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女子称谓的变化纵然有历史、地域、语言等等因素的影响,但却从侧面反映出妇女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的变化。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女子称谓千变万化,如“阿注”、“帑”、“贱内”、“屋里的”、“家里的”,还有“夫人”、“对象”、“爱人”等等。 早在原始社会,群体为一个大家庭,“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 (《吕氏春秋·特君览》),家庭中的男女老幼是绝对平等的,这时的“阿注”之称,便反映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姓氏很早的国家。羲里娲乡生黄帝的陇右,因伏羲肇启文明,制嫁娶,正姓氏,女娲繁衍人类,开始华夏第一姓——“风”姓。黄帝子25人,14人得12姓以来,姓氏文化积淀丰厚。“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1]中国的姓氏始自伏羲,伏羲生于陇右天水。甘肃及其天水,是中国姓氏文化研究非常重要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源出郡望陇右的姓氏,既有三黄五帝中的华夏人文始祖,又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姓氏文物典章、文化遗址盛于中华。  相似文献   

3.
“将”是我国古代对郡守一级的行政长官的称谓,但对此用法前人及历代辞书多有忽略。这个称谓起于何时也不尽清楚。本文以大量的例证,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将”这种用法的产生时间及古代确实存在“将”指郡守一级行政长官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教师这一职业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虽然各个朝代的称谓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职能和作用却大致相同,即“传道授业解惑也”。  相似文献   

5.
一、晋文化及其历史分期  “晋文化”这个称谓可作“广”、“狭”两义的区分 :“广义”的晋文化可以看作是关于山西古代文化的概称或泛称。如同人们习惯于以“晋”作为山西省的代称或简称一样 ,举凡山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往往冠以“晋文化”称谓 ;“狭义”的晋文化或比较确切意义的晋文化 ,应当看作是关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代山西文化的一种指称 ,也就是关于晋国文化与魏、韩、赵三晋国家文化的统称或合称。西周至战国尤其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晋国文化与魏、韩、赵文化 ,可谓山西古代文化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轴心时期。据此 ,我们即以这个时期为…  相似文献   

6.
赵名 《人事天地》2008,(6):54-54
一、看目标,别看脚下 “高空王子”阿迪力曾对媒体说,如果把“高空走钢绳”这样高难度技艺浓缩为一句话,就是——看目标,别看脚下。 当你只看到眼前的困难,自然会有挫折感,忧虑感,而你看到其实你正在一步步向着目标迈进时,是不是烦躁就会一扫而光呢?我还有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嘉阳驿路俯江流,寒雨潇潇送暮秋,谁识蛮中风景别,洋州风竹戴嵩牛。”这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王世祯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经过夹江到嘉州(乐山)时在漹南嘉阳驿路上所吟写的诗句。 从夹江县城北五里古泾口,至九盘山南麓半边山崖处的青衣江,约三十五里小道,古代别称为“漹江”。县城因水而名,呼之“漹城”。嘉阳驿路,东起嘉州,西到雅州(雅安),沿青衣江北岸延伸。嘉州在宋代,有嘉阳的别称。阳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嘉阳驿路曾为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夹江古代尚属蛮荒之野,“封域狭隘”,古代先民为开发青衣江流域,沿江最先踩出路的痕迹;秦并蜀后,秦惠王为开拓疆地,迁移秦民万家安置于南安郡一带,迅速地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  相似文献   

8.
“神”系统是以“神”为基础演变形成,指一种难以表述却可被感受的精神、思维和意识状态,包括“神之灵”“神之用”“神之别用”3个层次,分别对应“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智”“情欲好愿”。“神”系统具有外散、敛藏、浮游、内耗4种生理活动,病理状态以增多、减少、无根、不足为特点。4种活动形式异常为“神”活动异常的病机,活动形式之异常致“神”状态的异常而见其病,不同层次及内容的病理状态各有差异,进而产生癫、狂、呆等“神之灵”病证,郁证、惊、健忘、强迫、无慧等“神之用”病证,自卑、失志、卑惵等“神之别用”病证。  相似文献   

9.
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中提出了人生与世界具有两重性:一是“为我们所用的世界”.一是“我们与之相遇的世界”.他用“我-它”公武称谓前者.用“我-你”公武称谓后者。他强调“我-你”关系的直接性、相互性和之间、相遇.并从“我-你”关系出发.重新去认知和理解世界。布怕的思想对于冷战后不同文化间越演越烈的冲突来说.仍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略谈中国古代法规制度查找途径白继红法规条约,在我国古代统称为“典章”。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典章制度,诸如官制、爵禄制、礼俗制、乐制、宗法制、姓氏制、兵刑制、科举制、土地制、田赋制、贡税制等等。若对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