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关乎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前途。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到各城市的得分和排名。结果表明,重庆和成都综合产业竞争实力远高于其他城市;绵阳属于第二梯队里产业竞争力综合实力最高的城市;广安、宜宾等则是后起之秀,发展潜力较大;但是南充、达州等市的产业竞争力排名相对落后。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成渝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以其促进创新和孕育区域竞争优势的功能受到学术界和政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西方产业集群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学到区域创新环境理论等重要理论及其演变,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从创新和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是研究产业集群的经济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不断创新中,当今风行全球的竞争优势理论揭示出,区域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区域要在未来赢得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给我们开拓了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在加速工业化阶段产业调整升级的新视野。直面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层次低、原材料工业比重大、重化工业比重大、“高碳”特征突出的实际,当前,中部地区要全力提升生态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结构竞争力、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体竞争力水平较高,在农业生产要素竞争力、农产品需求竞争力、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和相关产业发展竞争力方面均显示优势,而机制竞争力较弱。同时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因此山东农业发展应在提高农业生产要素中的科技含量、改善农产品需求条件、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优化农业生产者经营战略和加强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扶持等方面多做文章。  相似文献   

5.
传统理论认为 ,中国吸引外资的目标是为了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 ,引进先进技术和增加就业。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的现实 ,还有可能误导实践。利用外资的理论必须与时俱进 ,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应成为我国今后利用外资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不足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和竞争优势形成的障碍,文章以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产业竞争模式分析理论框架为依据,指出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基础,人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提出了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竞争为评价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某一特定产业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从理论分析入手 ,在剖析产业竞争力的含义与实质的基础上 ,可以探讨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企业自组织或有组织的综合体,它揭示了在一些地方企业集结成群,从而获得一种竞争优势。本文在揭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产业集群对产业和区域竞争力影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群经济迅速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主体,经济发达的区域必然有一个或几个产业集群存在。纵观中国各区域集群形态,大多数属于传统产业集群,这些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和转型升级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的研究,对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同时,在评价模型的建立以及评价指标的选取等方面,当人们从产业竞争力出发尤其从波特的理论出发进行评价时,难免因为缺乏对文化独特性的分析而产生偏差。现阶段,科学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迫切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论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