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文化多样性保护对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体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个重要社会价值,然而这一价值却与国际社会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原则相悖。以贸易自由原则为主导的国际商品贸易规则自然无法适用于作为特殊商品的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为此,必须建立一种适用于关于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体制,以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主导国际贸易秩序的世界贸易组织法律规则的实施,而且对世界贸易组织法律规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关于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体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立法依据。我国应当注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参照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适当运用财政资助措施和贸易限额措施来保护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佟连发 《政法论丛》2014,(5):104-112
GATT时期,专家组曾明确指出,"援引例外的缔约方应对其满足例外所有条件承担证明责任",另外从一些专家组报告中还可以推断出"申诉方对被诉方违反GATT的事实负证明责任"。WTO成立后,"申诉方承担被诉方违反WTO规则的证明责任"以及"被诉方对例外或者肯定性抗辩负证明责任"成为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分配证明责任的一般规则。但是"申诉方承担被诉方违反WTO规则的证明责任"有可能被滥用,例外条款的辨别也存在难度。"主张事实的一方应提供证明"以及"当事方应合作提供证据"作为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一般规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WTO成员对于是否应在WTO体制中给予文化产品特殊待遇的问题持不同态度。WTO现行规则中并不存在给予文化产品特殊待遇的条款。在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虽然回避了文化产品在WTO现行体制下是否具有特殊性的问题,但通过否定中国关于产品分类问题和援引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主张而进一步否定了文化产品在WTO现行体制下具有特殊性和可能享有的文化例外待遇。可见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在WTO现行规则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经过适当的法律协调和相关成员的长期努力,才有可能使文化产品在WTO体制中享有一定的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4.
可用竭自然资源例外规则源自《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g)款,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世界贸易报告》首次聚焦这一议题,凸显出自然资源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7月,负责审理“美国、欧盟、墨西哥诉中国限制部分工业原材料出口案”的专家组裁定,中国的出口限制措施未能满足保护可用竭自然资源例外规则的适用条件,因而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入世承诺。这一结果迫使中国重新认识世界贸易组织一般例外规则,同时也提醒相关方面,在上诉过程中不仅要以一般例外规则作为主要抗辩理由,还要证明对该规则的援引并不违反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序言的基本规定。  相似文献   

5.
公共道德例外作为GATT第20条所有例外项目中的第一项,体现了WTO成员在倡导和追求自由贸易的同时对于其历史、文化、社会、伦理等观念所体现的核心价值的维护。在文化贸易中,一国文化产品所体现的价值可能与其他国家的公共道德观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形之下,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应当如何适用才能达到自由贸易与维护WTO成员公共道德的平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进口大国,若要在相关的文化贸易争端中成功利用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就应当在立法上和诉讼举证程序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战涛 《河北法学》2012,(8):62-63,64,65,66,67,68
多边贸易协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但是有时过度地追求贸易自由可能会给一国的公共道德造成威胁。因此,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往往内含了一些可以豁免缔约方缔约义务的例外条款。缔约方为了保护本国的公共道德,可以援引这些例外条款来对抗其他缔约方的指控。在WTO中,公共道德例外主要体现在GATT第20条﹙a﹚和GATS第14条﹙a﹚。另外,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27条第2款和《政府采购协定》第23条第2款中也规定了这种例外。  相似文献   

7.
多边贸易协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但是有时过度地追求贸易自由可能会给一国的公共道德造成威胁.因此,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往往内含了一些可以豁免缔约方缔约义务的例外条款.缔约方为了保护本国的公共道德,可以援引这些例外条款来对抗其他缔约方的指控.在WTO中,公共道德例外主要体现在GATT第20条(a)和GATS第14条(a).另外,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27条第2款和《政府采购协定》第23条第2款中也规定了这种例外.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护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和避免碳泄漏的发生,近年来美国国会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法案均规定了边境调节措施。边境调节措施的基本制度包含适用的国家、适用的产品和计价方法等。边境调节措施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WTO的关税制度、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在国际层面上,我国可以向WTO提起诉讼。如果美国援引GATT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进行辩护,我们可以通过证明边境调节措施不符合该条序言的规定来应对。在国内,我国应选择合适时机开征碳税。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不足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过于简单,导致司法实践中操作的困难,同时也不尽符合TRIPS协议中有关规则的保护标准与要求。因此,建议通过专门立法完善相关规定,以便更好地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并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完善相关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0.
WTO框架下的动物福利与公共道德例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桂环 《河北法学》2015,33(2):138-145
2014年5月22日,欧盟海豹产品案发布上诉报告。该报告第一次在WTO框架下阐释了动物福利措施与公共道德例外的关系。一方面,肯定了欧盟保护与海豹福利相关的公共道德目标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又认为欧盟措施的具体实施方式构成了武断的、不公正的歧视,从而最终否定了欧盟措施的正当性。WTO试图在一成员保护动物福利的权利与其他成员在GATT1994协议的自由贸易权利之间维持平衡。动物福利措施既有其合理的方面,同时又可能成为新型的贸易壁垒,动物福利与自由贸易之间冲突的最终解决需要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Because of immigration in the West, increased cultural diversity poses a variety of problems for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a so-called "cultural defense" ought to be allowed as a freestanding defense to a criminal charge. Such a defense would "negate or mitigat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where acts are committed under a reasonable good-faith belief in their propriety, based on the actor's cultural heritage or tradition." The cultural defense, as a formal defense, and the use of cultural evidence in order to buttres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defenses, are distinguished. Three cases are discussed to illustrate the issues. The possible similarity of the cultural defense to an ignorance or mistake of law defense is then considered. The latter is accepted by such theorists as Gunther Arzt and George P. Fletcher and also apparently in German law, but it is rejected by Jerome Hall on the ground that it undermines the objectivity of the criminal law. The similarity, however, is shown not to hold. It is concluded that a freestanding cultural defense should not be allowed.  相似文献   

