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所谓"规则"通常是指用以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系列通则的总称。规则系统本身不仅蕴含有公平、正义、秩序等内在的价值追求,还包含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意蕴。强化规则意识既是法治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规则价值认同度较高,而规则发现意识、评价意识、公平制定规则意识、规则至上意识和责任意识则较低。规则意识呈现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分离的特点,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社会环境的一些不良现象与大学生情绪化、极端化的心理相结合,将社会环境不良现象扩大化。因此,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需要加强实践教育、生活教育,强化思维教育,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规则意识是弘扬法治价值观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当前,规则意识淡薄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强化规则意识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培养法治思维、依法执政、严格执法等是强化规则意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规则意识是弘扬法治价值观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当前,规则意识淡薄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强化规则意识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培养法治思维、依法执政、严格执法等是强化规则意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规则是制度的一种,一般指人类反复使用而共享的价值体系,由规则、规范和策略构成。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是对个体行为的约束,使组织成为有统一意志和准则的行动整体,运行更加有序化和高效率。如果制度不能以理论预期的方式发挥作用,就会  相似文献   

6.
基于契约关系产生的契约精神是社会主体主动、善意地遵守约定和规则,尊重他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社会的契约精神以"仁"作为伦理核心,以"义"作为价值导向,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在传承中国传统社会契约精神的同时,新时代契约精神的培育创新,可着力从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和权责意识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社会的事社会办"。具体要落实六个方面工作:强化社会意识,形成管理合力;强化法治意识,促进依法管理;强化信息意识,夯实管理机制;强化市场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强化人本意识,完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很荣幸受邀参加此次"中国诚信建设高峰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向论坛主办方表示祝贺和感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  相似文献   

9.
党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强化"三个意识",做到"三个有为",即强化阵地意识,在回应剖析社会思潮方面有所作为;强化问题意识,在关切聚焦现实问题方面有所作为;强化看齐意识,在学习探究最新成果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正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几个月前我刚去过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参观考察,实地见证了该公司在金融保险业方面,如何把"为人民服务"精神以诚信的方式积极贯彻落实的事迹。他们在精准扶贫方面所作的努力,尤其使我印象深刻。一个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有效助力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不光是金融保  相似文献   

11.
正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建设的重要思想,2018年1月31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2.
孙应帅 《人民论坛》2020,(10):69-71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一次检验.抗击疫情中展示的"社会百态"和"人性众生相",也在社会治理层面凸显了公共灾难的群体危害,因此良性的、现代化的"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首先需要夯实"公民道德"培育的经济基础,其次需要在科学精神、规则精神、平等精神基础上培护公民的"共同体意识",同时还需要在加强党的领导、法治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中打造良性的社会"公共空间",从而为"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奠定基础,促进社会公民养成健康的社会"公序良俗",形成以法律规则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建议:一要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创新治理共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村民、社会组织的"主体"意识,组织各类人才培训班,发挥新乡贤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内动力。强化乡村干群的"创新"意识,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  相似文献   

14.
规则意识是表征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规则意识相对薄弱,已经成为我国构筑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主要挑战和短板。这既有社会心理学内部机制的作用,又有社会经济发展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外部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制定更科学、更以人为本的规则,确保有违(规)必治,加强社会规则意识培育。  相似文献   

15.
<正>法治精神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中所普遍尊崇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权力制约、社会和谐等价值追求的总和,内涵十分丰富。规则意识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无论是法治精神还是规则意识,从根本上讲,两者都是追求公平和谐、安定有序,其内在共同价值不言而喻。良性的法律制度有助于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端正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建立饱满的法治精神;恶性的法律制度阻碍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偏颇的规则意识会阻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原因论上,纵然存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综合性因素,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直以来,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法治教育仍然以灌输、说教方式为主,成效不佳。对此,我们应当反思当前德育观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向道德教育的自我认同和需要方向改进。另外,以权利义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法育"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底线意识等法治素养教育,也是预防犯罪发生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法治精神包括多方面内容,从当前问题表现最突出、推进法治建设最迫切的角度看,弘扬法治精神亟需从培育以下"四个意识"入手:规则意识,主要指社会公众对法律等社会规则及其内在价值的认同和自觉遵守;权利意识,即人们对权利及其行使、救济的认知、理解和态度;诚信意识,即从事民事、经济等活动中,都要遵守诚实信用的法律义务;司法终局意识,即社会公众对司法活  相似文献   

18.
李杰  黄艳芬 《思想战线》2007,33(6):88-95
人类社会进化是人类行为导致的,这一行为是依据社会规则而发生的社会化行为。社会规则虽然来自于制度安排,但归根结底源于风俗习惯。人们根据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风俗,形成最初的行为约束,从而使个人利益整合为社会利益,产生社会行为与规则。《巴塔麻嘎捧尚罗》是长期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贝叶经典籍,它记述了傣族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文明进步、社会变迁的进程,是了解傣族社会进化与历史意识关系问题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桂榆栋 《思想战线》2013,(Z1):304-305
社会的有序发展需要一定的规则,每一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员。规则需要公民遵守,但仅有规则是不行的,还需要通过教育者从个人与社会、内化与外化、思想与行为这三对范畴出发,结合规则意识教育的现状,引导公民自觉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潜规则是官场腐败的催化剂,是官员腐败的护身符。这种误党误国的官场潜规则不改,即使在高压反腐形势下,官场边反边腐和官员边腐边升的现象仍然难以根除。为堵住腐败官员以潜规则获利之路,就必须在全党营造"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的氛围,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规则意识,严格遵守明规则,坚决破除潜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