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镇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1973年至1977年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其任上,曾发生过一起辞职风波。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11日,20集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将军外交家黄镇》问世,这在中国首批12位"将军大使"中独享尊荣。外交家黄镇有三个首任:中国首任驻匈牙利大使、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中国首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两个美称:"将军大使""画家大使"。三个首任、两个美称,基本概括了黄镇军旅生涯、美术家生涯和外交生涯。黄镇一生从事外交工作27年,先后担任过中国驻匈牙利大使兼管阿尔巴尼亚外事工作、印度尼西亚大使、法国大使、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所有驻外领导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可圏可点。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6,(10)
正时光似流水,自1979年中美建交至今已37年,但建交前我赴美国华盛顿建驻美联络处的工作经历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抽调人员组建联络处1973年4月,我在外交部西欧司英国北欧处主管挪威工作,正忙于准备接待挪威首相一行访华。某日,司领导通知我去检查身体并告诉我,接待完挪威首相访华后即交接工作,转调去驻美联络处工作。当时我自以为忙完挪威首相接待工作后,总会有一二个月时间准备熟悉有关美国情况,谁知5月18日刚接待完挪威首相从广州回到北京,即接到通知,让我5月28日随黄镇主任夫妇等首批工作  相似文献   

4.
特使万斯企图力压中国达成协议,邓小平断然拒绝,粉碎美国强势战略1977年1月20日,卡特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由于苏联的扩张趋势对美国构成了威胁,美国急于和中国改善关系,借以抗衡苏联。8月,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8月24日,邓小平接见并宴请了万斯。万斯表示:中国必须以公开或默许的形式,作出在台湾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解决的承诺;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还要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实施“倒联络处”方案,即中美之间的联络处升格为大使馆,而美国驻台“大使馆”降格为联络处。尽管他尽力保持语气的轻缓,但其“美国式”的霸气和强硬仍然表露得相当刺  相似文献   

5.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04,(10):31-35
黄镇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从事外交工作前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建国后,黄镇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法国大使。任驻法国大使期间,黄镇还兼任了中美在巴黎接触的中方代表,为促进恢复中美关系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73年,黄镇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美期间,他广交朋友,积极地促进了美国总统、国务卿及美国国防部长等美国高级官员和美国国会一些议员的访华,增进了中美双方的相互了解,使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友好往来不断发展,卓有成效地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作了准备。中美…  相似文献   

6.
互设联络处——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王永钦1973年2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第五次访华。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等同他举行了会谈。这次会谈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中美双方达成互设联络处的协议。互设联络处协议的达成,是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重要标...  相似文献   

7.
1971年9月,中美双方商定,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5月前访问中国。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专机到达北京,开始了与中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晤。为迎接这次震惊世界的来  相似文献   

8.
林卫国 《党史纵横》2003,(10):27-29
1973年,冀朝铸正式离开翻译岗位,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外交官,这当然也是周总理亲自过问、安排的结果.这年4月,冀朝铸跟随黄镇、韩叙赴华盛顿,出任我驻美联络处的参赞.互设联络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标志和举措.出发前,毛主席、周总理专门接见黄镇一行,就驻美联络处的使命和工作问题作了重要的指示.毛主席还幽默地说:"联络处比大使馆还大使馆."作为中国外交官重返生活过12年的美国,冀朝铸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9.
朱洪 《党史文汇》2000,(3):24-25
第一次拜会黄镇初次见到尼克松,是在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吊唁仪式上。这时的黄镇和尼克松近在咫尺,但因为当时中美的特殊关系,两人相见不相认。黄镇和尼克松相会巴黎的一个月后,即1970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明确表示: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亲自同他商谈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1972年3月,尼克松访华。1973年2月,黄镇被任命为中国政府驻美利坚合众国联络处主任。1973年5月30日,飞抵华盛顿的第二天黄镇去拜访尼克松总统。位于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的白宫,是美国历届总统的官邻和办公处所。它是一座白色墙壁的…  相似文献   

10.
1989年2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有3个人踏上了前往总统别墅戴维营的路途。这3个人是老朋友了,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缓步行走,边走边说边笑。 走在右边的是李洁明,他刚从美国驻韩大使馆卸任返回,并即将出使北京。李洁明文质彬彬,有足够的秘密工作经验。他1951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的情报工作生涯,当布什出使北京任美中联络处主任时,李洁明已是新设立的中国情报站站长。李洁明深得布什倚重。他的中国话讲得十分流利,中情局认为他是一位冷静而又长于争辩的“考虑周到、机智敏锐、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情报官员。  相似文献   

11.
1973年4月,我调任中国驻美联络处参赞;5月25日,抵达华盛顿; 1980年5月,任公使衔参赞。直到 1981年3月奉调回国,我在华盛顿度  相似文献   

12.
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分别会见了尼克松、美国前驻华联络处主任布什和著名记者海伦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同海伦的会见。海伦是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位夫人,在30年代是美国驻华记者。1937年,她从西安出发,只身前往延安采访。当时正逢中共中央开会,因此她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周  相似文献   

13.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5):F0002-F0002
刘国新,籍贯山东淄博,1951年1月生于天津。1968年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本科,1984年获硕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当代政治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史系总支副书记、代理书记。  相似文献   

14.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震惊了世界。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乔冠华和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受命共同起草《中美联合公报》。《公报》的难点是对台湾问题的表述。乔冠华反复思索着双方的分歧——我方坚持认为,北京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方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却只肯把撤军说成是一个目标。到了2月25日,双方仍各执一词。乔冠华这时又提出,只要提到撤出全部美军,中国就不再反对美国表示关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基辛格则说,美方坚持撤军一定要有某种条  相似文献   

15.
钱江 《党史博览》2002,(11):4-11
1978年10月29日下午,邓小平结束了为期8天的对日访问回国。这时,国内有两件大事正在等待他的归来:一是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紧接着要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中美建交谈判已进入关键时刻。邓小平回到北京,及时阅读了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柴泽民从华盛顿发回的报告。 10月30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华盛顿会见柴泽民,强调卡持总统希望加速正常化谈判进程。他说,现在正常化“是一个特殊的时  相似文献   

16.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13,(10):21-25
黄镇,1909年生于安徽桐城。在战争年代曾历任红五军团宣传干事、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进入外交领域。曾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和驻法国大使。1977年12月。中共中央为了彻底整顿“文革”中的重灾区文化部。同时也为早日恢复党的文化阵地,决定把时任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的黄镇调回国内。黄镇临危受命。出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这一重要任命刚在《人民日报》上公布,就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现年51岁的刘振华出生于济南,1977年7月从卫校毕业分配到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工作,现任院长助理、麻风病房住院部主任、护士长。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2月15日)毛丰美,男,满族,1949年5月出生,197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至1992年先后担任丹东凤城市大梨树大队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至2014年先后担任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实业公司总经理等职务。1993年起连续当选第八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9月26日,毛丰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5岁。毛丰美同志是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是践行"三严三实"的  相似文献   

19.
孟红 《党课》2011,(2):90-93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  相似文献   

20.
常红 《党史纵横》2004,(11):17-17
2004.11党史纵横与这样一位精神健旺、思路清晰的智者对话,听他侃侃而谈,你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他已年近九旬,这位令人敬慕的老人就是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此刻就与我面对面,距离近得可以清楚地观察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仿佛将我也带回到那段历史中去。在贯穿整个70年代始末的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柴泽民是一位承上启下的“枢纽人物”。他是新中国最后一任驻华盛顿的联络处主任,也是新中国第一位驻美国大使。1979年3月1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柴泽民作为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载入了中美关系和中国外交史的史册。在那段岁月,柴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