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姜作培  马亮 《唯实》2006,(11):32-36
乡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以规划为先。一个好的乡村建设规划,必须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特色性。制定和实施乡村建设规划,必须遵循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点面结合、依法行政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乡村建设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瓶颈",为此,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笔者认为,建设好这项工程要求农民的积极参与和乡村组织的有力领导,因此必须从乡镇与村级两个层面上对乡村治理机制进行有效调整,这是新农村建设事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霍建军  李春英 《奋斗》2006,(6):37-38
乡村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当前我省农村乡村文明建设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程度,还存在哪些问题?调查表明:我省乡村文明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有一些较大的制约因素,必须采取措施尽快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领导的"平教会"开展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验,强调建设与教育不可分,运用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他们的实验不仅聚集了大量的人才,而且也重视人才的培养,强调乡村变革和乡村建设必须始终以人才作支撑。以上做法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福旗  吴文新 《求实》2007,(4):85-8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必须围绕建设新农村总体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标准加强乡村班子和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机制和工作方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昭通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状况,昭通贫困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更艰巨。本文研究了昭通市贫困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问题,提出了加快昭通市贫困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并关注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形态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种。物质形态的包括乡村环境、传统村落及民居建筑、乡村生产生活工具、民俗活动器具、民间艺术品等;非物质形态的包括社会组织方式、生活习惯、风俗风情、地方方言、民间工艺等。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加强对乡村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5,(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还强调,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指导工作时指出,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关注乡村法治建设,在推进乡村法治进程中处理好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关系。习惯法植根于乡村社会,它影响着国家法,同时也受国家法的影响。研究习惯法及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可以减少乡村法治进程的阻力,推动乡村社会法治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农村环境一旦破坏,再恢复会很难;农村的美一旦消逝,人们的乡愁也将无处寄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重在治理农村"五大环境",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6全面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当下的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农村环境一旦破坏,再恢复会很难;农村的美一旦消逝,人们的乡愁也将无处寄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重在治理农村“五大环境”,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给乡村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重建乡村社会道德观念,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重建与乡风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农民职业观念、义利兼顾的道德价值,物质精神并重的伦理道德观;采取各种措施,多管齐下,努力完善乡村社会道德重建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县乡村三级的长期工作。在这个进程中,作为县级组织部门,必须紧紧抓住“人”这个决定因素,整合人才资源,激发内在动力,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的再思考——从“农民主位”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乡村不动”的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各界先前对“农民主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改变了村庄的经济属性,使村庄的经济发展外溢,同时也造成了村庄内村民年龄结构的断裂。基于此,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使乡村社会形成“落叶归根的社会有机循环”机制,建设秩序井然的乡村社区,而且要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眼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舍弃模糊的农民主体定位,将农民的参与主体主要定位在妇女和老年人身上,应该以社会性、文化性项目建设为主,辅之以经济项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而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困境与矛盾,客观上迫切要求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多元化治理机制。改革基层政府运作,重塑政府、乡村间关系;激活乡村民间力量,着力探讨乡村民间组织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红 《理论导报》2008,(4):43-4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有利于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独特优势.为此,必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培养新型农民,必须提高认识,找准问题,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加大培养力度,壮大新型农民队伍,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落点在“乡村”、重点在“村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从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使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设定应更加侧重于农民权利的维护,形成良性乡村治理体制和机制。这需要不断推进和深化农村民主建设,在推进深化基层民主进程中加强乡村党组织自身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公民文化缺失的现象,导致乡村组织方式等级化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据先进文化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三个层面入手,其根本就是重构乡村公民文化,提高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06,(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首善之区和谐村镇,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村镇,必须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抓住关键点。一是要突出重点,培育产业,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二是要把握难点,调动主体。三是要抓住关键点,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村镇,必须在狠抓落实、创新举措上下功夫。一是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富民养山工程,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