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85年是越南“三·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尽管当局还没有公布1985年所有各项主要产品的产量,也没有公布“三·五”计划较为详细的执行情况,但是,如果注意到这个五年计划期间各个年度,特别是第四个年度——1984年的执行结果,人们就会看到其失败的势头早已十分明显。吸收“二·五”计划各项指标订得太高的失败教训,越南制订“三·五”计划时较为慎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81年至1985年)已于1981年3月27日提交到马来西亚议会讨论。本文拟介绍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一、第四个五年计划书的结构马来西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回顾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时期(1971年至1990年)中的过去十年(1971年至1980年)的实际成绩;第二部分列示今后十年(1981年至1990年)的综合指标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统一以后的十年期间内,越南的经济由于主观上失误和客观上不利形势的相互作用而经历了一条挫折与摸索的道路,终于面临走头无路的经济困境,不得不把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来以寻求出路。在统一后的这十年期间内,前五年是走向挫折的过程,后五年是寻找出路的摸索过程。这一历程正好和统一后的两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相一致,即:第二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和第三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加强与外国学者的学术交流,1983年先后接待了三位泰国学者和一位美国学者。 去年4月下旬,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强·特拉逸博士到云南省昆明和西双版纳地区参观访问。在昆时,与东南亚研究所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座谈。强博士作了包括泰国“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三个专题的学术报告。他从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三方面列举了一些数字,指出泰国从1961年实行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到1981年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之时,泰国经济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强博士在肯定泰  相似文献   

5.
越南1981年——1985年经济计划是在“二五计划”(1976——1980年)彻底失败以后,才采取逐年制订主要指标,逐年修改调整的方式拼凑而成。这个新的五年计划,越南起初也称为“三五”计划,但后来不再提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越南在执行“二五”计划的后期,特别是在1979年初公然大举侵略柬埔寨,导致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越南的人道主义援  相似文献   

6.
到1987年6月30日为止的1986—87财政年度是巴基斯坦第六个五年计划(1983—84至1987—88)的第四年。1985年底,巴基斯坦宣布取消军法管制,建立以居内久总理为首的文官政府。这个财政年度又是执行居内久总理的社会、经济发展“五点纲领”的第一年。这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既反映五年计划的进展程度,亦反映为期四年的“五点纲领”的执行情况。总的讲,1986—87年度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是好的,同时也存在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现据巴  相似文献   

7.
这是泰国银行(泰国的中央银行)分析1981年泰国经济的一份报告书。全书分三个部分:概况、1981年经济发展、统计资料。在“1981年经济发展”这一部分,首先概述了世界和东盟的经济情况和通货情况,接着按以下五个方面分析泰国的经济:(1)一般经济形势,国民收入与支出;(2)生产、雇佣与价格;(3)财政、货币与金融;(4)贸易与国际收支;(5)第五个社会经济开发计划(1982—1986年)的特点。该  相似文献   

8.
1985年6月18日,尼泊尔政府公布了第七个五年计划(1985—1990)草案。该计划从1985年7月16日开始实施,到1990年7月15日结束。一、背景尼泊尔从1955年开始执行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到1985年7月15日止,已完成了五个五年计划,一个三年计划,两个年度计划。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9.
不丹王国地处喜马拉雅山东段南麓,面积4.6万平方公里,1987年年中人口估计为150万。不丹王国政府从五十年代起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改革,实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1961年4月1日,不丹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不过,当时王国政府尚无自己的计划机构,直到1971年前的两个五年计划都是由印度人帮助制定的。1971年,王国政府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独立自主地编制了第三、四、五个发展计划。第五个发展计划为期6年,已于1987年3月31日完成,从同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到1992年6  相似文献   

10.
不少第三世界国家把经济计划化作为实现经济“起飞”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象印度四十多年来持续坚持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却为数不多。迄今为止,印度已完成了七个五年计划和三个年度计划,“八五”计划刚刚开始实施。印度发展经济的第八个五年计划始于1992年4月1日,到1997年3月31日结束。“计划”从1988年开始草拟,经过拉·甘地、维·普·辛格、钱德拉·谢卡尔和拉奥等四届中央政府和四个计划委员会,经历的时间之长、政府更换之多,在印度计划经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八五”计划是印度面临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调整,在渡过了两年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现正在实施1989—1993年的第五个五年计划。印度尼西亚希望通过这个五年计划在工业方面达到苏哈托总统所称的“经济起飞阶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印度尼西亚正在设法更多地依靠私营部门来获得必要的资金,促进结构的变化以及提高生产率。这个战略变化包括实行一系列公共政策“改革计划”,其目的在于大大放宽对贸易和投资的管制,提高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效率,以及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份量。对于一个迄今为止仍然是高度集权和官僚主义的国家来说,这意味着要彻底背离以往的习惯作法。但这也是风险很大的一个战略,很可能在经济起飞的航道上碰撞许多空中陷井。印度尼西亚自1967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在苏哈托执政的早期(1967—1972年),主要的目标是将苏加诺总统当权最后几年的经济崩溃恢复到正常状  相似文献   

