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宪法之治和实行宪政,当然其前提是要求宪法本身应该为良法。宪政精神主导下的宪法与宪政、国家与社会、政治与法律、权力与权利相互关系的定位以及人治与法治的比较观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不但宏大,而且对具体实践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宪政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伟 《理论导刊》2006,42(2):21-24
宪政的基本内涵是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政的基本内涵是:我国依据体现民主法治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进行政治治理的过程,以及以维护保障公民权利和科学规范国家权力运作为目的的政治运行过程,其本质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本出发点与前提,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人权保障、限制公共权力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实施、维护和发展完善宪法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运行状态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张献生  吴茜 《民主》2009,(2):3-6
宪政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以1215年英国第一个宪法文件《大宪章》为开端,随着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而固定发展下来,是西方民主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治体制。宪政以宪法为基本前提。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既是一部最高法律.也是一部政治宣言,把革命成果和取得的政治共识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提供根本规范。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9)
美国宪法是西方传统政治思想尤其是自然法思想的一个灿烂结晶。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美国宪政理念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民主权学说和分权制衡学说。人民主权学说说明了宪政产生的原因和目的,而分权制衡学说则是保障和实现人民主权之目的的基本手段。从人民主权与分权制衡的角度研究美国宪政理念,为其他民主国家的政治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褚江丽 《理论探索》2007,(1):144-146
宪法视域中的正当性问题是以宪法文本的正当性为前提、以宪政的价值判断为主线展开的。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正当性主要涉及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表现形式、公共利益原则的价值判断标准、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政制度设计等问题。研究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正当性,对于我国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具体适用此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认真梳理和研究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宪政以宪法为基础,它的本质是限制国家权力,并以民主为前提条件;其最高价值目标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法治。宪政与法治、民主和人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切实现的最可靠支撑是社会主义观念文化。加强宪政制度建设不仅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要求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都应自觉地树立宪法意识,培育社会主义宪政文化;学习宪法、尊重宪法,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这是我国宪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陈德顺 《理论探索》2007,(4):123-125
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主流是宪法化和宪政文明。从政治文明的维度思考我国的宪政建设,必须以维护现有的基本政治制度为前提,以加强和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依托,高度重视宪政的具体制度、具体程序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杨叶红  刘峰 《学理论》2008,(8):17-20
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功经验。这三十年宪法发展呈现出鲜明特征: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更新宪法观念、自觉推动下大步向前的;它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变迁,并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它以完善实体内容为目标,呈现出“重实体、轻程序”的特点。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宪法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且宪法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完善,从“改革宪法”走向“宪政宪法”。  相似文献   

10.
需要宪法做什么 ?这直接关系到宪法实施的状态。宪法规定公权力以限制私权力 ,为的是防止公民对公民的侵害 ;宪法规定权利以限制公权力 ,为的是防止国家对公民的侵害。宪法的实施就是通过建立宪政秩序以保障人权的实现 ,而宪政秩序实现的过程就是依法治国的过程。宪法发展的历史表明 ,有了宪法不等于就有了宪政。宪政的确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这在于宪法的实施要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人权观念为基础。为此 ,就我国的宪法实施而言 ,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强人大的权威、建立宪法适用机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宪政是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弄清楚宪政的价值诉求,对于正确认识宪政的特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宪政是以保障人权为根本价值目标,以法治为治理基础,以分权制衡和有限政府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型构观念和相应的制度设计.西方宪政包含人权、法治、权力制衡等四个方面价值要素.其中,人权是宪政的价值核心,法治是宪政的秩序基础.权力制衡和政府"有限"则是宪政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12.
试论有限政府的合法性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限政府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宪法及相关法律规约政治权力的具体运作.尽管古典宪政理论和新宪政理论在有限政府的权限范围上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强调宪政制度对政治权力界定以及政治权力对这些界定的遵从,这将赋予政治权力以具体运作上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杨宗科 《理论探索》2011,(6):127-129
当前,学界对我国法治建设瓶颈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从中华法制文明近代转型的重点难点的角度看,可以说宪政法治的滞后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瓶颈,其中宪政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宪政立法存在片面性、宪政机构缺乏是突出表现。确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党必须在宪法与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着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切实追究违宪责任,是突破我国法治建设瓶颈、推进宪政法治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黄金桥 《行政论坛》2009,16(2):45-48
著名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学说在美国制宪先驱们天才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为美国宪法及宪政实践的思想基础和灵魂.美国宪法及宪政中的"分权"与"制衡"是相辅相成的:"分权"是"制衡"的基础和前提,"制衡"是"分权"的目的与归宿,通过分权制衡机制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愿望.我们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台湾政治以“乱”着称于世,其中权能关系紊乱既是“乱”的表现,也是“乱”的基本原因。台湾政治中的权能关系已经完全走出了五权宪法规定的框架,变成了弱权低能的不良政治体系,权能既不能相互制约,也不能相互为用。台湾政治乱象根基于宪政框架的根本缺陷,而政治共识的缺乏又是宪政框架根本缺陷的关键,政治共识缺乏的害群之马就是台独分子。台湾唯有与大陆统一,才能根绝台独,唯有根绝台独,才能形成宪改所需的政治共识,才能打造一部合身适用的宪法,理顺权能关系,结东政治乱象。  相似文献   

16.
朱炜在《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6期撰文认为,宪法观念在宪政建设中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人们对宪法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因此,在中国实现宪政过程中,首先应更新传统宪法的观念。更新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17.
美国建国时期,尽管存在着支持违宪审查的联邦党人与反对违宪审查的民主派之间的争论,但限权宪法观念最终通过"马伯里诉麦迪逊案"落实到其宪政设计中,确立了联邦最高法院在违宪审查中的地位。在美国的改革时代,罗斯福与最高法院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是围绕着违宪审查的制度框架展开的。美国的宪政民主制度试图使法官与民主政治保持距离,但是,法官在远离民主的同时,并没有脱离党派性。通过违宪审查制度,联邦最高法院不仅可以否决国会立法,甚至还可以介入总统选举,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在美国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中,美国宪法成了法官的宪法,而法官不是做出了民主的裁判,而是成了民主的裁判。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着民主性悖论。美国宪政民主发展进程中的违宪审查之争说明,宪法制度的建设必须注意到司法权力的民主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整体性、和谐性与民主性,是中国司法改革应该考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美国继受英国不成文的普通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文宪法,这种宪政思想的继受背后蕴含着宏观和微观的各种社会文化背景,本文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简要分析,通过总结美国宪法成文化的一些继受经验,从对比分析中可以得知,我国的宪政思想发展受到了本民族传统文化、多元集团利益影响等多种因素的阻碍,所以我们的宪政发展需要以社会宪政文化基础为前提.可以看出我国宪政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4,(2):63-63
秋石在2013年10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宪政民主”是继“普世价值”思潮之后又一股有影响的政治思潮。“宪政”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对西方宪政在学术层面介绍和讨论是可以的。但在有些人那里,“宪政民主”几乎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话题,称“宪政民主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这就值得警惕。我们党历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20.
宪法程序与国家权力--美国联邦宪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栋  刘毅 《理论导刊》2004,(8):27-31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了完备的程序制度,为规范权力、保障人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联邦宪法的有限政府原则见之于其繁复的权力运行程序细节中。宪法程序具有权力的正当化功能、规范化功能和形式合理化功能。作为宪政基石的法治,乃是一种以正当程序为主要内容的人们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