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04,(10):31-35
黄镇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从事外交工作前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建国后,黄镇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法国大使。任驻法国大使期间,黄镇还兼任了中美在巴黎接触的中方代表,为促进恢复中美关系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73年,黄镇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美期间,他广交朋友,积极地促进了美国总统、国务卿及美国国防部长等美国高级官员和美国国会一些议员的访华,增进了中美双方的相互了解,使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友好往来不断发展,卓有成效地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作了准备。中美…  相似文献   

2.
徐振光  孙芹 《党建文汇》2002,(10):21-21
1971年7月16日,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华。中国总理周恩来很快就约见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详细介绍中方与基辛格会谈情况,说明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的想法和对美国的政策,说明这是中美之间的“谈判升级”,是美国“找上门来的”。特别强调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不会拿原则作交易。阿大使回国汇报返回北京时.  相似文献   

3.
2013年7月11日,20集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将军外交家黄镇》问世,这在中国首批12位"将军大使"中独享尊荣。外交家黄镇有三个首任:中国首任驻匈牙利大使、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中国首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两个美称:"将军大使""画家大使"。三个首任、两个美称,基本概括了黄镇军旅生涯、美术家生涯和外交生涯。黄镇一生从事外交工作27年,先后担任过中国驻匈牙利大使兼管阿尔巴尼亚外事工作、印度尼西亚大使、法国大使、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所有驻外领导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可圏可点。  相似文献   

4.
作家与画家1964年6月2日,外交部副部长黄镇作为首任中国驻法国大使,乘飞机去巴黎。坐在飞机上,黄镇陷入了沉思……早在1925年,黄镇读上海美专时,就想毕业后积蓄一大笔钱,去巴黎学几年西洋画法。想不到40年后,终于成行了,不过不是带着做画家的梦,而是作为新中国驻西方国家第一位大使来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位神秘的人物,黄镇虽未与他见过面,却对他有些好感。这不仅是因为他和罗斯福、邱吉尔齐名,更重要的是,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戴高乐冲破了美国和西方势力的阻挠,使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中国建交前,法国…  相似文献   

5.
朱洪 《党史文汇》2000,(3):24-25
第一次拜会黄镇初次见到尼克松,是在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吊唁仪式上。这时的黄镇和尼克松近在咫尺,但因为当时中美的特殊关系,两人相见不相认。黄镇和尼克松相会巴黎的一个月后,即1970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明确表示: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亲自同他商谈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1972年3月,尼克松访华。1973年2月,黄镇被任命为中国政府驻美利坚合众国联络处主任。1973年5月30日,飞抵华盛顿的第二天黄镇去拜访尼克松总统。位于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的白宫,是美国历届总统的官邻和办公处所。它是一座白色墙壁的…  相似文献   

6.
<正>黄镇有三绝,就是书画诗。若能常写作,定为天下知。这是陈毅元帅在1952年夏天的即兴之作。当时,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回国述职,周恩来总理安排大家南下乘船游览长江采石矶。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在船上吟出的这首小诗,道出了一个"秘密":一向不显山露水的中国驻匈牙利首任大使黄镇将军原来是多才多艺的大才子。黄镇,乳名百知,又名佩寰,  相似文献   

7.
1998年9月25日,中国新任驻葡萄牙大使王其良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向葡国总统沈拜奥递交国书。而前任驻葡大使韦东,则离任回国。 在70年代初的中美两国秘密外交接触中,韦东可算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担任过重要的角色——在当时的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的领导下,被指定执行与墓辛格指派的美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沃尔特斯将军进行秘密联络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1954年9月ZI日,黄镇被任命为驻印度尼西亚特命全权大使。周总理在广州对黄镇说:“印尼是东南亚一个很重要的国家,它与你们去过的匈牙利不一样,情况和工作条件可能要复杂些。希望你到任后,很快开展工作。”“苏加诺是一个爱国者,印尼的民族领袖,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他的好朋友。”印尼政府很关心黄镇的到来,苏加诺访印尼外长约见黄镇大使。1954年11月29日,身着西服的黄镇乘车来到宽阔的独立广场前大理石建筑的总统府,向苏加诺总统递交了国书。这是黄镇和苏加诺总统的第二次见面。苏加诺在黄镇来之前,已对黄镇的经历作了一些了…  相似文献   

