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八音器乐为海南本土器乐,因采用弦、琴、笛、管、箫、锣、鼓、钹等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这八大类乐器大部分来自民间的传统乐器,为民间艺人所创造,具有浓郁的海南特色。如花梨木制作的唢呐,椰子壳制作的椰胡,竹管制作的春封、调弦,竹  相似文献   

2.
好听好看     
CD《天幻箫音》 箫是流传于中国江南的一种竹管乐器,也是最富有中国南方特色的乐器之一;埙则是流传于北方的一种民间乐器。把表达富于悲怆意味的埙和柔婉的箫放在一起,于是出现了充满中国情怀的这张音乐专辑。演奏者张维良娴熟深情的演绎使乐器的表达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悠远神秘的埙,柔美抒情的箫带人进入世界的深处。那里有幻、有真、有怆、有玄…… 正大·雨果民族音乐精品创作中心制作,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出版。《相约彩云下──云南民族婚恋》 据说滇西彝族青年谈恋爱时有咬手的习俗,小伙子示爱后,姑娘要是咬小伙子的手…  相似文献   

3.
浅论佤族木鼓与木鼓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鼓在乐器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和主导地位。世界各民族对鼓的崇敬和追求的程度超过了其它乐器,甚至达到了人格化乃至神圣化的程度。 人们在历史上创造的鼓种类繁多,按其制作原料和形态可分为:木鼓、竹鼓、石鼓、铜鼓、皮鼓、水鼓、象脚鼓、手鼓、腰鼓、西洋鼓等。不论祭祀、喜庆、丧葬、传令乃至战场都使用过鼓,其用途之广为其它乐器所不及。全世界乐器中以鼓声最具有权威性。由此可见,人类历史上存在着一种鼓文化。根据现有资料来看,最原始、最独特、最神圣的鼓,莫过于现今仍保留在佤族地区的木鼓。佤族人认为钢鼓是“乐中之母”,木鼓则是‘通天之鼓”。  相似文献   

4.
<正>布朗族是我国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其音乐文化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受到布朗族及其周边地区群众的广泛喜爱。布朗族乐器主要可分为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包括羊角号、唢呐、竹笛、牛角琴、四弦琴以及三弦等,通常在婚庆等喜庆的节日当中使用;打击乐器有铓锣、鱼罄、鼓等,其中鼓的种类非常多,包括长鼓、大鼓、木鼓、象脚鼓等,此类乐器通常在宗教活动当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滇剧锣鼓     
从我学艺开始,老师教给我的就是一些大件的响铜乐器,这些乐器声音低沉,每件乐器在单独演奏时都不是那么入耳,操作上也很难,但我入门之后才发现它们韵味十足,从此便渐渐爱上这些滇剧演奏乐器——锣鼓。戏曲锣鼓一般由五个人演奏,但滇剧锣鼓有时只用四人演奏,在行里叫做“骑锣钵”,  相似文献   

6.
陆志远 《今日海南》2009,(10):20-21
当前,海南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性时期,也是海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如何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打破常规,全面快速推进服务业发展,已成为海南抢占经济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的紧迫任务。目前,海南发展旅游及现代服务业的环境、区位和资源等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笔者认为,加快海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应当重点发展“八大领域”,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朱馨 《今日浙江》2012,(22):56-57
海宁斜桥镇中心小学将流传千年的海宁皮影戏编进课程,成立全省唯一的少儿皮影艺术团,把皮影戏演到了全国各地;萧山楼塔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用笙、箫、笛、琴、胡等十多种乐器合奏楼塔“细十番”,这是几近绝迹的600年前的祥和之音……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乐器中,德宏州的少数民族乐器独具代表性,其鲜明的民族个性独树一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青睐。傣族民间笙簧乐器葫芦丝、弹拨乐器丁琴、拉弦乐器金角琴(由原始牛角琴改革而成)等;景颇族民间吹管乐器吐良、洞巴、勒戎、柯娃等已成为德宏少数民族乐器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王涛 《求索》2007,(6):209-211
《史记》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其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乐器就有近30种之多。这些关于上古乐器的大量记载以及《乐书》一卷对上古音乐理论的高度总结,反映了我国上古时期丰富的乐器文化。  相似文献   

10.
拍板锵拍板,简称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河北、河南  相似文献   

11.
蜂桶鼓舞是生活在云南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布朗族富有个性色彩,而又风格独具的舞蹈.该舞蹈因以蜂桶鼓作为主要打击乐器,并将其直接作为道具而得名.蜂桶鼓构造简易,制作也较简单,通常布朗族人取一截树干,凿通后蒙上兽皮便能击出响声.舞蹈时舞者身背蜂桶鼓,边舞边击打身上的蜂桶鼓;其他伴奏乐器有象脚鼓、铓、钗等.历史上,凡有重大活动,特别是年节喜庆之时,村民们就要跳起蜂桶鼓舞.  相似文献   

