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法学课堂案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课堂案例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法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用法律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法学课堂教学中,正确而恰当地使用案例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文指出案例教学法的正确实施关键在于案例的收集、正确的选择和恰当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论法学案例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案例教学法是我国法学本科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使案例教学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法学案例教学实践中应当遵循思想性、辅助性、有效性和层次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法学案例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是我国法学本科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使案例教学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法学案例教学实践中应当遵循思想性、辅助性、有效性和层次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自引入我国,对于我国法学教学得到了重新认识.由于案例教学的作用,可以使得学生和教师的双向获益,因而有必要在法学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但是也应注意到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这些不利之处,最后,应当通过选取经典案例、合理进行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发挥案例教学在法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贺剑 《比较法研究》2015,(2):172-185
改革开放以来,案例研究在我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和现今的两次研究热潮,但案例研究在本体论层面是什么并未得到认真对待。纵观比较法经验,案例研究是一类与论文、书评等相比有着显著特点的独立的法学文献,具有篇幅简短、个案取向、偏重教义三个特征。在我国,案例评析可以辅佐和围观司法实务,也可以为部门法和非部门法研究提供教义学基础。对公报案例、指导性案例的评析举隅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澄清都是有力说明。案例评析在我国的推广,有待于主流法学期刊的开放和学术评价体制的微调,亦需在写作体例和文献运用上予以规范。案例评析的昌明,将成为我国法教义学昌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论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俐 《法制与社会》2010,(13):225-225,227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案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案例的设计不够精细、师生角色扮演方面难以进入案例教学要求的状态等主要问题,应当通过建立案例教学库、缩小班级规膜、摆正角色定位并拓宽案例教学平台等方法完善我国的法学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学本科案例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长华 《法制与社会》2010,(15):231-232
法学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法和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已日渐为法学教师采用。但目前我国案例教学在案例选取和案例使用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法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规范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三种,这三种方法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也得到普遍使用,并且对于法学界创新法学理论、推动司法进步、培养专门人才、参与国际交流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认真反思,积极改进。要在刑诉法学研究方面推陈出新,必须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法学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建立并逐渐形成了适应我国法律实践和法学教育实际的案例教学法。《行政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课程,在《行政法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得《行政法学》的教学更为生动、易懂、贴合实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讲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应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案例教学法的内容及如何在行政法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成人函授教育为视觉,围绕经济法案例教学法的定义、目标定位以及其有效性三个方面来说明该教学法符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是适合函授法学教育的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检察案例指导的定位问题决定着整个检察案例指导研究的起点,当前检察案例指导的核心定位是司法管理手段,它仅反映了检察权行政性的一面,而没有回应检察机关司法性的要求,在实施中不可避免会带来相应的矛盾与冲突.这不但导致当前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实施效果差强人意,与当前业已启动的司法去行政化改革方向亦有潜在的冲突.因而,应调整检察案例指导的制度定位,将其立足于“调控”而非“管理”更为适当。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案例是指发生在行政法治实践中、由行政法的适用行为引起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并被封存的那些案件。其对行政法治实践而言,具有厘清行政法关系、选择行政立法进路、对行政法适用提供参照和整合行政法实现的价值。对行政法学科体系而言,具有决定行政法学科体系宽度、深度、厚度和硬度的作用。行政法案例的主要类型是:作为行政判例的行政法案例;作为行政赔偿的行政法案例;作为行政复议的行政法案例;作为权力机关监督个体的行政法案例;作为公务员纪律处分的行政法案例;作为行政处理的行政法案例。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就一起乡村医生非法行医案件移送进行分析和思考,就此类案件在移送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探讨和研究,以期减少行政争议,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Science & justice》2022,62(5):594-601
The need for digital forensic science (DFS) services has grown due to widespread and consistent engagement with technology by members of society. Whilst digital evidence oft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inquiries, available investigative resources have failed to keep pace with such demand for them. As a result, the use case prioritisation models for backlog/workload management are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deployment of laboratory resources.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case prioritisation in a digital forensic laboratory setting, following the submission of exhibits for examination, where this workflow is described. The challenges of case management and prioritisation in laboratories are discussed, with both ‘case acceptance’ and ‘case prioritisation’ procedures explained. Finally, the ‘Hierarchy of Case Priority’ (HiCaP) - a transparent, risk-based approach for the prioritisation of cases for examination, is proposed and described using examples.  相似文献   

16.
《法律基础》课作为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的两课之一,是一门集专业性、理论性、思辩性、实践性于一身的学科,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如按传统的方法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试结合技工学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借此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掠夺性定价一般表现为企业为排挤、制约竞争对手或阻碍竞争对手进入市场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故意将价格设置于其成本之下。其目的是为将竞争对手逐出市场并随后设定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以收回前期降价的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包含了禁止掠夺性定价的规定。然而,对于掠夺性定价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还没有相应的法制规章提供指引和解读,再加上此类案件法院判决的先例在中国现阶段还属少见,因此,本文将详细讲解近年来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学家、反垄断机构以及法院对此类经典案件(如Wanadoo案等)的审理分析经验与趋势,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理论经历了概念性研究、制度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阶段,基本线索是逐步扩大行政诉讼案件。总结回顾这20余年的发展,对四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反思:行为诉讼与关系诉讼的检讨,国家行政与非国家行政的检讨,限制范围与保障权益的检讨,权利之诉与利益之诉的检讨。  相似文献   

19.
“刘涌案”曾经在中国法律界甚至更大的社会范围引起很大的轰动与反响。围绕着“刘涌案”审理与判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法律界以及社会大众等群体间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与主张,从而在社会空间中产生了一系列事件。本文首先通过对“刘涌案”事件中不同群体对该案的看法及所依知识的分析,概括描述了该事件呈现出的各种刑事诉讼法律知识的存在状态。然后,对这些知识在建立程序规则以解决事件冲突中体现出的特点与相互间的结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该案程序规则所依据的知识理论在事件发展中展现出逻辑与系谱。接着,由“刘涌案”事件引申,对更大范围的中国法治现代化中的诉讼法律知识型的品格、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反思了对现今知识型条件下的刑事诉讼理论构建及制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提出了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范兆兴 《证据科学》2010,18(1):39-52
犯罪剖绘(criminal profiling)为分析(连续)犯罪行为型态的技术,藉由统计技术分析潜在犯罪者、被害者与犯罪现场迹证等三者之间相互联结可能性。然犯罪剖绘技术应用至"案件连结分析",可根据犯罪现场所遗留迹证(含心理迹证),预测/推论犯罪者之人口背景特征,并将这些案件之犯罪现场迹证系统化处理,建构成数据库,有助警察侦办连续型犯罪。经由案件连结分析所得证据,能否成为法庭上论罪之依据,在英美国家必须通过"Frye法则"与"Daubert测试法则"检验,即是否已经通过科学性检验,或同一学术领域同侪认可验证过程。因此,后续研究可朝更精确统计分析方法迈进,以提升案件连结分析数据库对于预测未发现犯罪者之准确率及其法庭证据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