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4年4月,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托马斯·法戈在国会作证时提出,将以反恐和打击海盗为名向马六甲海峡派遣海军陆战队,从而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2005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东盟时,又提出美军进驻马六甲海峡的问题,再次引起了与马六甲海峡有着密切利  相似文献   

2.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谋求外部和平发展的大战略,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印度和东盟的深切关注。对此,印度小心谨慎终未加入,东盟在支持之下亦存担忧。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压力下,印度和东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处理好中国与印度、东盟各国的关系,增强互信,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的安全合作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起步,目前已经形成多层级的安全合作机制,安全合作涵盖多个领域,但这并不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已经臻于完善。实际上,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存在着安全合作实践性欠缺、双方安全合作预防能力不足、当前安全合作缺乏核心机制、双方的互信也有待加强等问题。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的安全合作在未来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加强:中国与东盟要重点加强互信建设;建立中国与东盟安全合作的核心机制;促进中国与东盟携手维护南海安全;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维护海上通道安全。  相似文献   

4.
2022年上半年,拜登政府颁布新版《美国印太战略》,召开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强调美国—东盟关系进入新时代,还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美国与东盟的海上执法安全合作,凸显“灰色地带行动”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当前,美国与东盟海上执法安全合作表现出美国为主要推动力、呈现双轨运行合作机制、由盟友优先向伙伴关系调整、深化海域态势感知与能力提升等特征。双方合作的动力是基于各自安全战略需求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考量,并借鉴了日本海警外交经验,但双方的合作将受到美国战略调整、东盟战略自主、域外国家制衡和东盟内部合作基础所影响和制约,然而未来一定时间内,美国—东盟海上执法安全合作的动力将大于困境。  相似文献   

5.
东盟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点区域。与东盟各国保持顺畅的政策沟通,对促进双边关系深入发展、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但由于受地区和国际因素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及多边关系依然面临着政治与安全互信赤字、经贸发展不平衡、域外国家挑衅、南海主权争端、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干扰和多重合作机制带来的冲突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加之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策沟通方面存在差异,改善双方的政策沟通现状需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政治、军事东盟十年(1967‘19夕夕年)东盟各成员国对一待东盟的态度第一次首脑会议给东盟带来新生 “马”年在亚洲东盟谨慎对付苏联的触角苏联在亚洲的影响不断下降苏联与东南亚东盟与美国的关系进入新纪元第七舰队在亚洲扮演的新角色美国龙加在国外既驻军日本与东盟的关系美国对亚洲坚决承担义务太平洋战略的恶化:美国和日本陷入困境日本:在东南亚谋求发挥作用的新强国苏联在亚洲的政策进退维谷苏联的太平洋舰队东盟的朋友和邻邦的策略马六甲海峡:必须采取行动莫斯科向亚洲挺进面对苏联在东南亚和全世界的挑战八十年代的东盟:竞争与…  相似文献   

7.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到访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为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双方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关系的增进提供了新理念、新指南,同时或可为南海问题和南海局势的发展带来新环境、新框架。中国不仅要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和为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展开互动营造更为良好的政治氛围,而且还应积极与东盟就南海议题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正面应对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考虑,增强互动的实效性和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促使南海由争端的焦点变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2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走过了从消除疑虑、开展对话、增进互信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不平凡的历程,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尽管当前的中国与东盟关系还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的增加、相互依赖的增强、安全合作的深化,未来的中国与东盟合作必将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共赢。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关系:新的启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同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不断深入,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人文社会领域合作成果显著。持续对话与深入合作,为双方积累了厚实的政治互信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升级版为双方经贸融通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扩大的人文交往为双方筑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与此同时,东盟内部整合、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双速推进、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的干扰,使中国—东盟合作面临复杂挑战。201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和双方务实合作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面对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应继续提升政治安全互信、切实加强战略对接、深化产能合作、助推次区域发展、丰富人文内涵,不断将中国—东盟合作做深走实。  相似文献   

