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06,(4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为主的转移支付制度。现行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财政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  相似文献   

2.
韩国首都圈产业向地方转移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对首都圈的工厂实行总量限制、设立地方转移支援中心、对转移到地方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为转移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提供优惠的土地政策以及给予转移企业补助金等措施实现了有效调控。韩国政府的政策措施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区域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政府应注重企业迁移政策与人口迁移政策的有机结合,争取在产业转移的同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还要强化对企业的激励措施,突出政府在产业转移中的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义重大。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城镇不愿接纳、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安心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不足等。为此,需要采取均衡地方利益,提升城镇接纳农业转移人口的动力;保障权益,让农业转移人口安心进城;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素质,让他们有能力进城等有效措施以化解困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呈现总量大、兼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省内转移增加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境,需要加强制度政策建设来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创造就业机会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支持等。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障碍、路径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低下、转移渠道不畅、保障机制滞后制约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因此,必须从战略层面,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一个有效转移的运行机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的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盛行以及统筹层次低等原因,使得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困难成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突出难题。本文根据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基本概况,分析造成转移接续难的原因:没有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会加大转入地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的压力等,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对于转入地统筹基金的影响,藉此提出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的对策建议:制定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实现省级统筹、减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对于转入地社会统筹基金的压力以及从技术层面上减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续成本等。  相似文献   

7.
政策转移既是一种政策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政策转移的发生、政策转移内容的选择以及政策转移的成败都与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由于文化的差异,政策转移常常遭遇文化冲突.政策转移中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异质文化冲突和同质文化中的亚文化冲突.这两种类型的文化冲突又常常体现为意识形态冲突、制度冲突、观念冲突、行为习惯冲突及混和型冲突等形式.文化冲突对政策转移的成败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政策转移中文化冲突的表现及根源,寻求政策转移中的文化冲突的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历史进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农业生产水平的大步提高是转移的动因和前提条件;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工业化战略的选择,对转移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目前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直接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及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科学分析国内外快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各地的实际情况,需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着力谋划转移路径和加快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科学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趋势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在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川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着新机遇,也呈现出新特点。川渝地区应主动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加大对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的培育,高度重视园区发展,提升加工贸易模式,联手建立合作机制,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新优势,才能在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中占领先机、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湖南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转移。然而,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面临着"量"的巨大性和"质"的偏低性的困难。要实现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转移,必须创新思路,实现从重"转移数量"向重"转移质量"转变,从重"异地转移"向重"本地转移"转变,从重"暂时转移"向重"永久转移"转变。  相似文献   

11.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府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该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转移市场,构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作为。  相似文献   

12.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不仅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其顺利运行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支付形式的复杂,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在认清现有财政转移支付监督范围狭窄、监督力度不足、内部监督薄弱和监督成果利用不充分等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以法律为依据的监督制度、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独立的监督机构、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信息系统等方面重构财政转移支付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厘清大国间权力转移的原因、机制和结果具有重要现实与研究意义。霸权转移论、均势论、权力转移论和领导长周期论是理解上述问题的主要理论。霸权转移论认为国内与国际因素会持续作用于国际关系,使崛起国与霸权国只能通过霸权战争实现国际政治中的霸权转移;均势论将政治因素视为权力转移的主要原因,认为国家能通过多种均势手段将权力转移的结果维持在均势范围内;权力转移论不仅认为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引发了大国间权力转移,还指出了多种权力转移机制,并强调等级制国际秩序的重建是权力转移的结果;领导长周期论将技术因素视作引发权力转移的主要原因,认为战争是权力转移的主要机制而等级制国际秩序的重建是权力转移的结果。未来可从多个方面深化四种理论的研究并利用其指导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富强实践。  相似文献   

14.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预算管理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有重要影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形式过多,不够规范,仍以“基数法”作为主要确定依据,有条件转移支付种类过多,均等化转移支付部分力度有限等问题。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二元经济结构、地方既得利益刚性、政府间事权划分不够清晰等原因,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和完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大问题。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种理论简要评价,提炼出几种可供选择的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就地转移,就地消化;向小城镇转移;向大、中城市转移。本文的结论是:只有通过农村城镇化,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才是现阶段客观的、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城镇化建设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比当前发展中国家更为成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通过考察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芬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供给、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做法,发现发达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经验对我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就业风险是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且创新性地发现就业风险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传导机制是间接的;基于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自身能力、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风险较大,形势不客乐观。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改善城镇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风险,以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序性、平稳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政策转移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和比较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新视点.随着全球化时代政策转移现象的勃兴,政策转移研究受到西方国家政府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政策转移的研究与政策扩散、经验吸取、政策趋同、政策学习、法律移植的概念视域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研究发现,政策转移与这些概念视域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因果关系,研究视域的关注重点不同.厘清这些概念视域的关系对于政策转移的研究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转移的外部性问题内在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揭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如何激励正外部性的转移与避免负外部性的转移。转移外部性问题内在化要采取道德规范、社会约束等非公共解决方法和征税、补贴等公共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渐进特质与现实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制度创新的特征、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渐进式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