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识途 《四川党史》2002,(4):31-32,37
老彭走了,永远地离开我们而去了。我在京门,遥望蜀都,音容宛在,而英魂已渺,伤哉。老彭走了,走得如此仓促,没有向朋友们告别,也不容朋友们去向他告别,甚至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何方猖魔,对他突然袭击,索去性命,他至死也不知道是被胰癌所害。“老彭走了。”今年2月3日,我在北京养病中,突然接到好友王宇光来电话,说了一句我怎么也不能相信的话。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好久,我才说出:“这怎么可能呢?”去年我还碰见他精神健旺,生气盎然的样子,说他在植物园干休所活得自在,还自诩仍然坚持冷水浴,虽然已停止几十年不改的冬…  相似文献   

2.
快乐大叔 《党课》2011,(19):96-98
不知从啥时候起,人们一提到“艺术”一词,常常与“玩”这个字联系在一块儿。好像艺术真的就是“玩”出来的。其实呢,快乐大叔觉得,这应该算是一种调侃。说“玩”往往有自谦和自嘲的成分在其中,换句话说,既然我只是个“玩”艺术的人,不管是琴棋书画也好,吹拉弹唱也罢,水平哪怕再拿不出手,一个“玩”字也就都给化解掉了。  相似文献   

3.
刘建明 《前线》2013,(10):86-86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电视剧《水浒》主题歌唱的这句词,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里的“出手”作行动解。而“甩手”常指把事情或别人扔下不管,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有“啊!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咧咧的甩手一走!”之语,里面的“甩手”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4.
读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想这世上,号称是“读书人”的有多少,而真正读懂的能有几个?不说太深奥的,就金庸那种“童话”,很多人都读过,但谁敢说读懂了?要是真读懂了,这世界上许多不该发生的事也不会存在了。基于这种想法,这一次打算向大家推荐《东坡志林》。反正读书的人不用我啰嗦,不读书的人跟他说什么都没用。  相似文献   

5.
“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这是“红包书记”丁仰宁的一句名言,说得直白坦率,一点都不虚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贪官的性格倒是很可爱的。其实,将升(当)官作为捞钱、发财的途径,又何止是丁仰宁一人呢?可以说,这几乎是所有贪官的共同特征。那么,丁仰宁的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只说对了一半。前半句“升官不发财”说得很对,因为这应当是一人当官动机的真实写照;而后半句的“请我都不来”,则就荒谬得很了。为什么?因为谁都清楚,共产党员的宗旨只有五个字:那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且半心半意不行,还一定要全心全意。所以,当官不…  相似文献   

6.
李嘉诚是蝉联多年的华人首富,也是煲心灵鸡汤的大户与高手。记录他励志名言与成功经历的书有多种版本,且一直都很畅销,譬如,“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这是讲信心;“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这是讲勇敢;  相似文献   

7.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8.
“杀!杀!”塑胶羽毛球场上,一个身影高高跃起,挥动球拍连连扣杀,那动作相当漂亮。这个生龙活虎的扣球人叫熊维东,42岁,是巫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兼刑事技术室主任。“业余时间打打羽毛球,活动活动筋骨,是我的最爱。”打球间歇,他走到场边,边擦汗边说,语气颇为自豪。最爱打球?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因为,在工作上,他是巫山破案能手,这很多人都知道。从警20年来,他现场勘查各类刑事案件4300余起,制作各类痕迹档案卡片1500余份,通过对现场提取的痕迹物证比对直接破案510余起,顺带破案1030余起……还因为,在身体上,他是一个癌症患者,这也有很多人知道:2010年1月下旬,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熊维东被送到重庆大坪医院,诊断结果:患有三型恶性淋巴瘤!经过六个疗程化疗,他的病情才得以好转。  相似文献   

9.
陈颖 《党建文汇》2009,(7):53-53
中国有句俗话叫“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意思是说,老人70岁以后,如果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主人不要强留他住宿;80岁以上的老人,就不要强留他吃饭;9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连坐都不要挽留了。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洪昭光教授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主人如果按照以上做法做也不会失礼。年事已高的人,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应该尽量少走亲访友,否则,很可能给自己和主人家带来麻烦。  相似文献   

