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初,北京市服装三厂作为试点开始实行“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以下简称“以税代利”),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通过“以税代利”的形式固定下来,企业留利多少随企业经济效益高低而浮动,从而扭转了企业躺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的局面。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变外  相似文献   

2.
1981年,北京市改革试点企业学习,考察组千里迢迢,来到福建省闽东电机厂。这个以“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闻名遐迩的企业,奉行的是一条“倒过来”的经营方针(即把“以产定销”颠倒为“以销定产”)。当时人们只感到这是何等的新颖、大胆,并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的开端。那时,流行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在北京工业界,按指令性计划生产和收购的产品要占到80%左右,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悉听命于上级行政部门。虽然,北京光学仪器厂等企业已在实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试点,但改革刚刚起步就遇到了国民经济调整,机械仪表行业不景气,国家收购订货大量减少,企业被迫面向市场,自找销路。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清河毛纺厂、内燃机总厂、光学仪器厂、化工二厂等十个企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从一九八○年开始进行了“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试点。三年来,由于改革了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这就较为彻底地打破了“大锅饭”的工业企业管理办法。企业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增加了动力和压力,于是大大推动了自身在经营管理制度和领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革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已成定论,那么具体应该由企业中的“谁”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我们从改革之初即提出要把由国家经营、国家统负盈亏制度改为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制度,为此提出了政企职责分开、两权分离等。但这还没有深入到企业更深层次和触及神经中枢,即我们还没有解决在企业内部究竟应当由谁来具体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责任这个问题。企业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还必须进一步具体落实到企业内部一定的人身上,并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变国营经济管理体制上长期存在的国家集权过多,企业吃“大锅饭”的弊病,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对某些企业实行了“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制度。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企业真正对人财物、产供销全面负责,有了内在  相似文献   

6.
改革以来,为了使国有企业“自负盈亏”,我们在“两权分离”上做了不少文章.但是,“两权分离”与自负盈亏隐含着一个矛盾;“自负盈亏”的“自”指的是企业,而盈亏的“本钱”却是国家的.在企业只有经营权的条件下,国家作为财产的唯一所有者能不承担事实上的盈亏责任吗?因此,即使在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也不可能真正克服“父爱主义”.期望在“国有”的前提下实现企业“自负盈亏”,是一种理论不彻底的假说,而这种假说,至少迄今为止是与实践相悖的.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北京市汽车工业总公司所属汽车软轴厂,实行“计价买件,自负盈亏”后,职工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高产、优质、低消耗的新局面,经济效益持续上升,职工收入明显增长。该厂半成品车间软轴月产量比1983年平均月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从北京市组织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出发,要实现“三个率先”的目标,就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要总结实践经验,下功夫研究提出切合北京市实际的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取得新进展,求得实质性突破。回顾北京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和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发展,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市直管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力度、并做了一些改革尝试,主要有:一是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北京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领导人…  相似文献   

9.
一、某些宣传 口号带有片面性。 在这方面,比较突 出的是对打破“三 铁一大”的宣传。一 个时期内的宣传给 人们一种印象,似 乎转换企业经营机 制就是破“三铁”, 而且很多企业的 “三铁”已经很容易就打破了。实际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仅要破“三铁”,还要拓展思路,改革国家管理体制、理顺产权关系,推动企业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后走向市场.这是一场很深刻、很复杂的改革。另一方面,企业改革有关“税利分流”和完善承包制的消息很少,对于从利润承包向资产承包的过渡,缺乏舆论导向。还有的报纸把税利统包误认为投入产出总承包进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指导上,1993年重点抓了“转机建制”;1994年突出抓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1995年特另11是1996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一是扩大了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范围,把试点城市由18个扩大到SO个,我省除株洲市外,又新增加了长沙市。二是加大了推进兼并破产的政策力度,对企业兼并破产中若干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三是积极推进将“拨改贷”转为国家资本金,选择了几个试点城市探索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办法。四是“抓大放小”,全国集中抓好1000户重点企业,出台了首批…  相似文献   

11.
赵锋 《发展论坛》2000,(2):37-3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国有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将取决于干部管理体制的科学化。这是由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的。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四个基本特征中,第一个就是“产权清晰”。所谓产权清晰,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求企业每一部分国有资产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在进行公司制改革,对国家的国有资产投资入股后所形成的国有股的界定,直接关系到公司中产权关系能否清晰,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做到制度上的创新。国有股是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统称。我国《股份制试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国家股为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机构以国有资产向股份制试点企业投资形成的股份(含现有已投入企业的国有资产折成的股份)”,“国有法人股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用国家授予其自主经营的国有资产向独立于自己的股份制试点企业投资形成的股份。”国家因持有国有股而享有的股权,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本世纪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在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确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化企业制度,真正做到政企职责分开,两权适当分离,产权关系清晰,依照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国际惯例实行法入自主经营,成为不依附于国家的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改革蓝图。 3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举行的“中银论坛——经济全球化与银行业未来”国际金融高层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绞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通过改革,使银行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国有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完善治理结构,进而在条件成熟时上市,以寻求更大的商业“奶酪”。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00,(3)
大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三年两个目标”之一,北京市也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最后冲刺在即,时不我待。前些日子,在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市经委、市体改委、市社科联、首都经贸大学、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召开的“北京市工业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级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企业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以来的经验、教训、感受、思考。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供广大国有企业借鉴参考。怎样才算是实现了改制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郑海航教…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本文梳理了“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及实践中的问题,探究电子商务专业改革的方向与路线。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提到了重要地位。《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1994年以来由国家经贸委和体改委直接实施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已经在多个层面展开。国家确定了100个试点企业,国务院选择了3家全国性总公司进行控股公司试点,56家集团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做继续完善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自己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明确企业产权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就要“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李鹏同志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关键是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党中央和国务院都把理顺产权关系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问题,这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不过,目前对于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向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9.
《前线》1999,(11)
无锡尝试事业单位股份制改革无锡市将对事业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力求探索一条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减少国家财政支出,能够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道路。据悉,纳人这次改革试点的共有6家事业单位,包括了科研、文化、卫生等不同行业。它们大都是已经处在市场前沿,经过市场洗礼,但供应养分、维系生存的“脐带”仍连着国家的单位。这次试点,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标准,对它们进行股份制改革,职工可以参股,可以吸收其他形式的资金融人企业,让它们在完全市场环境下进行发展、生存,政府也将因此逐步降低这些单位的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20.
(一) 多年来,我国的出口体制是一种国家高度集中垄断经营体制。1979—1984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出口贸易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国家高度集中垄断的体制进行了有限的突破,在实行出口分级管理的新体制下,有限地扩大了地方经营商品的范围,赋予了地方和部门成立专业外贸公司或出口供应公司的权限,少数企业开始直接参与国际贸易活动,实行出口商品外汇留成制度,对以进养出物资实行优惠关税税率;1984—1986年经贸部门又进行了政企分工的改革,外贸企业实行独立经营进出口业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87—1990年以“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为目标,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