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09年以来,东亚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导致了中美邻互动关系的新逻辑,由此降低了中国传统经济外交的战略效果。"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实现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大战略,正是在中国外交转型背景下经济外交模式调整的产物,其着眼点在于运用市场和经济资源开拓中国与周边及世界的外交新局面,以缓解周边战略压力和构造地区新秩序。"一带一路"需要发挥中国经济外交引擎作用,让地区关注点重新回到"共同发展"议题上,改变粗放的传统经济外交模式,以双边关系为节点有序缔结网状多边合作,通过打造周边战略支点国家,推进差异性经济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提出的最具雄心的综合性地区经济合作战略。在规划、推动和落实"一带一路"构想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外交的理念、实践和策略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本文将主要从经济外交的视角分析"一带一路"构想,重点阐述"一带一路"构想推进过程中中国经济外交所展现出来的新思维、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政策,并分析建设"一带一路"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这些挑战对中国的经济能力和外交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过程中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3.
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是中国在南海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基础。美国和日本以南海问题为抓手与中国展开区域战略竞争的政策为"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实践附加了政治与安全因素。当前,中国与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及投资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一带一路"推进提供了战略可能性。然而,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单向顺差和直接投资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其经济政策转化为良性社会政治效应的拓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国内产业升级与中国—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的平衡将使中国得以拓展南海地区经济政策的社会政治效应,并使该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尽管有过一些好转,但总体来说是消极的和负面的。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日趋负面,不仅认为该倡议具有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企图,还将其视为中美战略竞争的一个重要维度。基于这一认识,特朗普政府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舆论和经济举措,并与印太盟友一道试图抹黑、阻挠和干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文章从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战略界的认知及美国主流媒体的叙述3个维度全面考察了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并对特朗普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应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文章最后对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举措,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中长期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如能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为具体的国际制度与组织,不仅有助于减轻"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打破美国施加的制度羁绊,进而推进全球治理结构的完善。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中国尚未形成自己明确系统的地区制度观和全球制度观。为此,从国际制度的特征和行为逻辑出发,提出国际制度战略的一般框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带一路"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并以现有"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导,推动现有制度改革和新制度建立。总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理念指导,系统构建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制度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逆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对外战略必然依托自身发展优势,服务于国家崛起根本目标。利用自身市场优势、投资优势构建符合中国利益的对外经济合作体系在所必行,"一带一路"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例子。而得益于地缘位置优势与可观的发展前景,印度在"一带一路"构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中印经济合作受制于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地缘矛盾而进展迟缓,但结合中国优势推进合作战略与恰当的双边政策安排,完全可以推动中印经济合作在新时期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注定会给二战后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带来深刻的影响。人们曾就"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影响展开讨论:它究竟是试图"颠覆"全球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还是支撑该体系的经济计划。而本文认为双方的观点都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一项战略部署也是经济计划。并且,学者们迄今为止都是从外在表现而不是从中国的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为了从中国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本文将借助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SCC)展开研究。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本文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需要解决的四大历史任务,这四大历史任务可以作为分析"一带一路"理论创新和战略创新意图的框架。在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义后,本文回答了"一带一路"倡议究竟会"威胁"还是支撑全球经济体系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提是解决市场导向型发展战略带来的难题,"一带一路"倡议期望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后,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会对全球经济体系构成系统性"威胁"。相反,"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从而促生有机性变革以满足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对外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空间,推动建设开放、合作、创新、共享的世界经济,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项充满中国智慧的共同发展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普遍关注。作为中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缅甸总体上反应比较积极,但具体行动不多。缅甸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对于中国而言,是中国想要塑造周边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举措,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缅甸自身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是缅甸发展的一大机遇,缅甸可以借此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对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政经合作,缅甸社会普遍担心安全利益受损、中国在缅影响力过大等。中国在缅甸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双边之间的认知差异,做好增信释疑工作,促进双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走出去"战略是新时期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尤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很多企业意识到"走出去"能拥有更远大的未来。然而,企业在境外投资与发展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其中法律风险是最主要的。因此,本文提出依法融入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走出去"的生存之道。东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合作区,广西正在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文章结合近年来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的经验,对企业对外投资如何依法融入当地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当代重要的国际化战略,但实施该战略却会遇到政治和经济风险。今年3月,中国在斯里兰卡14亿美元的科伦坡港口城工程项目被暂时叫停,正说明了这种风险的存在。这其中的政治风险是印度对斯的影响,印度启动"季风计划"反制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在斯里兰卡投资面临的经济风险是过度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相比之下,日本对斯里兰卡的投资集中在非经济领域,即文化、教育与民生方面,这对我们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群构建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伟大的战略部署,形成了我国对外开发战略的新格局。