10.
《孟子》记载的“偷鸡贼”的故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偷鸡人“一天偷一只鸡,不偷手心就发瘁”。有人劝他不要偷了,他自己也想改恶从善,却因为“偷瘾很深,想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便说,“以前我一天偷一只,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个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  相似文献   

11.
陈毅轶事     
“陈Four就是他!” 1917年,陈毅曾一度被人叫作“陈Four”。 这一年,陈毅16岁,在四川成都甲种工业学校读书。 这个学校在成都很出风头,但出风头的原因却不在于学校的功课好,而是这学校有一支过硬的足球队,驰誉成都,队里有几个过硬的队员,陈毅是其中之一。因为他打第四排前锋,他有飞快的脚,有非常灵活巧妙的盘球技术,他很容易就能把对方脚上的  相似文献   

12.
陈鲁民 《奋斗》2008,(9):60-60
《清人笔记》载:一个清代文人在北京的文物市场买到了一方砚台,这块砚台太珍贵了,是岳飞曾用过的,因为上面写有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两句话是出自《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就是:不是说很坚硬吗,7怎么磨,也不会变薄;不是说很纯白吗?就是放进污水里,也不会染黑。表明了志士仁人应该具有的气节与操守。  相似文献   

13.
刘群的朋友和下属很替他担心,因为在他们看来,他“树敌太多,难免要遭人暗算”。不过刘群对朋友们的担心并不在意,他老挂在嘴上的话就是:“大不了把我灭了,谭嗣同都可以为改革赴死,我们这一辈人,出个烈士又算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扛鼎与拔山     
在我国历史上,有个楚霸王项羽。据说他力大无比,一人能打得起一个鼎;他曾打过七十余次仗,从来没有人能胜过他。后来,他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垓下,还单枪匹马杀了百人,冲出了重围。他虽然这样勇敢善战,武艺超群,但是他不会团结人,不会使用人。在他手下,人才不少,却什么作用也都不能发挥。如有一个很有才能的陈平,曾提出过一些好点子,然而楚霸王置若罔闻,当成“耳边风”,气得陈平跑到刘邦那里去  相似文献   

15.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16.
正直的疼痛     
陈岩是农四师七十二团种子站的保管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已干了近20年,在单位也算是元老了,可就是因为凡事太认真,站里和他要好的人没几个,大伙背地里叫他“铁公鸡”,当面却亲热地喊他“大老陈”。 老站长马上就要退休了,可最近不知咋回事,尽搞些让人捉摸不透的事情。这不,单位又弄起了投票选举定岗定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大老陈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隐隐有些不安:论学历和水平自己都不低,可就  相似文献   

17.
邓忠强 《学习月刊》2013,(17):55-55
唐德宗时.有个叫阳城的人.居官刚正不阿,素有名望。他先是做谏议大夫,嫉恶如仇,敢怒敢言,大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慷慨之气。然而.就因为这“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气魄.惹得皇帝不高兴.谏官没做多久.就被逐出京城.贬为道州刺史。阳城虽然接连受到打击,依然豪气不减,到了道州任上,又仗义为百姓干了许多好事。  相似文献   

18.
在童年,父亲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自私”。那时,在我的眼中,他不顾家、不疼我、不顾亲人的感受。父亲白天去法庭上班,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又要读书学习,几乎难得与我说上一句话。妈妈独自操持着这个家,亲戚朋友想让父亲帮忙办事,他都严辞拒绝。在我小时候,父亲也很“吝啬”。从未给过我一分零花钱的父亲,竞然曾经一出手就给了一个离婚案当事人的孩子20元。  相似文献   

19.
党风卫士     
谷良  朱春先 《学习导报》2013,(13):34-36
A 在妻子最需要他时,他在办案的路上 10多岁的儿子告诉邬晓兰,每回做梦,都是爸爸在陪他上特长班的课。 孩子的梦,其实也是邬哓兰的梦。在梦中,两人有时还会因为张险峰一个月也不回家一次而“生气”……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提拔他,因为官途是天堂;如果你痛恨一个人,也提拔他,因为官途是地狱。”这两句话听起来很荒唐,但痛恨谁就提拔谁的事情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