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新自由主义以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倡导国家积极干预、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为特征,从19世纪末至今,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潮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当代西方诸多国家制定政策和实施政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永恒的道德精神极与民主政治的经验极的确立和对两者的打通,是徐复观儒家自由主义的思想理路之所在。徐复观认为,道德精神是人在自觉中对自身生命与生活本身的肯定态度,它要求人自觉地将这种态度实现于生活及生活方式之中,以对后者发生规范和导向的作用;民主政治则是一种社会生活的根本方式,它受着道德精神的规范并将道德精神在具体的历史中实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人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这里试图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悖论以及西方自由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演进历程,并且进一步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对照,比较分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流变,以此为我们今天的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丁霞 《求索》2011,(6):113-115
洛克以经验主义认识论为逻辑起点,从自然权利论、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理论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思想体现了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肯定,以及对个人权益的保护。他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思想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以及政治实践史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使自由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而与自由观念密切相关的各种观念则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理念。他第一次将个人自由置于社会和公共机构之上,从而开启了政治自由主义的大门,本文从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和分权制衡三个方面来论述他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并对其政治价值作出了适当阐释。  相似文献   

5.
以赛亚?伯林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斗士,他把自由划分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通过批判积极自由从而为消极自由辩护,为自由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伯林消极自由思想的形成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思想文化的熏陶以及他个人的生活际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取向的实质性差异在于:崇尚个人自由与注重公共权威;崇尚形式正义与注重实质正义;崇尚权力多元化与注重权力一元化;崇尚法治与注重德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我们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价值取向进行认真分析,从其机会平等、过程公正、法治观念中借鉴有益的成份;还需要我们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取向进行合理选择,从其社会公平、结果正义、德治思想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7.
胡适是始于“五四”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使西方自由主义在“五四”时期,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信仰自由主义的胡适,在三十年代却转向了对专制独裁的政治依附,这也是历史事实。八十年代的胡适研究,侧重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对胡适的自由主义政治观,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8.
现代英国自由主义者阿克顿延续思考启蒙运动与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哲学问题,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哲学问题,阐发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他通过英、美、法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对比研究,突出了英国革命的自由主义典范性,批评了美国革命的"虚伪"自由主义,批判了法国革命的极端自由主义误区,并努力缝合着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边界,进一步展现现代自由主义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台湾思想界爆发了一场以殷海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以徐复观、牟宗三等人为代表的新儒家之间的激烈论战,新儒家试图以复兴儒学的方式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开出现代民主的良方,而自由主义的一方则选择了新。这场论战既可以看做是五四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的延续,同借助于对自由民主理念的积极推行以促成中国民主宪政的政治格局的彻底革时也直接影响了此后台湾文化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0.
中西现代小说作品都对各自的社会现代化进程提供着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但西方现代小说在支持的同时也进行着深刻地批判,中国小说则越来越依附于政治化意识形态而丧失了自己的精神主体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可在不同社会所面临的具体历史情境中去考察,也与中西文化所秉持的终极价值观密切相关。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出于民族集体自救的需要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而忽略了个人价值和人的自由,导致了小说批判功能的弱化和对现实政治需要的服从。  相似文献   

11.
与西方相比,中国文化缺乏主体性背景。这种缺失导致了近现代中国在吸收西方理性、自由、平等等文化理念方面的困难,滞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反,西方文化内涵了理性(逻各斯)和自由(努斯)的因子,为其主体性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中国要确立现代的主体性,将主体从诗意直觉、伦理及自然中复活,需要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神内蕴。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自由主义是最近二十余年来西方政坛的主流政治思潮。这一新自由主义 ,既不是指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 ,也不是指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以强调国家干预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 ,而是特指以“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为代表的一整套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政策。英美右翼政府在七十年代末上台以后 ,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的学说取代了凯恩斯主义 ,从而引发西方世界二十年不衰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本文试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当代霸权地位、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和“第三条道路”的关系、以及西方左翼对当代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进…  相似文献   

13.
韩喜平  刘岩 《求索》2022,(2):21-27
自由主义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思想基础,自由主义的基本观念是西方主流的理论前提和价值原则。自由主义正是通过在理论前提和价值原则层面的基础地位对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生成、发展和对外扩张持续施以强大影响力。自由主义在过去几百年里为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先发优势也影响了世界上的其他后发国家。由此自由主义似乎成了“先进”甚至成了“标准”。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固有的问题已成为阻碍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观念障碍。其个体性和竞争性的隐蔽前提需要通过新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来消弭,以破解当今世界难题,推动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书巧 《桂海论丛》2011,27(5):64-67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经历了盛极而衰和重返复兴两个阶段,基本理念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优先原则,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社会正义——平等的强调,这意味着西方政治哲学主题从"自由"到"平等"的重大转换。社会正义是当代人类社会的主题,各民族各国在发展进程中必须特别关注,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政治学说同自由主义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诉求,儒家“为仁由己”、“人皆可为尧舜”、“独善其身”云云亦无自由主义的内含,更不可能将其视为现代民主政道的思想资源,杜维明等人认为儒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同自由主义“接枝”,多是望文生义的比附,既是对儒家的错爱,亦是对自由主义学说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一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名著。它从道德主体、分配原则、社会契约等角度展开论述,指证了罗尔斯为代表的“政府自由主义”学说的偏颇,并据此提出了“正义内在于善”的思想。本书结构严谨,论述精妙,见解深刻,故被西方学界视为少数几部有影响的挑战罗尔斯理论的力作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喧嚣声中,有一种声音令人感到格外刺耳,那就是“个体本位”的喊叫声。不论从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头面人物那里,还是从深受自由化思潮影响的学者那里,我们都可以听到这种声音。这次政治动乱的某些“精英”就竭力倡导个人本位,反对群众本位。在动乱期间有人在公开发表演讲时说:“中国的启蒙文化与西方启蒙文化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讲的解放,更多地是讲民族觉醒,民族兴亡的群体解放,而个体解放没有突出出来。”并且污蔑我们在“很  相似文献   

18.
文化问题是张君劢思考中国近代化问题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对中西文化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并认为中国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造成“以精神自由为基础之民族文化”。张的文化思考是对五四“新青年”文化思考的进一步深化 ,这种深化将使建设中的中国文化与近代化方向更为贴近。  相似文献   

19.
刘格华  盛清才 《求索》2007,(3):150-151
麦金太尔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危机和政治理论冲突,指出自由主义的合理性危机在于抛弃了传统:批判自由主义社会中自由个人主义、正义的性质、国家的价值中立性观念,指出自由主义已经转化为一种传统;解决自由主义的文化危机的途径是回归亚里士多德传统。这种以传统为基础的合理性的探究方式,呈现了回归传统理论的意义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常常因无法包容少数族群的文化差异性而受到批评。为反驳这种"不宽容"的批评,西方自由主义学者提出了多元文化主张,以此包容、捍卫少数族群的文化差异。然而近两年,随着恐怖主义威胁以及难民危机日益严重,加上欧美右翼民粹主义势力的兴起,西方学者及民众却开始抱怨这种多元文化主义对少数族群"过于宽容",既损害了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价值观,也导致族群内部弱势群体的个人自由无法得到保障。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转变令人惊讶,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少数中的少数"难题。而通过对金里卡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介绍与剖析来探讨这个问题,也许能从政治哲学视角分析西方宪政民主国家的多元文化困境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