12.
宪法确立了什么样的文化国策,便存在着相应的文化基本权利观念,并通过相应的文化国家机构实施这些基本权利,从而造就了相应性质的“文化国”.其中,文化国策可以分为“威权型文化国策”和“法治型文化国策”两类;在前者看来,文化基本权利被理解为是一种由“国家”自上而下给付的“积极权利”和(狭义的)“社会权”,文化国家机构便围绕这一“给付”,从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各个环节保障文化基本权利的行使按照国家的意志进行,由此诞生了“一元文化国”;在后者看来,文化基本权利包括“自由权”和(狭义的)“社会权”,文化国家机构在遵循国家“中立原则”前提下,保障、给付、救济文化基本权利,由此造就了“多元文化国”.  相似文献   

13.
14.
"文化人格"一语会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身在海外的中国人,面对西方和中国文化交织的氛围而所持的一种文化性情.本文将其延用至法学领域,意图概括处在东西方交往背景之下中国的法学者乃至实践者的文化处境和他们所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5.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至今尚未结束,解决"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问题是中国19世纪以来的最高任务,也仍是当前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出路在于文化变革.中国文化变革的核心在于启蒙与革心,启蒙与革心是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也是中国文化变革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浅草-沉钟社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文化抉择的.与上一代激进反传统的知识分子不同,他们从中西文化调和的理念出发,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兼收并蓄的理性态度.这既与其曾经接受过的传统教育有关,也与因年龄差异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有关.这一文化态度,使他们在建构其以个性主义价值观和人道主义伦理观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时,能自觉汲取传统文化的有益养分,从而在观念层面上实现自己所提倡的"输贩欧西文化"与"复兴和光大""中土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John J. Tilly 《Ratio juris》1998,11(3):272-290
The key problem for normative (or moral) cultural relativism arises as soon as we try to formulate it. It resists formulations that are (1) clear, precise, and intelligible; (2) plausible enough to warrant serious attention; and (3) faithful to the aims of leading cultural relativists, one such aim being to produce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to moral universalism. Meeting one or two of these conditions is easy; meeting all three is not. I discuss twenty-four candidates for the label "cultural relativism," showing that not one meets all three conditions. In the end I conclude that cultural relativists have produced nothing that threatens universalism.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will first explore legal translation from the semiotics approach. The sign developing process demands that in legal translation linguistic units cannot be exchanged in isolation from the legal cultural concepts. Some scholars equate legal equivalence with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ame legal effect can be produced in the target text. This paper will show the difficulties of achieving the same legal effect in the target text in view of the indeterminacy of word meaning in the source text, and will conclude from the analysis the best way of translating a legal text.  相似文献   

19.
文化法基本原则的确立需要以其基本宗旨为基础、合乎文化现象之规律、公共管理之原则,并尊重产业发展的市场准则。文化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包括文化自由原则、切实公平享用原则、产业促进原则、文化多样性原则以及精神价值优先原则。同时,这些原则还衍生了非歧视性原则、文化主权原则等。其中,文化自由原则是文化法律实践的逻辑原点,切实公平的文化享用是文化法制与政策追求的最终目标,精神价值优先、文化多样性是对文化本质属性与功能的体现,文化产业促进则是为实现其他原则所必要的工具性原则。多项原则作为一个体系,服务于文化法律实践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宪法命运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宪使宪法更加完善,但这不是最终目的,修宪后的贯彻落实更为重要.贯彻落实宪法,使宪法有一个好的命运,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宪法文化的建构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一国的宪法文化决定着一国的宪法命运.我国宪法的未来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宪法文化的建构.我国应当从宪法观念、宪法制度和宪法理论等方面入手,加快宪法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