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使网络空间多种思潮和"主义"相互激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这要求我们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在网络空间的拓展研究,把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意识形态话语权一般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效果等四要素构成。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执政的权威性、理论的真理性、价值取向的人本性、表达形式的有效性、多元思潮的借鉴性,等等。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从推进主体维度看,党要牢牢掌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从夯实基础维度看,要夯实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基,确保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性与科学性;从方法与策略维度看,要创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已成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显著标志;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核心价值取向。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我国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防御力、网络虚假信息传播侵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公信力、多元价值观并存淡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等挑战。要着眼于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争夺的紧迫感,从内核引领、技术致胜、制度保障等方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中国当下形势和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外来文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冲击,各种文化思潮激荡,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强理论武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相似文献   

4.
智能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传播技术,既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信息生产主体的多元进化性,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信息内容分发的倾向偏颇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力;信息情境沉浸的过度不良化,降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媒体传播格局的相对失衡化,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导力。在智能传播时代,可通过调控算法推荐技术、加强平台监管治理、全面培育主体素养、推动主流媒体发展等路径,助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复兴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思想高度、人文情怀和道德意识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当前非主流意识形态渗入高校校园,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被市场逐利价值挑战,网络化冲击高校舆论生态的建设,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占领高校阵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多元化等困境,使得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更加复杂。通过打造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平台,改进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发挥高校各部门、各类课程合力和协同效应,加强高素质的意识形态教师团队建设,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生态建设等路径,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上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以及党和国家的舆论引导力带来严峻考验。加强网络监管,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先进文化,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空间的舆论导向力,营造和谐网络文化环境,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是话语权的载体,话语权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只有保持"高势位"的特性,才能建立起一种基于公众文化权威和意识形态服膺而自然生成的意识形态中心化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势位"的建设机制面临着西方国家话语霸权的挤压和中国国内多样化社会思潮消解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势位"的建设机制要从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话语权利、搭建话语平台、行使国家话语权力等方面着手,以此建设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而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优势,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能够做到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正植根于中国实际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课题,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力量对于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立、文化自强作为文化自信的四重演进逻辑对于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此,我们要以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省、以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立、以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以文化自信提升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路径主要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本土化、大众化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继承发展、兼收并蓄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统一和力量凝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深入人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网络空间是一个不可忽视且必须要牢牢占领的阵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空间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却也因其“缺场”特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带来了在政治主导力、发展内驱力、文化聚合力三个方面的新挑战。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有效传播,需要从议题设置、传播方式、媒介素养和法律保障四个方面入手,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有效传播的新对策,切实让“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主流意识形态包含了判断是非对错与矛盾冲突性质的根本标准,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掌握网络话语权,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核心利益。当前,网络舆论赋权方式、低质量信息传播、非理性言论蔓延、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陷阱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带来新挑战。在此境况下,必须大力宣传与弘扬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方式、新路径,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技能,增强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重要部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各种弱化马克思主义的形式,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导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丧失的现象正本清源,并进行不懈斗争,必须从根基上清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基本方略在于:掌握话语权,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在课堂的理论建设;夯实话语权,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进于课堂的网络建设;主导话语权,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通进教师的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技术平台和工具。网络虚拟社会发展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挑战:网络空间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阵地;网络渗透是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模式;网络谣言是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隐患;网络问政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新领域。网络虚拟社会发展对维护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提出了新课题,加大了意识形态的引导难度。要从理论保障、政治保障、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法律保障和技术保障方面,构筑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路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时代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传播提供了机遇,也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安全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针对网络信息时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所滋长以及思想理论领域的噪音杂音时有发生的现象,必须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新疆网络安全领域意识形态建设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得到飞速发展和普及,它在开启人类社会新时代、新空间的同时,也开启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空间。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使得互联网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和攻击的重要工具,对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为确保新疆网络安全领域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力度,形成正面舆论强势;加大主流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的建设,构建舆论主体力量;建立有效的网络监控平台,确保新疆文化安全;加强网络立法,使网络的监管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国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系统总结。在列宁国家观视域下考察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在"两制关系"的科学认识、民主政治建设、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9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921年至1949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竞争与夺取阶段、1949年-1978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与主导阶段、1978年至今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调适与巩固阶段。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科学而有效地掌握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  相似文献   

17.
面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挑战和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公共舆论,凝聚人心、统一认识,是新时期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要求和迫切任务。要切实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权,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优化意识形态话语本体是前提;强化意识形态话语主体是关键;转化意识形态话语载体是保障。这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主要经验,更是基本规律,是当前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的特征,具有新的挑战。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从加强主流舆论的互联网阵地建设、夯实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根基、提高网民综合素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突破四个方面构建实践路径,从而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但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问题则凸显出来,面临着物化意识、宗教幻想、虚无主义等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批判错误思潮,构建具有优越性与科学性的新时代精神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批判借鉴外来文化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并且在实践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与话语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宣传工作,加强文化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党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然而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遭遇到部分师生信仰缺失、思政课的重要性受到质疑、面对网络媒体中的意识形态斗争被动应付以及某些课程或讲座等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稀释等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原因,并试图从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委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载体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来应对挑战,打好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仗,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