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和是我国著名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他(?)杀船,二万七千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出使“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的光辉篇章。在以后的二十八年间,他七次出使“西洋”,行程十万余里,远达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及非洲东海岸的三十多个国家,不仅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了当时中外贸易,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东方文明传播到  相似文献   

2.
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7月11日,伟大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受明成祖朱棣派遣,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远航。此后二十八年,他共七次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洋、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沟通了海上“丝瓷之路”,扩大了中国与西洋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船队的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之多,气魄之雄伟,组织之严密,技术之先进,影响之深远,为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首航比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奥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  相似文献   

3.
郑和在爪哇等地传播伊斯兰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郑和是最早、最伟大和最有成绩的航海家之一。自公元一四○五年至一四三○年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郑和亲自率领一支拥有六十二艘宝船和二万七八千人的庞大的舰队,七次下西洋(指东南亚、西亚直至非洲等地),访问了三十六个国家。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郑和的航海活动,要比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航海家都早几十年至一百多年。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历史学家们已写了大量的论著;文学家们也为他撰写  相似文献   

4.
一今年7月份在北京举办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是一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郑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作出了伟大贡献。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  相似文献   

5.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他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书写了世界航海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进行睦邻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云南是郑和的故乡,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刊特辑这组文章,积极宏扬600年前的这位云南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激励后人沿着郑和的足迹改革开放,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可追溯到古代,那时双方沟通交流还存在着很大障碍。然而,早在3000年以前,非洲和中国就开始了交流和贸易往来;公元6世纪,中国与非洲已经通过海路建立了直接联系。公元15世纪,当时中国著名的外交家、航海家郑和曾率领舰队4次到访东部非洲,并访问了非洲的偏远地区,到达现在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早在欧洲人宣称他们"发现"非洲大陆100年前,中国就与非洲建立了联系。自此,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联系不断得到加强。事实证明,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独立运动的初期,中国就对非洲给予了不断的支持与帮助。在非洲独立运动初期,中国主要…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1405年至1433年间,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万人舟师,七下西洋,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海洋上航行,历经“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打通了中国至波斯湾、红海、非洲等地的航线及其他多条航线,为中外经济贸易立下了丰功伟绩。这种关系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上,郑和船队将中华文化远播海外,在东亚乃至亚非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国际交往准则,凭借这些准则,在区域内建立起和平秩序,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础。这是对中国汉唐王朝“德被四海”的发扬光大,与暴力掠夺的强权政治有着根…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4):87-88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10.
徐年瑞 《友声》2005,(2):20-21
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地区的人民 ,十分喜欢中国瓷器 ,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 2 0 0 2年文明古国埃及从中国进口瓷器占埃及全年进口陶瓷的 96%。把中国瓷器和这些地区的人民紧密连接的使者 ,就是 60 0年前的郑和。今年是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下西洋60 0周年。公元 1 4 0 5年 (明永乐三年 ) ,郑和及王景弘等带领官兵 2 78万余人 ,船舶 2 0 0多艘 ,从苏州启航至福建 ,扬帆出海。1 4 0 7年 (明永乐五年 ) 1 0月回港。以后又相继出海 ,到 1 4 3 3年 (明宣德十一年 )历时 2 8年 ,共出海 7次 ,到达马来半岛以东、苏门答腊地区、印度洋、阿拉伯地…  相似文献   

11.
郑和下西洋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时间大致是这样的:自公元7世纪在阿拉伯半岛诞生以后,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伊斯兰教便很快传播到西亚、北非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了这些地区绝大多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接着,伊斯兰教又迅速在西班牙(公元8-10世纪)、中亚(公元9-11世纪)、南亚(公元10-13世纪)普遍传播,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宗教。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在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郑和下西洋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对亚非各国的出使任务,除了明初所具备的经济、政治的因素外,还与郑和本人所具有的非凡军事才能及船队强大的武备力量的保证作用分不开。从1405年到1433年二十八年里,郑和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海上远航,突出地反映了明初海上的军事力量。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明代海  相似文献   

13.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他直接占有大量土地。据史料记载,宋朝皇帝独占的土地有600万亩。明朝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单是北京的皇庄就有5处,占地12万8千亩;1505年,武宗即位后一个月,新立皇庄7处,后又增到20余处,37万5千亩;以后又扩大到300余处,仅北京附近的皇庄就占地2,000余万亩。明朝皇帝占有的官地大约等于全国耕地的七分之一。皇帝常把大量土地赏赐给皇族、勋戚和官  相似文献   

14.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利弊,早在永乐、宣德、成化年间,明王朝君臣之间就有过争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郑和历次出使西洋耗费钜万,对国家经济却不见有益影响上。成化中,车驾郞中刘大夏更是激烈抨击郑和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为此,他把明朝府中所藏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全部档案付之一炬,绝后人效仿。人此有关郑和出使西洋的记载,在封建正统史书中,仅《明史》、《明实录》有所存录但却既少且略,又偏重于记载出使西洋的政治原因和成就,难以窥视郑和下西洋的全貌。那么,郑和本人是否有经济意识?他七下西洋,在完成明王朝的政治外交使命外,是否进行过贸易活动?是否为明以后对外贸易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封建正统史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只能求助于非正统的私家著述了。  相似文献   

15.
走进非洲     
刘志成 《北京观察》2011,(10):32-33
刘志成与非洲结下不解之缘是在2006年。那一年,在纳米比亚、南非、肯尼亚等十余个非洲国家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他的镜头中,在非洲的土地上,是奔腾的角马、绚丽的火烈鸟、热情的非洲土著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题材。所有看到他作品的观者都会爱上这片充满梦幻般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郑和是十五世纪初我国伟大的航海家。他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4年)七下西洋,功表海甸,震惊海内外。此间,他曾为下西洋事,刻石铸钟无数,有的为表达和海外诸国“民物咸若,熙皞同风”“永示万世”的友谊;有的为下洋军官“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或“颂  相似文献   

17.
94河南穆斯林沙特朝觐纪实王宏晓伊斯兰教·穆斯林·朝觐公元610年,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阿拉伯人,为了改变阿拉伯半岛上部落割据、氏族纷争、社会动荡的混乱局面,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他利用当时半岛上流行的崇信主神“安拉”的原始宗教,吸收犹太教、基督教...  相似文献   

18.
池敬嘉 《台声》2004,(11):68-73
郑 和下西洋这一人类的伟大壮举,可谓家 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大多数人是仅知 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大多数人只知道郑和七下西洋。其实,作为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杰出代表,郑和是三上东洋、九下西洋,还不包括二次到台湾的活动。由于明 · 成化年间反对下西洋的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担心后人步郑和之后尘,一把火烧毁了郑和出使东西洋各国的详细资料。致使后人对郑和下西洋知之不详,甚至为什么下西洋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耸人听闻的说法是:踪迹建文帝。杜撰的故事当年,燕王朱棣高擎“靖难”旗帜攻入京都应天(即南京)…  相似文献   

19.
朱惠荣 《思想战线》2005,31(4):26-28
清代嘉庆年间,师范遴选了编写得最好的一篇《郑和传》,收入他编纂的《滇系》里。他在史评当中,高度赞扬了郑和的历史功绩,并且用郑和事迹激励乡里。师范是研究郑和的云南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入穆罕默德创立的一神教。其教义主要有信仰安拉是惟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该教主要有逊尼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