10.
印度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尤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必须面向的主要国家,海上安全是理解中国和印度在印度洋地区进行战略接触的重要视角,中印海上互动的性质将直接影响印度洋地区的安全与发展,然而互信缺失是影响中印双方在印度洋地区化解潜在冲突和开展有效合作的主要障碍。本文考察印度对中国"海丝路"的回应和中印在斯里兰卡的利益碰撞,比较中印对印度洋安全的认知,分析中印在印度洋地区的海上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六甲海峡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海上通道,对国际航运和贸易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目前,对马六甲海峡的直接威胁主要来自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等非传统威胁,而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使其始终处于大国战略博弈的框架之中,这是对海峡的潜在的传统威胁。但随着东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深,相关国家在马六甲海峡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大,通过国际合作维护航道安全是可行也是必然之路。为了维护中国在马六甲海峡的通行利益,中国也应加入到这一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蕴含着和谐海洋秩序观,实践和谐海洋秩序观对于中国和东盟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东盟海洋秩序观相同、发展战略契合、合作机制众多以及为地区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较强,这为双方共建地区和谐海洋秩序提供了可能。中国和东盟可以通过海上发展战略的对接,实现该地区的合作共赢,建立基于合作而非武力之上的和平秩序;利用现有的多边和双边机制,加强沟通、消除误解,扩大共同认知,真正将一种合作观念及行为规范植入本地区;搭建高级别、综合性的海洋安全和管理合作机制,探讨和推进和谐海洋秩序的建设;努力平衡包容性与排他性制度安排、海上自由与海上安全、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人类正义与国家正义四对关系,追求海洋利用的公平公正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在海运安全领域有相同的利益诉求,10年来双方在集装箱运输安全、"海关-贸易伙伴反恐计划"、打击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海上救援、海运安全执法、危险品运输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合作.但是,美之间业已存在的政治互信问题以及结构性矛盾制约了两国海上安全合作关系的深度和广度,其是美国不断加强对海上战略通道的争夺和控制对中国海运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鉴此,国一方面应与美国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立海军信任机制,展海上安全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应加紧提高保障自身海运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步入新时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东盟成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经历了对峙、战略合作、全面发展三个阶段.1997年,双方将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确定为发展相互关系的主要目标.自此,中国与东盟不断推动着双边关系向这一目标迈进.2002年11月4~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柬埔寨并出席多边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联合宣言》、《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和协议.以此为契机,双方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作为军事外交的最高阶形式,联合军事演习在具有军事同盟的国家间非常普遍。除了发挥向"第三方"传递军事威慑信息的作用,联合军事演习在国际关系中也发挥着预防性外交的作用,是信任建立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误判、增进互信,也能够推进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治理的国际合作。经过十余年的军事合作,尤其是中国和东盟成员国间双边军事联合演习积累了经验,加之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和东盟于2018年10月成功举行了首次海上联合军演。中国-东盟海上联合军演以《海上意外相遇规则》使用及海上联合搜救为重点、不针对"第三方",完全符合中国一贯主张的新安全观理念。中国-东盟海上联合军演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助于维护南海局势的稳定,减少误判,提高互信水平,也能够推进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军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其作用与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但关于军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从东盟地区安全形势与战略格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与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军事外交现状与前景及挑战多个角度对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进行了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军事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具有明确的现实需求、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战略考量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军事交往,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合作内容不断充实,安全共识逐步接近,军事互信逐步增强,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有助于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并将深刻影响地区安全进程和未来局势发展。同时,中国-东盟军事外交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战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  相似文献   

17.
正9月21-23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东盟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ASEAN-ISIS)联合主办,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所(CICP)承办的第四届中国—东盟智库对话会在柬埔寨暹粒举行。苏格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就中国—东盟对话关系、中国与东盟澜湄合作机制与次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区域性海上安全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着重论述了中国与东盟加强民间交流对促进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的作用。认为只要东盟非政府组织、学术界、智库网络与中国方面的平行和互补作用得到加强,官民之间以及民间在文化、历史、政治和安全、经济等关键领域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与东盟的民间外交轨道将朝着纵深延伸。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加紧布局以中国为指向的“印太战略”。东南亚是美国防范和制衡中国的前沿,也是印太战略布局的衔接点。特朗普政府将东南亚视作中美战略竞争的外线,重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优势和战略主导地位,推动与该地区国家安全关系的发展,大力增加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升军事援助和防务合作水平,力图打造地区多边安全网络。东南亚国家一方面欢迎美国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另一方面对“印太战略”中的对抗色彩和遏制中国的意图有所保留和警惕。美国与东盟的安全关系难以实现质的飞跃。中国需重视并提升与东盟的军事外交关系,疏解美国战略调整带来的压力,努力把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压舱石。  相似文献   

20.
东盟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时面临的经济环境较为理想。但是,主要受南海问题的困扰,当前中国在增进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和维护区域安全环境方面仍面临着挑战。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离间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的关系、恶化了南海安全环境,因而增大了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的战略压力。中国应多渠道入手来应对这一挑战。首先,中国应继续致力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其次,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方位推进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第三,在坚持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的基础上,中国应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合作并努力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