根本功能,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它不仅是国家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整合、弥补社会失衡的重要途径,也是居民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主要来源。离开了服务,社区就丧失了吸引  相似文献   

17.
完善城市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管理任务和重心的下移以及“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社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社区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政策合理选择,妥善解决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真正发挥其保障功能,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社会影响所谓社区社会保障,是指以社区为主体和载体,对社区内成员享受了法定社会保障、单位系统补充保障后,仍因各种自然和社会原因导致家庭生活贫困的社区成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2010,(2):18-19
我国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存在三大困难。一是基本生活缺乏社会保障。农村老年残疾人中靠自我养老或靠子女供养的在80%以上。我国1000多万重度残疾人中,仅有100多万因年老、年幼或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等原因,享受到国家抚恤或集体的供养、救济。二是社会养老服务业滞后。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经济结构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心是尽快把经济搞上去,这是中国的大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正是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必然要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一、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基本模式我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实行社会保障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但主体不能只是国家或政府,必须使社会也成为当然的主体;社会保…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辉煌成果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妇女权益的实现与社会保障制度息息相关。“社会保障”一词系由英文中“SocialSe-curity”翻译而来的,亦可译为“社会安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等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广泛繁杂,各有差异,概括起来一般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几大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