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前提。要探讨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应首先考察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一、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 各种各样的领导活动,都由以下几个基本方面(要素或环节)构成: 1.领导者。指履行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  相似文献   

2.
领导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特定的人 ,这就决定了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与领导活动主客体及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若干心理特征、心理规律、心理效应和心理机制密切相关。该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了解被领导者的心理活动 ,依据人的心理特征 ,顺应心理活动的规律 ,从而有效地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3.
规律是事物存在和运动中普遍的必然的联系。“实践指导规律”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一是“客观环境”和“主观指导”的必然联系;二是“实践目标”和“实践方法”的必然联系;三是“实践方法”的各个方面的必然联系。“领导活动规律”内涵要比“实践指导规律”更加丰富,因为它还包含着实践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必然联系。因此,“领导活动基本规律”在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用来指导决策、用人以及沟通与协调等。  相似文献   

4.
领导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社会实践活动,领导活动的主客体都是特定的人.领导活动的效果与领导活动主客体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若干心理规律、心理效应等密切相关.科学实施领导活动,决定了领导要正确认识、掌握并灵活运用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5.
现代领导思维,除了遵循逻辑规律之外,还应遵循以下思维规律。 (一)求实律 求实律是揭示领导者同被领导者、领导活动的环境、领导活动的目标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是认识运动总规律在领导思维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三次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联络组于6月9日至13日在中央四川省委党校召开扩大会议,决定1988年6月左右将在成都召开全国第二次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的选题范围主要有:1.领导科学的基本理论(概念、范畴、规律和学科体系):2.改革、  相似文献   

7.
CIP领导模型是领导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主题,它对当前以魅力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为主的杰出领导类型研究视角进行了扩展.本文介绍了国外CIP领导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从魅力型、思想型和务实型三种领导类型的概念界定、主要特点、区别因素,以及作用模式等方面评介了CIP领导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化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其现代化无疑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现代领导文化可以从器物、制度和意识形式三个层面建构。器物层面的建构包括领导行为模式、身份与行为、领导形象和领导魅力;制度层面的建构包括领导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国家方针、政策和路线两个方面;意识形式层面的建构包括追求民富、民强、民智,塑造领导价值观,追求领导精神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其知识、经验等因素基础上形成,通过领导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领导技能。它反映了领导者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熟练程度与水平,体现领导者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领导规律,从实践上讲,是领导者实施正确而有效的领导所必须认识和遵循的;从理论上讲,是领导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然,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后者是由前者决定并为前者服务的。因此,近年来关于领导活动规律的日趋广泛、热烈的讨论的重要意义,不论从理论或实践上来看,都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要求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要求领导人的职务行为必须服从于宪法与法律。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人治思想的影响,领导职务行为中的“乱作为”与“不作为”现象不仅为数不少,有些性质还相当严重。因此,必须推行领导职务行为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并从行为前的“自我控制”、行为中的“监督控制”和行为后的“惩罚矫正”入手,规范领导干部的职务行为,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日经济立法与理论研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法最为繁盛的国家。两国的经济都经历三个非常相似的阶段,两国的经济法立法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纵观中日两国经济法立法史,中、日两国都十分重视经济法立法,强调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立法赋予了政府较多市场规制权限,“强政府”形象凸显于市场。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经济法学研究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内经历了模仿、引进阶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成熟的经济法理论体系,流派纷呈。在日本,经济法学界的分歧较小,普遍认为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方法”的用语及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界对"法律方法"之用语的使用并不一致。应当用"法律方法论"一语来指称自19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关于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等法律应用方面的研究。法律方法的研究是以法律适用为中心,从微观的视角来谋求法律自身的学问。作为一种职业性思维与技术,法律方法旨在处理事实与规范之间对立与紧张的难题,从而追求个案中法律判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逻辑与经验构成法律方法的基本向度;法律知识、法律技能、职业伦理是法律方法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学模式是法学教育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法学教育质量,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法学人才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必须对现行法学教学模式进行深刻检讨,剖析其不足,扬长避短,构建一套综合性的法学教学模式.这种综合模式拼弃了以往单一培养模式的窠臼,针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分别采用“传授式”、“探究式”、“实践式”、CIPP等多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行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贿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采取非法手段获取的不确定利益,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与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是判断利益正当与否的法律依据.学界存在"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取消说和保留说的分歧,但是"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限制了行贿罪的成立范围,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价值,有利于集中司法资源治理受贿犯罪,因而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不宜取消"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  相似文献   

16.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独有的概念,它是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在首要分子的作用下以聚众的行为方式实施的一种犯罪类型。聚众犯罪具有法定性、“聚众”性、“首要分子”必备性等三个必不可少的法律特征。根据聚众犯罪的内涵,其外延应当是确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聚众犯罪包括纯正的聚众犯罪、选择的聚众犯罪和加重的聚众犯罪等三种共计19个罪名。  相似文献   

17.
法学家的时代精神与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社会处于伟大的变革时期 ,变革的社会需要法学“巨人”。法学家必须具备三种时代精神才能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法学家的时代精神为 :权利正义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 ;法学家的历史使命为 :开创中国的权利文化 ,构建中国的法治思想理论及培育中国的法律化道德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规范化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具体可以分三步进行: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协议的签订;《中国区际司法协助示范法》的出台;《中国司法协助法》的制定。其中,《中国司法协助法》的制定是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规范化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法律职业调控机制与法律职业者的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法治的确立以及法律作用的扩展和增强 ,使法律职业变得越加重要。为使法律职业主体体系———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构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切实发挥其推进法治、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使命 ,必须建立相应的完善的调控机制 ,确保法律职业活动的合法性、合伦理性。完整的法律职业调控机制是由法律、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道德三个不同层面的调控机制构成的调控体系。与此相应 ,法律职业者的职业境界也包括了三个不同的层次———法律境界、伦理境界和道德境界。任何一个法律职业者都应当而且必须超越法律境界 ,达至伦理境界 ,并在道德境界中无限提升。  相似文献   

20.
国家法与非国家法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传统,国家法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弥补民间法调 整方法的不足而出现的规则。非国家法属于人类学家所讲的"小传统",属于大众文化;而国家法则属于相对应 的"大传统",属于精英文化。国家法是民间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这一点上看,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 融合的。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下,还是要以国家制定法为价值主导,但绝不是将其强行推进到民间社会,而是 强调二者的互动,即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既以非国家法补充国家法,又用国家法整合非国家法, 二者共同起作用,致力于现代化法制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