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实上产生的巨大危害已经无需赘言,如何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是关键所在。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在逻辑机理必须明晰,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戳穿其"虚无化"的本质。通过从存在论的哲学视野,将历史虚无主义与价值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历史主观主义,历史主义,历史怀疑论、不可知论,历史终结论、历史决定论、历史进步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并列考察,试图破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发生和泛起的思想根源,明晰其本质,进而遏制其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在学术创新的幌子下,从抽象人性论出发,以历史选择论代替历史决定论,以个体主义的研究方法代替整体主义的方法,利用新媒体的便利,通过歪曲、丑化、戏说等移花接木或是无中生有的手法制造新奇观点迎合人们目前不满情绪、窥秘个人隐私的心理,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自己解构现实的目的,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国情史实教育,提高人们甄别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同时利用新媒体、运用互联网思维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渠道和新形式,进一步筑牢民众思想上的防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评"历史"、还原"历史的名义迅速蔓延,其传播形式更加隐蔽化,传播内容更具虚伪化,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给青年大学生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高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传播进行治理,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实施科学的网络舆情引导,提升青年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正向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谓"告别革命"论发表以来,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学术理论界具有很大影响的政治思潮。学术理论界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其进行了长期的批评。最近,某杂志发表了三篇文章,试图重新阐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涵、来龙去脉和表现,重新界定历史虚无主义。这些文章的核心观点,颠覆了人们以往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体系当作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来批判。这就使我们纳闷:该杂志要把矛头指向哪里?是指向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发展,除了一如既往地"发掘"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的"真相","还原"其认定的"历史面貌"以外,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它的批判,更加强调其"学术研究"的性质,即根本不存在历史虚无主义,"一点一滴地揭开历史真相不过是学术研究"。主流意识形态"不应该将学术论证归结为意识形态",应"尊重学术研究的自由"。这一观点,涉及历史研究的价值取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征和国家意识形态管理等多个问题,在现实中极具迷惑性,有必要对其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6.
《求是》2015,(10)
<正>最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其抛出的三条主线之外,在手法与论调上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就是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试图重新界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涵、来龙去脉,并提出"马克思主义也是历史虚无主义"、"资本主义终结历史论"、"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历史发展规律不过是基督教的历史图式"等论调,把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历史认识体系,作为教条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来批判。对于历史虚无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歪曲和攻击,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含糊不得。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淡化虚化丑化,以"四个自信"讲清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割断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贯通历史与现实;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党史国史的本来面目,以"六个不能"作为评价党的历史人物的标准,不断深化党史国史研究。学习习近平关于反对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和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成为凝聚党心民心、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武器,坚持"两个维护",加强监督机制,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同历史虚无主义作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8.
朱佳木 《前线》2016,(6):4-7
正重视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抵制、批判,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开展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就要认真学习和切实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究竟是一种什么思潮,是学术思潮还是政治思潮?我们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斗争,是学术性的争论还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多元思想文化的反向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隐蔽性和欺骗性、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虚化等原因,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滋生并传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师生的政治认同,扭曲了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削弱了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对此,高校应打造校园思想文化高地,构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阵地,推进高校教师加强"四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建设,从而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思潮的定义社会思潮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定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里对"社会思潮"做了如下定义:"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在此,笔者认为这个定义最为精炼而准确。二、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当代中国几种主要社会思潮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一种无端抹杀忘却客观存在历史,而按照个人主观意愿对历史进行虚假构想和盲目篡改的一种社会思潮。在步入新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5,(9)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歪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用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呈现泛滥之势。"戏说"历史,"重新评价"革命英雄人物,宣称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虚无主义"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高校党委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抓好主题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从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一是分布地域国际化。历史虚无主义本来就不是孤立存在于国内。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西化分化中国的步伐,与境内一些势力勾结在一起,利用历史虚无主义这个和平演变的有效工具,在客观上推动了这股思潮分布地域的国际化。二是表现领域文艺化。除继续在史学领域泛滥外,历史虚无主义越来越在大众密切关注的文艺领域呈现。一些文艺作品或抹黑党史,或歪曲中国革命史,或虚无中华民族历史,企图挑拨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的鱼水关系,动摇人们的历史观。一  相似文献   

14.
正长征中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奠定及其原因,似乎是个早有定论的问题,然而,在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严重的现实背景下,重提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的毛泽东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直是思想政治领域的热点问题,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这一思潮越来越深地影响着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群体,呈现出"渗透加速,谣言开路;歪曲历史,诋毁英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14,(11)
<正>2014年9月13日,"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态、新表现及其实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宣部理论局委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来自中宣部理论局宣传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等单位的近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针对近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动态,着重讨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危害。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再沉渣泛起,在思想上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危害。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该思潮重点传播的对象与争取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目前学术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特点方面的著述较多,归纳历史虚无主义宏观危害性的成果也颇丰。但是学术界对与其相关的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成果相对不足,且多集中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上。以新的观察视角切入,从微观层面和受众角度拓展历史虚无主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失为相关研究的一种新需要、新趋势,并且可以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它试图通过对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奋斗史,从而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文章在梳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注起的过程、深刻解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基础上,着重从教育者主体、大学生自身和新媒体传播等三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虚无主义并非一个学术流派或一种学术观点,而是带有强烈政治倾向和政治意图的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所谓"学术研究"的主题,是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他们虚无历史的根本目的,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什么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方法是打着"理性反思""重新评价""还原真相""范式转换"等幌子,以主观代替客观、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6)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以"告别革命""重新评价"历史为由,否定革命、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丑化正面人物,曲解民族文化,胡乱改编历史文艺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四个自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基于对国史、党史、中国近现代史正确认知基础上的自信,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和削弱了"四个自信"的认知基础,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20.
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些年的大学生生活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丑化中国共产党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政治立场的混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疑。因此,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刻不容缓。大学生们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消除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