12.
泰国的第六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泰国开始执行第六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以下简称第六个五年计划),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的,有那些特点?一从1961年到1986年期间泰国共实施了五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十八倍,从1961年的549亿铢增加到1985年的10,475亿铢,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制造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到1965年已达19.8%,超过农业产值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76—80年)于1976年7月28日由马来西亚下议院通过,8月17日由马来西亚上议院通过,终于付诸实施了。这是侯赛因·奥恩总理亲自抓l的第一个全面经济开发五年计划。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虽然只是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长期规划(1971—90年)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的计划书本身便有430页,比马来西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71—75年)的计划书的份量多一倍,它的内容还涉及到政治与国内治安等问题,比第二个五年计划更为周到。  相似文献   

14.
1984年是老挝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最后的关键性的一年,它关系到整个“一五”计划能否如期顺利完成。因此,老挝政府对这一年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视,从当年四月初开始,便着手对现行的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修订和补充”,颁布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法令,如《新农业税法》、《工商业税条例》和《关于对公、私营企业征收手续费条例》等。与此同时,对小型私营企业、家庭手工业和农业采取了“放”的政策。然而,  相似文献   

15.
文莱于1984年1月1日获得完全独立,1984年1月7日参加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了东盟的第六个成员国。作者于1984年文莱独立的前后,曾先后撰写了一些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与论述了:(1)文莱的高度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特点、(2)文莱第三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1975—79年)与第四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1980—84年)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与计划的  相似文献   

16.
198 1年苏联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苏日签订第三个开发远东森林资源的协议 :日方提供贷款 9.5 7亿美元 ,苏方依据补偿条件在 6年内 (1981— 1986年 )向日方提供 12 0 0万立方米成材和 12 0万立方米锯材。西西伯利亚天然气探明储量 2 7万亿立方米。西西伯利亚开采天然气 2 70 0多亿立方米。苏联采煤 7亿吨 ,其中库兹巴斯采煤 1.4 9亿吨(占全苏 2 1.2 %)、坎斯克—阿钦斯克采煤 36 0 0万吨 (5 .1%)。1981— 1984年 ,苏联共制造机器人 3.35万个。1981— 1985年 ,苏联社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速度为 3.5 %(1976— 1980年为 4 .2…  相似文献   

17.
印度于1947年8月15日独立后,约有三年半时间用于医治印、巴分治的创伤。1951年4月1日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今年是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经济上或政治上的原因,中长期计划曾经中断四年,只有年度安排(详见附表一)。1980年印度政府在拟订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同时,还制订了一个十五年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18.
1981、1982年,是马来西亚开始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1981—1985)的头两年。这两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持续的经济不景气,它们为摆脱困境,通过采取“奖出限入”、扩大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办法,把经济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在西方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下,马来西亚亦深受其害: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工、农业生产停滞或衰退;外贸收支及国际收支恶化,出现战后罕见的逆差;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大;失业率回升……整个经济又陷于困难与衰退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七十年代是马来西亚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它于1968年制订“投资奖励法案”,鼓励与欢迎外资投资发展劳动集约型面向出口工业;1971年制订“自由贸易区法案”,1972年实施保税工厂制度,从而基本上完备了以外资企业为中心发展劳动集约型面向出口工业的经济体制。此外,马来西亚从1970年起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限为二十年,即1970—1990年),同年开始实施第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0—75年),1976年起实施第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6—80年)。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7.8%,高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20.
1984—85年度是印度经济计划发展中两个五年计划的一个分水岭:是印度“六五”计划最后的一年,是衔接“七五”计划的一年。拉·甘地为首的新政府在国会里以压倒的多数取胜而组成。全面的客观的科学地评价印度这个财政年度的经济情况,比通常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