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2年6月24日至26日,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讨论宪法改革的特别会议在首都哈瓦那的会议宫举行。经过3天热烈、认真的讨论和发言,古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宪法法律草案,对1976年开始实施的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补充,进一步明确古巴现行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更改的”。在3天的会议中,人大代表、群众、学生、军人代表等在会上发言,坚决拥护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支持古巴现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对美国总统布什不久前污蔑古巴没有民主的讲话进行有力的反击。26日晚,与会代表对宪法改革法律草案进行表决,会议主…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中共中央建议对1978年宪法“作比较系统的修改”.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真直接主持宪法修改起草工作.他在研究比较了以往三部宪法后提出,修宪应当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关于修宪的原则,彭真提出: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二是宪法只能写现在能够定下来的、最根本的、最需要的东西;三是先考虑内容,再仔细斟酌文字.他强调,宪法是大家制定,大家修改,大家遵守,因此要充分发扬民主.从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修宪委员会到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修宪委员会共召开了五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也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其间宪法草案还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彭真主持下,修宪委员会及其工作班子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和智慧结合起来,为新时期的建设与改革、民主与法制的推进,完成了一项具有奠基意义的工程.  相似文献   

3.
记者:今年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胡乔木诞辰100周年,也是1982年宪法实施30周年。胡乔木曾经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被誉为"党内第一支笔"。1980年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请您向本刊读者谈谈胡乔木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长,对这次宪法的修改作出了哪些贡献?  相似文献   

4.
宪法解释建议权是以解释宪法的方式、程序,实现修改宪法之目的,并具有宪法修改效果的宪法解释首要程序,其源于我国宪法修改程序中宪法建议权的宪法惯例,旨在通过宪法程序避免宪法的频繁修改。执政党是提出宪法解释建议权的主体,由宪法规定的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的各国家机关是提出宪法解释议案的主体。明确宪法解释建议权,是健全我国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为具有宪法修改效果的宪法解释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也有助于运用宪法方法维护宪法的高度稳定性,实现以宪法发展指引和保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设立国家宪法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日期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相似文献   

6.
韦天罡 《当代贵州》2014,(32):57-57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当天,国家将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学界关于设立“宪法日”的提议,最早可追溯至1982年12月4日。那一天,正是现行宪法颁布之日。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设立国家宪法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日期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5,(1):58
<正>答:《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这是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的重要举措。从世界范围看,把本国通过、颁布或者实施宪法的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旨在提高公民对宪法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国家观念。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四五"普法规划规定:"将我  相似文献   

9.
保护私产入宪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1982年的宪法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不相适应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树立宪法的权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根本法保障,特别是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更标志着以人为本成为国家的价值观。私有财产保护,必须充分落实宪法原则,对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体系应进行相应的完善和修改。  相似文献   

10.
现行宪法之修改是社会需要的必然性结果,其修改的主要内容为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确定了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权及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宪法保障地位;宣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承诺,等等.宪法是宪政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宪政的实现有赖于宪法的充分实施.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4,(3):5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四年来,除建国前夕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有人称为“约法”,实际上是临时性的宪法)外,先后有四部宪法,即一九五四年宪法、一九七五年宪法、一九七八年宪法、一九八二年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5,(9):60
答:从世界范围看,把本国通过、颁布或者实施宪法的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四五”普法规划规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因此,经过法定程序,将每年12月4日  相似文献   

13.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会议除了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外,还制定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即五四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真正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在1954年同时完成,其中最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4,(3):64-64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正式施行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出现宪法规范与社会生活发生冲突时,特定机关依据宪法的程序,以明示的方法对宪法典的条文或文句进行补充、调整的活动。从一般意义上讲,宪法修改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成文宪法的存在。不成文宪法体制下  相似文献   

15.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6.
李燕萍 《唯实》2005,(3):60-62
公元2003-2004年间,中华大地上最为激荡的话题莫过于"公民财产权写进宪法"的讨论了。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也的确不负众望,于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醒目的写入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字样。私有财产权明文写进宪法是中国宪法乃至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终结,恰恰  相似文献   

17.
正3月7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委员们充分肯定修改宪法的必要性、及时性,表示完全赞成宪法修正案草案。住宁全国政协委员们在讨论时认为,对现行宪法作出适当修改,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既适应了新形势,又吸纳了新经验、确认了新成果。姚爱兴委员说,改革开放40年来,宪法对党的事业、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发挥了  相似文献   

18.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1982年宪法)。今年恰逢1982年宪法实施三十周年.借此机会,特将1982年宪法相关问题的研究梳理如下,以期读者抚今追昔之余.体会到这部宪法对于法治建设与权利保障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最近,中央发出通知,要求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在全党全国集中开展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活动,进一步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全面准确地  相似文献   

20.
黄建水 《学习论坛》2004,20(9):69-7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反映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执政的理念,使其成为执政党必须遵循的国家意志,能更加有效地改进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探讨宪法修改技术问题不仅是我国宪政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完善我国宪法学有关宪法修改理论的需要.启动宪法解释程序,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宪法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