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詹贤武 《新东方》2009,(1):74-78
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都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后裔,他们都以高超的纺染技艺闻名于世。两族在纺织、染色、刺绣以及纺织品、纺织民俗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同的文化基因,说明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这两个古老的民族之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菁葆 《新东方》2012,(5):43-46,2
海南黎族婚俗文化中有许多与台湾高山族相同,其根源是他们把两千多年前越人原始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婚姻习俗一直在民间中保存着。尽管黎族与高山族已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但母系氏族社会残余的婚俗文化根深蒂固,百越文化的遗存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9,(4)
在悠远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绚烂的文化。黎族先民创造的人类繁衍神话、始祖神话和文身传说,与黎族传统的节庆习俗、祖先崇拜和文身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保留和传承着黎族古朴的民俗文化,同时也体现出黎族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毛寿斌 《台声》2003,(1):45-47
金秋时节的海南岛,阳光依然灿烂。去年11月21日至27日,台湾高山族的十大族群派出了80多人的庞大省亲团,来到海南岛,来到五指山,探访与他们源自一家的黎族兄弟姐妹。在海南岛一周的省亲活动中,台湾高山族的乡亲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海南岛,他们的到来,就像远方的亲人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所到之处,都受到亲人般的隆重款待,他们也深深为亲情所陶醉,在五指山,他们醉倒在黎寨的山兰美酒里;在三亚,他们流连于天涯海角的美景中;在海口,他们与黎族同胞一起狂欢于舞台上。台湾岛加海南岛,珍珠加玛瑙;高山族与黎族,同胞加兄弟。…  相似文献   

5.
妈妈的季节     
安第斯山区有两个对立的部落。一个是平地族,另一个是高山族。有一天,两个部落又打起来。结果高山族成为胜利者,并且带走了平地族的一个小孩。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9,(2)
黎族的岁时节日,是黎族土地崇拜的伴生物。黎族的岁时节日非常繁杂,且同黎族土地崇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衍生了各式各样、内容相当丰富的禁忌。这些禁忌主要来源于黎族的自然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经验总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有适时生产和维护节日气氛的功能并融入黎族的节日习俗,是黎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其又有迷信和伪科学成份,具有它内在的社会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徐亮  赵笑虹 《台声》2004,(12):39-39
"丰收节"又称"丰年祭",是台湾高山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可与汉族的春节相提并论的盛大节日。这一传统的节日习俗以其深久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被今天在大陆的高山族台胞所传承和继续。每年金秋,各地高山族台胞都会以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一千八百多万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汉族,原住民族只占少数。台湾原住民族在明清时代称为“土番”、“番族”,现在我们概称为高山族,或土著族、先住民,台湾当局称为山地同胞。现在,台湾原住民族还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并有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习俗,他们的人口增加速度、人口密度、年龄与性别构成、文化程度、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和职业构成等方面,均和全省一般人口的情形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高山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高山族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刺球就是其中最具高山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之一。刺球也称竿球、顶球,清代也有称作“托高会”的。这项高山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系由猎头祭仪演变而来的。高山族历史上有猪头以祭神灵,以此卜测来年的收成,并把减首者视为豪杰的习俗。历史上,有的地方每年“收稻讫,乃标竹竿于路,谓之插青,此时逢外人便杀”(张文《东西洋考》),并用此人头来祭扫神灵,以此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的地方则视猎头者为好汉,如傀儡生番“性好杀…  相似文献   

10.
邵文东 《新东方》2009,(10):38-40
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就海南黎族传统村寨民居文化、传统织锦文化、传统民谣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王芝兰 《人民论坛》2015,(8):226-228
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海南社会对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文章从黎族农村家庭养老、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婚嫁丧葬习俗、经济生产、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系统、民族性格和心理等方面对黎族农村养老文化进行了梳理,并对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现代变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邢植朝 《新东方》2007,(1):47-51
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的众多族群中,都同是我国古代“百越的后裔。尽管他们从老祖宗那里分手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各自居住在祖国台湾岛和海南岛上,至少有两百代人没有什么往来,但由于血缘同根、文化同源的缘故,他们之间的文化与情感的表现,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与相同之处,文身就是他们文化与情感凝结的血肉彩绘。  相似文献   

13.
与百越其他族群相比,女性文身是黎族文身的一个突出特征.今天学术界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黎族女性文身上.并进而在探讨黎族文身起源、文化蕴意、社会功能等相关问题研究中都认为黎族文身具有女性特征.但事实上.黎族文身是从古百越传承下来的,男性也曾经盛行文身,从汉代开始受汉文化的影响,黎族男性文身习俗才逐渐减弱.因此,主要探讨历史上黎族男性文身情况以及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邢植朝 《新东方》2008,(6):56-60
黎族社会有许多调节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治安、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保证群体的统一和谐、维护个人和民族生存、推动黎族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习俗和习惯,尤其是蕴涵在那些良好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习俗中的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王静 《新东方》2008,(12):F0002-F0002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枝绚丽奇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古代仡佬族打牙习俗的历史记载,对比中国其他打牙习俗的记载和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及台湾高山族打牙习俗,确定仡佬族打牙习俗在中华文化系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唐静琦 《今日民族》2008,(10):46-48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传统得到较好保持。云南省富源县水族与三都县水族同源,但由于早年迁入云南,他们的语言、习俗等已不尽相同,在音乐文化方面也是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从2008年第3期开始,亲爱的读者们跟随着大陆记者的脚步,入台湾越崇山峻岭,下平原海线。从寻找祖灵居所的泰雅人,到阿里山部落的热情邹人,我们可以从记者的字里行间领略到高山族各族群独特而灿烂的文化传奇。然而,传统多彩的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之间正发生着难以避免的冲击与碰撞。因此,高山族部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靠世人共同的重视与努力。  相似文献   

19.
邓州“台湾村”发现一部高山族家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公  涂重航 《台声》2003,(3):46-47
《台声》杂志2000年第12期发表《邓州有个台湾村》一文以后,一些新闻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采访,一些学术团体专家学者也前往走访调研等。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的庙沟河畔,有一座著名的“台湾村”。该村陈氏家族的始祖依那思罗,系台湾高山族人,于300多年前自台湾到此屯垦定居,发展繁衍至今,已13代,42户,200余口人。尽管他们仍保留着部分台湾嘉义县阿里山土番(今高山族曹族)的生活习俗,但因始祖的墓碑、祠堂早年被毁,缺乏实物和文字根据,仅限于口头传说。2002年10月14日,邓州市派员赴郑州向参加河洛文化会…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尤其是民间的舞蹈,常常是劳动者对自己日常的劳动动作,进行提炼加工,并结合着自身古老的文化艺术传统,创造出自己喜闻乐见的优美舞蹈艺术。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舞蹈文化,既是民族独创的,又体现了借鉴和相互影响的痕迹,海南黎族民间与菲律宾乡村竹竿舞,即表现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竹竿舞的艺术法规,表现了同一个文化圈内,不同地域之间,暨有共通的艺术特色,又保留了各自的地方色彩这样的艺术通则。海南竹竿舞,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舞蹈,有着古老的黎族文化意蕴。“竹竿舞”又称“打柴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