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面是伴随着GDP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声浪不绝于耳;另一面则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那样,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而当诚信问题、道德滑坡成为整个社会的风气的  相似文献   

2.
《浙江人大》2011,(5):3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精膏"等又接踵而来。问题食品不断花样翻新,连监管部门也"应接不暇"。一方面,印证了温总理日前的判断:"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食品安全的屏障为何一破再破。  相似文献   

3.
赵丰 《人民论坛》2013,(3):34-35
关注理由:看到国企亟待改进,就干脆主张全面私有化;指出国企问题不少,就是对公有制的"攻击";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极端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核心观点: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常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化意见。这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则是"极端主义"。新动向:崇尚非理性的、疾风暴雨式的社会运动,经常把话说到极致,不留余地。网络上出现的极端社会思潮,主要体现在"左右之争"上。  相似文献   

4.
《山东人大工作》2012,(8):59+61
二论:认清道德领域的成绩与问题、主流与支流,坚定道德信心《认清道德主流坚定道德信心——再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一文认为,2011年我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的图景。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真正危险的道德状况,不是人们对失德现象的义愤,而是对道德滑坡的冷漠。无论是感动还是疼痛、谴责还是反思、忧虑还是希望,都传递着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5.
<正>泛道德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无不张扬道德大旗,防范和谴责不道德行为;开口闭口不离道德二字,且又总是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待到今日更是痛心道德滑坡,失去道德底线,甚至有人惊呼"什么时候就变成这样了"?听到这些说法,不禁令人心生疑惑。以前世风就那么好,道德水平就那么高?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若要提升社会道德水准,让道德不再滑坡,至少不要滑到"底线"以下,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几年里,社会上因道德滑坡而出现多起令人心寒的事件。解决"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的问题,破解"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也成为本次两会上热议的话题。据悉,目前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不谋而合:让"见义勇为"入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面临着社会道德滑坡及伦理失范的困境。按照"为仁由己"及"为政在人"的儒家思维,社会道德滑坡的根源自然而然地归结于个体心性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价值阙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条件下的社会进步以及社会进步视域下的"道德滑坡"现象,分析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学中国在场的表现,是国民经济学体系内"财富与德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揭示"道德滑坡"现象的本质,后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商品拜物教的精神现象学分析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体化时代社会进步与"道德滑坡"现象的不可避免。异化劳动和对异化的扬弃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造成的现实社会关系给予了积极的批判,对"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道德重建的讨论和报道铺天盖地,连高层也发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的感叹。种种道德沦落的事件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相似文献   

10.
孟庆湖 《前沿》2011,(18):168-170
时下,社会道德的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且不道德的现象已经泛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道德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现实社会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是"耻感文化"的内涵在社会转型的推力作用下发生了蜕变,造成了社会成员的集体心理迷失。重塑"耻感文化",扶正"耻"的路标,是当前道德建设之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11,(11):59-59
小悦悦事件再度引发人们对立法惩治见死不救的强烈关注、小悦悦事件刺痛的不仅是每一个人的心,更是整个社会的良心,于是,在拯救社会道德、实现自我救赎的诉愿中,很多人期待通过法律的权威和强制力,为滑坡的道德和良知筑牢底线。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6,(2)
"道德储蓄"是对我国当前一些领域道德滑坡的一种反映与尝试。然而,"道德储蓄"忽视了道德发展的规律,这种以"回报"为目的的道德行为值得商榷,"道德量化"的做法是理想化的、不够科学的,而且从实践来看,"道德储蓄"不是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3.
李春华 《人民论坛》2012,(22):48-49
道德迷局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  相似文献   

14.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合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最美事件"温暖了一度让人觉得日渐冷漠的当代中国社会。在"最美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道德底线的守护以及平凡人的道德自觉,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道德。最美事件还给我们以积极的伦理启示:道德教育中有必要建立与完善道德训练的机制;媒体作为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或通道也是需要引起人们足够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道德问题十分严重,给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连温总理都感叹:"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笔者认为,道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对感恩教育的忽视。卢梭说:"一个不懂得感动、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最无知、最失败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要守住改革  相似文献   

17.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14,(1):117-122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舍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18.
道德滑坡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滑坡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道德现象,严重影响 社会和谐发展。造成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法 治不健全、腐败及道德权威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吴国萍 《人民论坛》2012,(26):182-183
荣誉观是古希腊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格拉底时代,由于城邦衰落而导致的道德滑坡,使苏格拉底决心通过道德教化重建雅典人的道德体系。于是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寻求善"等哲学命题,从中反映出他对荣誉的独到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道德重建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滑坡,原因何在近些年来,关于“道德滑坡”的问题不断引起热烈的讨论和争论。有人认为,近些年来道德的滑坡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中一些人将这种道德滑坡现象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市场经济造成了道德的倒退。另外一些人则坚决否认所谓“道德滑坡”现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