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近几年来,财政省管县体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是从该体制的优点以及完善与改进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推进财政省管县体制的积极意义。可以说,从财政省管县体制到行政省管县体制的转变成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紧迫课题。本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总结财政省管县体制的弊端和局限性,指出行政省管县体制的优势和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从财政省管县体制到行政省管县体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财政省管县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中很受关注的改革模式,近几年来这种体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是从该体制的优点以及完善与改进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推进财政省管县体制的积极意义。可以说,从财政省管县体制到行政省管县体制的转变成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紧迫课题。本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总结财政省管县体制的弊端和局限性,指出行政省管县体制的优势和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从财政省管县体制到行政省管县体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对传统的行政区与经济区重合的模式提出挑战,行政区只有扩大边界迎合经济区扩大的需要。“市管县”体制的衰退和“省管县”体制的推行成为县级行政区边界扩大的路径选择。“省管县”体制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市、县两级政府地位对等,以避免“市管县”体制造成的市、县“零和博弈”和“同构竞争”。同时,“省管县”可能面临的新问题值得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省管县”体制改革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热门话题。由“省管县”取代“市管县”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符合目前中国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在“省管县”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为此,要逐步下放权力,理清省市县各方权益,协调好省市县各方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省管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市管县体制下市县之间形成了科层主导的竞合关系,省管县体制下市县之间将形成斜向分治的竞合关系,在市管县向省管县的改革过渡时期,市县之间则形成了科层主导、斜向分治交错混合的竞合关系。这三种竞合关系,在市县的自主性、竞合的结构特征、竞合的机制手段、竞合的绩效表现等四个维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需要省管县的地方,应缩短改革过渡期,并尽快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之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对于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体制改革。目前国内已有很多省开始进行"省管县"改革的试点工作,"省管县"体制改革已经成了大势所趋。然而,目前在"省管县"的研究上,大多数学者都选择了江苏、浙江等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进行研究,则选取经济欠发达的安徽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安徽省实行的"省管县"体制对其县域经济、市域经济的影响,笔者并为安徽省进一步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省管县"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起来。福建省当前"省管县、市管县"模式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城乡二元差距拉大等不利影响,严重束缚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省经济实力的提升。当前许多学者关于"省管县"改革的观点有待商榷。"省管县"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实行财政省管县、扩权强县、市县平行三步走,才能同时根除"市管县"体制下的弊端和"省管县"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来,我国很多省份都进行了省管县的改革,目前大部分学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论证省管县的可行性上面,没有对省管县实施后县域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运用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尝试着用指标来反映省管县体制实施后湖北省县域发展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省管县"行政体制下公安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应当明确"省管县"公安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上建立"省管县"公安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三层体系技术架构即数据层、应用服务层和应用展现层,有利于实现高效、稳定、灵活扁平化公安信息的应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做法与经验,对于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地区协调,提高财政运行效率,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并对推进我国行政层级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以来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等省份先后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经济强县,并在财政体制上实行“县财省管”的试验性探索,县域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从当前情况来看,“省管县”体制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省级以下行政区划的权力结构模式和行政、财政基础,并将深刻影响我国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可以被视为自20世纪80年代“市管县”体制实施以来又一次对政府间关系所做出的根本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政府层级改革视角下的"强县扩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建构一种强政府与强社会合作关系模式,应是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范式的理想选择。为此,减少政府层级,实现省管县(市)的体制成为必然,当前部分省实行的以下放行政审批权为核心的“强县扩权”正是这一进程的现实路径选择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的成果有很多,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的必要性、“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已取得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但在“重复研究”、“重宏观而轻微观”、“比较研究不够深入”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概括与评析学术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对于我们找准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重点、难点、突破点,推进党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相关研究无疑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省管县改革已经成为趋势。然而,改革实践中存在许多困境:如制度化的利益格局难以破解,非制度化分权使依法行政遭遇尴尬,非整体性放权使县级政府面临"两个婆婆"等。究其根源,一是各级政府职责权限的同质性;二是省管县改革设计的过渡性。改变这一困境的切入点在于确立省管县体制的目标模式,即省、市、县政府在政治问题和重大事务上应是上下级领导关系,在涉及经济发展问题上是利益共享关系,在公共治理问题上是合作关系;重新配置政府职能权限;实行政治分权和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5.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责任,发挥省级政府的区域财力调节作用,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说省管县财政体制为县财政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的改革实践需要新的理论。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这些理论上的创新和思路上的创新,必将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和做到“五个坚持”。即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  相似文献   

17.
我国30年改革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三个阶段,取得重大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照新的形势要求,现行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扎实推进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规划从“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未来五年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完善体制机制是谋求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体制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 ,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存在诸多困难 ,其中体制是制约人大监督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 ,需要创新领导体制和人大监督体制 ,包括理顺人大与人大代表、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和完善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省现行的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已经阻碍了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体现为政府机构不断增加,导致行政审批层次繁杂、行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加大;市县职责不明,城市中心带动示范作用不明显;抑制了我省各自治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加快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尽快实现省管县已是大势所趋,时机也已经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