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眼于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在解决问题中前进,在克服矛盾中提高,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法宝。 我们党是一个有着6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在当代复杂国际环境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变革的政党。严峻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都必然以各种形式反映到党内来。党内矛盾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解决党内矛盾的实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迅速与整个世界相连结,既给中国带来了强大的外部环境压力,也给中国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适应经济全球化、绿色化的大趋势,不失时机地转向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还能推动协和型国际政治发展和新型全球伙伴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问题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新变量,它对国际关系具有双重影响,它既是国际合作新的增长点,也可能成为冷战后冲突新的发源地。国际社会要努力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变成机遇,积极推动国际环境合作,进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只有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国际旅游合作成为中哈全面深入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国之交在民相亲,双方旅游合作可谓共识最多、矛盾最少、投入最低、效果最好的领域,也有望成为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领域。本文旨在以中哈国际旅游合作中的制度安排为研究对象,积极推进两国国际旅游系列制度安排,高位谋划中哈两国国际旅游合作前景蓝图。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各自矛盾的逐渐暴露,各国都从自身围家利益出发,更加注重维护本国的安全。与此同时,中国还面对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从南北两个方向的压迫和威胁,国家安全环境十分严峻。为了准确判断形势,毛泽东提出让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身经百战的老帅研究国际问题,密议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6.
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生态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通过环境剥削与贸易壁垒转嫁着共同但有差别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被进一步剥夺,南北经济关系将越发不平衡。导致上述情况的根源在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以及全球气候的公共物品属性。发展中国家必须以扩大内需、发展低碳经济为核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际合作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
国际环境合作与欧盟环境立法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保护需要国际合作,而区域性组织内部的环境全作即是国际环境合作的一种途径。本文分析了典型的区域性组织-欧盟内部的环境产法的发展及主要成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段、对国际环境产法的影响等,从一个重要的角度展现了国际环境合作的生动景象。  相似文献   

8.
在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在自由贸易体制的基础上,将形成一个世界贸易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良性循环机制。构建世界金融服务领域自由化的体制,将是世纪性课题。同时,世界生产体系的形成将加强国际社会制度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扩展和加快必将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构筑国际经济新秩序将成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矛盾尖锐化的重要制度保障。世界各国将共同行动解决环境、资源、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和平的一个重要向度,合作的前景是无限的。从理论上讲,人类在需要合作的活动领域都能采取合作的方式。由于战争与冲突是在人类利益的互动中发生的,而利益的互动则是人类需要合作的领域。和平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广泛的、真诚的、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际合作,就没有世界和平。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和矛盾,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就会上升为冲突或战争,而对矛盾的妥善处理则会转变为人类进步、繁荣和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李杰豪 《党史博采》2005,(6):106-109
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之间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两难关系.一方面国际合作产生国际组织,另一方面国际组织又对国家主权形成制约.国际合作是国际组织的初始功能,国际组织制约国家主权,并不是因为国际组织如何强大,而往往是由于一些大国的主导.国际组织的职权与国家的主权常常在互动中被重新界定.人类为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而形成的组织化趋势必然使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1.
王从江 《奋斗》2006,(12):38-3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慈善事业。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关键是加强慈善事业内部整合与外部合作机制。内部整合与外部合作方面应做到:整体组合,优化运作机制,慈善事业自律,加强交流,促进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由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型,由崇尚矛盾转变为崇尚矛盾的解决,由鼓吹阶级斗争转变为倡导阶级合作。  相似文献   

13.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也明确指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但是,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引进先进技术。在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开放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扩大和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可见,在现阶段,强调自主创新,并不是要排斥对外开放,而是必须…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长期相互制约和相互矛盾,各种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不断加剧,已严重威胁到包括人在内的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持续生存,“公地悲剧”随时可能发生。这不仅是环境问题和某个国家的内部问题,而且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更是国际问题。只有奉行“和生原理”才能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南北关系(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是现代国际关系的主体内容之一。南北经济矛盾贯穿了南北关系发展的长过程中。这一矛盾的根源和焦点是什么?南北共同发展的出路何在?这是应该加以回答的。一、南北经济矛盾的根源仇启华主编的《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一书认为,“对资本积累在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作用及其结果,可以大致表述如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向发展中国家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利润量就越大,发展中国家所受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党自身状况变化的严峻挑战,需要解决西方文化强势传播与文化民族化、本土化的冲突等矛盾。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在全社会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为促进各国间的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维护国际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持久安全,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在新安全观指导下,中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维护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主张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推动国际核裁军进程;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平等协商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坚决反对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积极参与、努力推动全球和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为实现和维护国际与地区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金基福  黄俊尧 《求实》2003,(Z1):49-50
冷战结束以来,作为两极对峙标志的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先后得到解决,比如两个德国的统一。而在曾与两德同为冷战前沿阵地的朝鲜半岛上,韩国方面也在孜孜不倦地为实现统一而努力。金大中执政的韩国政府坚持推行的“阳光政策”也已经历时5年,在2003年2月金大中即将结束任期之际,因此本文试图就金任期内推动“阳光政策”的进程、成就及面临国内外因素影响的问题作一些分析。 一、阳光政策产生背景 1998年2月,金大中政府上台执政。他在发表就任演讲时说:“南北关系要在和解、合作还有稳定和平的基础上发展”。此话表明在韩国政府看来,现阶段最主要的不是急于实现南北统一,而是更加务实地把与朝鲜冷战对抗转变为和解合作,在相对稳定与和平的环境下,逐步实现南北的统一。“阳光政策”的产生就是为以上目标服务的。 从“阳光政策”产生的背景来看,冷战体制崩溃迄今已有十多个年头,整个世界在一体化、信息化、开放化的潮流中发生着迅猛的变化。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朝鲜半岛周边四个大国本着寻求更大合作空间的目的,纷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而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他们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清醒地认识到,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他们各自的国家利益和东北亚地区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真正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农民致富的抓手。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也应该看到,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南北差距、环境恶化、贸易壁垒等问题,使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2005年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特点之一:国际合作出现新的发展态势2004年底,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给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