9.
王征社 《党史纵览》2004,(11):22-25
(一) 黄镇有三绝, 就是书画诗. 若能常写作, 定为天下知. 这是1952年夏天,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回国述职时,在周恩来总理的精心安排下,南下乘船游览长江采石矶等美丽风光的过程中,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的即兴之作.它道出了一个"秘密":一向深藏不露的新中国驻匈牙利首任大使黄镇将军原来是多才多艺的大才子.  相似文献   

10.
1977年11月,担任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近5年的黄镇,偕夫人朱霖离任回国,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1989年12月10日,黄镇在京逝世,于今已近10年了。笔者作为文化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一直想写点文字,追寻他那多彩的文艺生涯,以使更多的人获得启迪,并表达我对黄镇同志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德艺双全的“东乡少年”黄镇同志原名佩襄、士元,1909年1月8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东乡黄山村。8岁时,入当地黄氏宗族兴办的小学。老师杨绳武先生擅长画梅,见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于是教他作画,此举使黄镇一生…  相似文献   

11.
1967年初,外交部决定驻外使馆人员分批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当时黄镇在法国当大使,耿飙在缅甸当大使.耿飙从仰光回到北京就被"造反派"拉到外交部的一个房间"交代"问题.黄镇回到北京的第二天,"造反派"也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让他背语录.他背了"老三篇".  相似文献   

12.
吴志菲 《党史纵横》2010,(12):45-49
1954年12月31日凌晨,周恩来还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秘书轻轻地走进来,低声说:"总理,黄镇大使从雅加达来电。" "哦,茂物会议有结果了?"周恩来接过电报仔细看后高兴地对秘书说:"好。黄镇大使给我们送新年贺礼来了。" 原来,亚非各国人民呼吁联合起来共同反帝反殖、维护世界和平与民族独立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亚非一些国家领导人也希望坐下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13,(10):21-25
黄镇,1909年生于安徽桐城。在战争年代曾历任红五军团宣传干事、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进入外交领域。曾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和驻法国大使。1977年12月。中共中央为了彻底整顿“文革”中的重灾区文化部。同时也为早日恢复党的文化阵地,决定把时任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的黄镇调回国内。黄镇临危受命。出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这一重要任命刚在《人民日报》上公布,就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1983年章文晋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不久,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就在自己家里设宴欢迎他和他的夫人张颖。基辛格曾是国际外交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从政生涯中的最得意之作,是在1971年奉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之命秘密访问中国,打开了隔断二十余年的中美关系大门。正是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章文晋夫妇结识了基辛格。时隔27年,张颖回忆起他们这段《与基辛格博士的缘分》,仍是那般兴味盎然。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一直采取敌视政策。但是,由于新中国不断壮大,在国际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迫使美国逐步改变对中国的态度。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震惊世界。从此,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这是两国关系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在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前夕,现任美国总统布什选在当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同一天,再次来到中国访问,有力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向前发展。但综观30年来,应当说中美关系在广泛的领域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为维护亚太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两国关系走的是一条波澜起伏的曲折的道路。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一些什么规律可探寻呢?笔者在这里作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政策,致使双方隔绝,对峙了20多年。1972年2月,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标志,中美关系解冻。两国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在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1973年2月,中美双方同意互设联络处。同年5月1日,双方联络处正式开始工作。中国派黄镇担任首任主任,任职到1977年11月。而美国到1977年5月,则先后派出三位主任:戴维·布鲁斯、乔治·布什(即老布什)和小托马斯·盖茨。第四任伍德科克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与中国进行建交谈判。  相似文献   

18.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与尼克松第一次会面,打破了中美两国长达22年之久的敌对状态,带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孟红 《世纪桥》2005,(7):8-11
引子1972年2月21日,一个春意萌动的特殊日子。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从大洋彼岸飞抵北京,开始了他后来被称作“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的中国之行。此行成功地打破了中美关系二十余年来的坚冰。这次访华期间的某一天,在正式会谈的间隙,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在钓鱼台国宾馆散步。在随意笑谈之后,尼克松忽然话锋一转,说道:“我这次访华还有一项日程,那就是向总理阁下提出一个历史问题。”说着,将恳切又带有一丝狡黠的目光投向周恩来。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16,(9):63-64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隔绝20多年的状况,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美国对中国政策由此后退.尼克松遭到蔑视,蒙受耻辱,辞职后深居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