12.
<正>西安将对两类企业、八大项目予以优先支持,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全社会技术进步。两类企业包括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市场占比大的小巨人企业;经认定的国家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八大项目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云计算应用平台、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技术领域项目;围绕渭北工业区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秦岭北麓生  相似文献   

13.
试谈苗族芦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是节日祭扫、喜庆丰收,还是婚娶丧葬、喜迁新居、大爱示偶以及农闲空余,都要尽情的吹舞唱跳,其中最隆重最普及的要数芦整舞。千百年来,苗族芦笙及其伴之而兴盛起来的芦签舞和芦笠曲,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贯穿着整个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成为苗族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支柱和相互间联系的纽带。芦整和芦签舞虽然不是苗家人所独有,但是苗族对她的酷爱程度和流行力度则超过其他任何民族,并已提高到了吉祥物的地位。芦签、葫芦笙、箫、竽等竹管乐器极其相似,其制作原…  相似文献   

14.
邱日城 《当代广西》2007,(19):24-25
不到延安,在龙州也可以瞻仰革命圣地,享受红色之旅;不到桂林,也可以感受漓江般浪石烟雨清新扑鼻的气息;不到扬州,在龙州也可以邂逅与江南女子一样清雅可人的美女。到过龙州的人都会为当她的美景、美人所吸引,多会被天琴这个古老的乐器演奏出的天籁所陶醉。  相似文献   

15.
木叶情歌     
胡子龙 《今日民族》2012,(12):31-31
"三天不唱歌心发慌,三天不打歌饭不香",生活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渔泡江畔的彝家人,世世代代对乐器有着特殊的情感.笛子、口弦、芦笙等乐器,是很多彝家人的随身之物,这些乐器成了他们生活甚至生命中的一部分.彝山的每一场热烈的歌舞,都是由笛子、弦子、芦笙等乐器引领起来并推向高潮的;彝山的每一轮月亮和太阳,也都是伴着笛子、弦子、芦笙等乐器的韵律升到林梢头的.不敢想象,没有乐器的彝山,将会变得何等的单调寂寥,枯燥沉闷.  相似文献   

16.
佤族的木鼓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每个佤族村寨都有木鼓房,至少有一对木鼓供在木鼓房中。木鼓由整段红毛树或椿树制作,上方挖一直槽,中间挖空,两侧各刻一鼓舌。鼓有雌雄之分,敲击时音质不同,雌鼓音清脆且高,雄鼓音稍低沉。置于木鼓房中,雌鼓在右,为主位,雄鼓在左,为客位。逢年过节时可一人敲击,也可数人合击。佤族盛大的节日“拉木鼓节”就围绕木鼓展开,唱木鼓歌,包括人们上山选树、砍树、拉木进寨,制成木鼓直到庆祝歌舞的全过程。在佤族传统文化中,木鼓不是普通乐器,而是通天的神器,只要一敲响它,住在天上的神达梅吉就知道下界发生了什么事情。木鼓的使用与村寨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康小平 《台声》2001,(9):24-25
6月6日至11日,台湾中华电视、中国电视、台湾电视、东森电视、民视电视、年代电视、《联合报》、《民生报》等10家台湾媒体到海南踩线、采访后,7月4日至18日,台湾无线卫视、三立都会、八大传媒公司等3家台湾电视媒体又先后分别组队赴琼拍摄、采访。各媒体将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滚动宣传。笔者有幸与采访团一路同行,目睹了台湾记者对海南旅游景点及风土人情的惊奇与赞叹。拍海南“四大名菜” 海南“四大名菜——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和乐蟹,是台湾记者点名要拍的,他们说一定要介绍给台湾旅客。6月7日上午8点,采访团一行从…  相似文献   

18.
鼓自古以来是我国各民族的歌舞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每逢喜庆、节日、祭祀和娱乐等活动,人们总爱在鼓的伴和下,表演各种鼓舞。这里介绍的是流传广泛、形式独特、有代表性的几种鼓舞。  相似文献   

19.
蜂桶鼓舞是生活在云南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布朗族富有个性色彩,而又风格独具的舞蹈。该舞蹈因以蜂桶鼓作为主要打击乐器,并将其直接作为道具而得名。蜂桶鼓构造简易,制作也较简单,通常布朗族人取一截树干,凿通后蒙上兽皮便能击出响声。舞蹈时舞者身背蜂桶鼓,边舞边击打身上的蜂桶鼓;其他伴奏乐器有象脚鼓、、钗等。历史上,凡有重大活动,特别是年节喜庆之时,村民们就要跳起蜂桶鼓舞。这是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参加人数不限。原始的蜂桶鼓舞是排成单行围绕寨子的道路边跳边走,它分为三步、五步两种。蜂桶鼓舞舞步刚健有力,鼓声及其它打击乐声音铿…  相似文献   

20.
“八大”专刊特别征订中国妇女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9月召开。本刊第十期为“八大”精神的要求,特扩大发行。希望广大妇女组织积极开展征订工作。订阅办法如下:1、“八大专刊每本定价3。00元。一次集体订阅50本以上者优惠15%,为2。55元;一次集体订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