彰显了我国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的新理念。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及多年的对外开发决定了它在这一伟大战略构想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桥头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构建东北亚桥头堡群定会在对外开放中取得巨大成效。因此,东北地区应认真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依托区位优势,切实找准在国家"一带一路"建立中的战略定位,努力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的省份使命。一是以珲春为中心,依托图们江国际合作示范区,面向朝俄,打造环日本海经济圈桥头堡;二是以丹东为中心,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面向朝韩日,打造环黄渤海经济圈桥头堡;三是以满洲里中心,依托腹地面向蒙俄,打造内陆经济协作圈桥头堡,其战略是建立合理有效的协作机制和把握好重点任务发展的切入点,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实施,农业互联互通走在合作前列。高职教育作为国家竞争实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服务于国家对外发展战略、提升区域间互联互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本文以中国—东盟农业互联互通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教育社会功能理论,探讨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农业职业教育参与中国—东盟农业互联互通合作所发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功能,认为职业教育只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产学对接,才能实现自身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因海而生"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走过了十余年的非凡历程,目前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契机。笔者认为,中国与新加坡共建的"南向通道"将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泛北部湾区域交通网络发展;二是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三是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升级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枢纽区和"一带一路"海陆统筹核心区的引擎;四是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民心相通"的纽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与能源安全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从能源来源、战略通道、合作机制、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为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布局,有效避免了对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能源进口的过度依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推进合作,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区域与跨区域能源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资源国出口多元化和消费国进口多元化需求契合、炼油化工技术和建设施工能力较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合作机遇。但中国企业在能源合作环境复杂多变、大国因素的干扰、非传统安全威胁、合作国的能源政策因素等方面也存在挑战。论文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对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实现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国际分工和价值链开放布局的转型升级,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互补性是产业链分工优化的基础,中间品贸易是这种制造业产业链国际分工的纽带,以我国制造业产业的中间品贸易特征来定位产业链国际化布局的区位布局,是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上的竞争优势变化反映了"一带一路"区域分工的基础,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间品贸易网络特征则揭示了产业链分工的区位选择方向。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增强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创新产能合作和产业转移的模式,把控产业链分工国际化的节奏,平衡发展,在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避免我国经济出现产业空洞化。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梳理"一带一路"建设的缘起,评估其初步战略效应,并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化模式。"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战略调整的表现和结果,从缘起发展的角度看并非一个横空出世的大战略,而是逐步水涨船高的过程。在经历了雏形初现、顶层推进和全面展开三个阶段的发展后,"一带一路"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一定成果。除了各类务实成果外,"一带一路"规划的表述具体鲜明,相比于以往提出的理念而言更具可操作性;"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提出重视对接,并且包含了一系列政策的组合创新;此外,与以往的战略不同,"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进行了若干战略评估与调整。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一定问题。"一带一路"没有完美方案,中国需要在初步的评估之后,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的目标层次和推进策略,包括设定与实力地位上升相符的目标层次,以及推进策略上全球通用做法与中国特色的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外交辩证法——变通发展、兼顾矛盾、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劳工问题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如果该问题得不到重视,将严重影响投资项目和"一带一路"倡议在对象国的落实与推进。本文以非洲的肯尼亚和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为例,以"个人—组织—民族—国家"模型解释中国企业雇佣当地劳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部分中国企业对当地劳工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失当,反而激化了劳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建议中国企业加强前期调研,优化沟通方式;善用法律维权和解决纠纷,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与合作;实施本土化战略,加强对当地劳工的培训机制。劳工问题的完善与解决,将有利于提高"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投资对象国的合作深度。  相似文献   

18.
自"7·5"事件以来,"疆独"问题日益被国际化。"东突"势力策动多起涉疆暴恐事件,已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安全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尽管内因是关键,但因"疆独"问题渗入了复杂的国际因素,其对中国内政外交,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程及其成效均构成重大的制约。因此,如何在进一步提高治疆成效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国际反恐合作,既是优化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安全环境的当务之急,也是关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与信誉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在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相关国际规制的创建。今天主要谈以下三方面问题。一、中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一带一路"规制建设首先,围绕国际规制之争是当前国际秩序转型的焦点。当前国际政治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金融规则进入重构期。2015年10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主题为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第17次集体学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面临转型升级任务,需要新的发展动力与机制引领。"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受到包括拉美地区在内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可。将"一带一路"拓展至拉美地区,既有历史依据,也有现实基础。当前,加快"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已成为中拉间的普遍共识。为推动对接,需加强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布局需结合区情、国情,有步骤、分层次推进,包括明确阶段性目标,制订路线图,突出重点国家和领域。近期目标是快速推动互联互通,扩大贸易投资往来,使中拉关系再次迎来加速发展期,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新需求;中长期目标是通过发展战略对接,使拉美成为中国发展的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中拉"命运共同体"意识。可重点围绕基建、油气、装备制造、农业等领域,尽快推动一批有代表性、见效快的合作项目,尤其是配合南美洲、中美洲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与拉美合作开展港口、电力、公路、铁路项目建设。不可否认,"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势必面临不少困难:国内配套支持有待完善,拉美国家和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及发展的不确定性,第三方因素的影响也需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