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由于各国在先技术认定规则的差异,传统知识的在先技术地位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知识的在先技术地位在美国专利法上存在障碍。按美国专利法模式把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在先技术化,可以保护传统知识的消极知识产权利益。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在先技术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该种保护是一种最低水平的保护等。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有关措施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在先技术化时做出知识产权权利保留等。  相似文献   

2.
针对服装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问题,从认识服装技术创新的概念入手,分析服装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溢出效应、传播与扩散作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作用、促进作用,提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两者间的互动性的观点。而且要用知识产权制度调整服装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相关关系,达到动态衡平。进而认为:动态衡平需要钢性条件保证;动态衡平需要有法律、政策环境;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需要完善立法以致衡平。服装技术创新建议完善在先权制度,撤消异议程序,无效补正程序以及无效宣告程序;简化程序和手续,及时保护发明;加大奖励力度,促进服装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服装技术创新的动态衡平作用。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是以其传统为基础,世代创造和传承的技术、诀窍和经验等智力成果。目前对少数民族传统知识进行特别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在权利性质、权利主体、权利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为全面、有效地保障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特别知识产权,需要权利性质上确立其为积极性独占权,权利主体上确立所有权及行使权主体的一体化,权利内容上确立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双重内容。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产权法定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知识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的公共性与知识产权的私权性是一对矛盾,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了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即知识产权的种类、权利的内容以及诸如获得权利的要件及保护期限等关键内容必须由成文法确定,除立法者在法律中特别授权外,任何机构不得在法律之外创设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犯罪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这一知识经济生产力要素性权利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目前知识产权犯罪在全世界呈滋生蔓延状态。知识产权犯罪具有有组织化、国际化、科技化和专业化等行为特征。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抗制行为应具有对应性。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法应适用民法基本原则,知识产权的各项制度在民法中也有重要体现,二者是相互促进的。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要求知识产权遵守民法最高、最基本、最核心的标准,这样能有效促进知识产权的产生、权利行使以及保护。民法保护知识产权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司法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凡文  王千石 《前沿》2015,(2):77-79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附则部分的规定,肯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兼容性,确认了通过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性,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价值诉求、权利属性、权利主体及客体等方面与传统的知识产权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必要逾越其中的天然障碍,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知识产权的保护必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王伟 《理论月刊》2003,(9):90-92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出现了新趋势,即从权利的限制走向权利限制的反限制,全面扩大权利人的权利。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全面采取过错责任原则。适应TRIPS协议及世界性潮流的要求,我国未来修订知识产权立法时应适时引入无过错责任原则并相应划定适当的适用范围,扩大过错推定形式的过错责任原则适用范围。通过一系列制度构建,建立一个与世界潮流基本相符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9.
权利可以分为公权利和私权利。法律社会化的趋势在促使社会法这一法域出现的同时 ,还导致了公权利和私权利的渗透和融合及混合权利的产生。混合权利强调对个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保护的平衡 ,其实质体现了国家公权力的干预。知识产权的运行本体和运行过程无不散发出这种新型的混合权利的特质。明确知识产权所具备的公权利和私权利的双重权利属性 ,对于知识产权法的定位和基本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海 《求索》2008,(2):53-55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探索之中。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地理标志保护是最佳选择。地理标志除具有一般商标的区别来源、保证品质、保护商誉、不要求新颖性和创造性、保护期可以无限期等的适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点外,地理标志的地域性、群体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同,地理标志保护具有的优点正好可以用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有商标保护模式和专门法保护模式,只要利用现行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对其保护范围扩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就可实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的申请人应为挂靠政府部门的协会或其它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不得影响在先权利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应允许非商业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修臣 《前沿》2013,(3):98-99
知识产权制度是创造运用知识财产的基本制度。而在知识产权法律属性的界定中,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和知识产权自然权利主义一直是争论焦灼的两种观点。本文对这两种观点都持一种质疑的态度,并从知识产权的产生,知识产权的理论建构,知识产权的实践层面论证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认为知识产权本身具有法定权利和自然权利的双重属性,是一种在不同运用或解释框架之内两种属性接替出现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12.
邹彩霞 《前沿》2013,(7):60-64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调查了当前上海市民对待知识产权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调查发现,目前上海市民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高,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还比较多,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不强;通过价值分析方法探求上海市民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对无形财产的权利正当性认识不够、品牌崇拜与购买能力的冲突等;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比纽约、伦敦、首尔、东京等世界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市民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情况;用价值分析方法总结上海市民增强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实现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积极推进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有效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服务保障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创新驱动发展。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满意度票决、审议意见当面交办、审议意见落实办理情况再报告等形式,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开展了全流程闭环监督,有效推动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知识产权经济价值及实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赋予其权利特殊性来看,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是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公开性、可复制性、精神财产性是知识产权的经济特征。普通高校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秘密、校名校誉等知识产权既具有法律意义,又具有经济价值。高校知识产权在实践过程中,应从知识产权评估转化机制、成果的二次开发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知识产权成果的经营、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途径实现其知识产权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民事权利的混合型民事权利,具有人身性权利和财产性权利的双重属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其人身性权利只能归权利人自己享有,而不能被分割。但是,其财产性权利却具有可分性。对于夫妻而言,婚内取得的知识产权人身性权利只能归权利人个人所有,但财产性收益,特别是期待财产收益是可以在离婚时予以分割的。面对理论争议和实践难点,采取一次性分割的方式,不论在知识产权体系内还是在婚姻家庭法的原则中,都有一定的必要性、正当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豫政〔2 0 0 2〕 4号 (二○○二年一月十八日 )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我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构建经济发展新优势 ,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现提出以下意见。一、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一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大意义。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技术创新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法律制度。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 ,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图书情报领域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应处理好文献资料数字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提供信息检索服务方面的知识产权问题和网络导航系统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要明确图书馆的作用、性质和地位,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集体管理制度。国家应当修改知识产权法中不够完善的内容,加强网络环境下对权利管理信息及技术措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政策瞭望》2012,(7):58
最近,广东省出台《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意见》提出,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预警、自律、申诉和维权  相似文献   

19.
程序集约化是在推进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三合一"过程中提出的新命题,刑民程序关系处理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知识产权刑事侵权论可为刑民程序关系的科学处理提供合适的理论根据,有利于实现从侵权责任构成到刑事责任构成递进判断的审理任务。在知识产权刑民审理程序的规则构建上,"先民后刑"仅是应然意义上的司法认知模式,实然的法律程序衔接则宜类型化地确定在先程序的既判力规则和并行程序的实质合并规则。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争议焦点往往具有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特点,审判人员在面对该领域的矛盾纠纷时,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司法鉴定的介入来对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与判断,从而有效对案件事实作出准确认定。鉴定意见在知识产权案件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审判人员在裁判过程中必须依据一定的规则审核确认鉴定意见的证明效力,从而确保鉴定意见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对于案件事实认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