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货币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逐步提高,货币犯罪活动日益隐蔽化、组织化,犯罪手段日趋高科技化。同时,货币犯罪案件发现难、假币源头发掘难、作案流动性大、侦查取证难等问题是当前货币犯罪案件的侦查难点。侦查机关可通过广泛发动群众举报、向特种行业和复杂场所调配秘密侦查力量、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作力度、建立货币犯罪信息共享系统等方式,来提升对此类案件的侦查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来打击假币犯罪工作中,公安机关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审视传统假币犯罪侦查措施的运用与新时期反假币工作的要求,二者之间还有一定的不适应。公安机关应从打击假币犯罪的社会效益出发,着眼全国大局,对假币犯罪开展"多层次打击""全方位整治"和"网上作战"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重点加强异地执法协作、控制下交付、诱惑侦查、悬赏与奖励、刑嫌调控、阵地控制、长期经营、网上作战等侦查措施的运用,以持续开展对假币犯罪的常态化打击整治。  相似文献   

3.
假币犯罪作为金融犯罪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一直是各国政府、警方打击和防范的重要对象。当前我国假币犯罪案件具有发案数量多、涉案金额高、犯罪地域广、跨境犯罪多、制假技术智能化程度高、团伙犯罪多、职业化犯罪明显等特征。对此在侦查中应从调查分析假币的来源及制作特征入手,通过加强侦查基础业务工作、加强侦查区域协作、并案侦查等策略方法实施侦查,突破这类案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惩治货币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持有、使用假币罪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立案标准过低;没有将"变造货币"作为犯罪对象;没有根据使用假币的不同情形规定刑事责任;没有将单位作为伪造货币等犯罪的主体等等.进一步健全、完善货币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打击当前猖獗的货币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两抢”犯罪案件侦防实践显示:近年立案数增长惊人,暴力性趋势加剧,在发案区域、地点、时间、犯罪主体、作案手段、侵害目标等方面有新的特点。针对当前反“两抢”斗争局势,应着重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快信息化建设,改进侦查破案模式;成立职能小组,建立反“两抢”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破案力度,重点打击现行犯罪;推行“刑侦提要求,治安管落实”,加强特种行业的控制;以及构建预警型防范协作机制,形成专群结合的防范格局等方面措施强化反“两抢”斗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假币犯罪成为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的主要形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针对其特点,采取加强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强化办案协作机制,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与识别能力,制定举报假币的奖惩制度和完善假币的收缴制度等措施,予以有效打击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假币犯罪是一种多发的犯罪 ,对假币犯罪案件的侦查应首先加强其认定 ,并对其立案标准予以正确理解 ,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打击假币犯罪已经成为公安机关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云南作为假币犯罪最严重的六个省市之一,目前存在立案数减少,涉案数额增加;涉案罪名以购买、出售、运输、持有、使用假币为主犯;犯罪组织趋向于家族化、集团化,手段隐秘化;受害人多为弱势群体,发案地多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境地区假币犯罪日趋复杂等特点。有关部门应同公安机关加大防范假币的宣传力度和打击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加强情报信息收集,有效遏制和根除假币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打击假币犯罪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伪造,变造货币类型的研究,假币犯罪停止形态的研究,两种典型案例适用法律问题研究,运输假币,持有假币犯罪主观方面认定的研究,出售,购买假币犯罪中“诱骗”犯罪的研究,打击假币犯罪的刑法完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犯罪也以几何倍数增长。目前我国网络犯罪案件的侦查面临困境:一方面是犯罪主体反侦查能力增强,导致侦查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侦查机关自身的侦查能力不足,导致对网络犯罪打击不力。侦查能力与反侦查能力的此消彼长呼吁新的侦查模式诞生。网络犯罪的“非对称侦查”,以建立资源占有上的绝对优势为核心,以整合现有资源配置扬长避短为补强,对网络犯罪实施不容还手的打击,这将大大提高网络犯罪案件的侦查效率。在整个过程中,“信息一体化”是构建整个“非对称侦查”模式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误收假币后故意使用的行为侵犯了货币的法定地位、货币的公共信用,并可能侵犯公私财产权,因而具有刑事可罚性,应当以使用假币罪定罪处刑。在犯罪认定时,客观要件之中的“使用”行为不应以置于流通为必要;只要能够根据基础事实予以合理推定其主观上为“明知”,就足以认定其符合本罪的主观要件。由于该行为的期待可能性较小,因此处刑时应结合我国针对误收假币后故意使用行为的立法变动情况,对于数额较大的情形原则上只判处罚金刑,而是否侵犯公私财产权这一随机客体也共有影响量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浅析货币的防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制贩假币犯罪呈现增长态势,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化.由于造假者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得货币检验的难度增大.货币的防伪技术主要反映在制版、雕刻、印刷等技术和印刷材料如纸张、油墨上.掌握相关货币的防伪技术,能使文检工作者更有效、更全面地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  相似文献   

13.
目前通说认为,使用假币是指将假币作为真货币置于流通的行为。但在具体案件中,这类行为往往与盗窃、诈骗行为相似,以致适用罪名发生困难。文章指出:在ATM机上存入假币换取真币的行为,应当构成使用假币罪;采用掉包的手段以假币换取真币的行为,应当构成盗窃罪;以假币购买古董的行为,应当构成使用假币罪。  相似文献   

14.
文件技术人员鉴定伪钞,必须要了解真钞的防伪技术在钞票上的应用,才能准确地从纸张、油墨、版面尺寸、图纹形态和位置、印刷版型、印刷技术、暗记等方面鉴别出钞票的真伪。  相似文献   

15.
“使用伪造的货币”是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使用假币罪的实行行为方式,学界对其基本含义存在“狭义说”与“广义说”之争,这种争议实质上是基于规范用语与普通用语的不同角度来理解“使用”概念而产生的。根据我国使用假币罪的立法变动情况和普通用语规范化的目的论解释方法,“使用伪造的货币”的基本含义应当解读为:以伪造的货币冒充真币,并以真币的通常用法加以利用的行为,但是应当排除私人储藏、出售伪造的货币以及银行工作人员以伪造的货币换取真币等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16.
特定非金融业的洗钱犯罪呈日渐猖獗之势,对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打击,既是遏制洗钱犯罪的需要,也是我国履行国际责任的要求。当前我国特定非金融业的反洗钱工作仍面临诸多障碍,亟待完善相关的立法及工作机制,以推动我国的反洗钱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17.
网络虚拟货币洗钱防控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虚拟货币的交易范围和数额在短短几年内就成倍地扩张和增长。相关法律的缺失使网络虚拟货币这一新生事物存在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可能,成为他们进行洗钱活动的新型工具。建立网络虚拟货币洗钱防控体系已属必然。司法部门应借鉴传统洗钱犯罪的应对策略,同时考虑网络虚拟货币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时策。  相似文献   

18.
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的电力行业是职务犯罪的高发区。由于电力行业的垄断性、工作流程的技术性、职权的行政属性等特点,侦查机关在大型国有电力企业职务犯罪侦查中应着重解决案件线索的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企业账本等物证书证的获取与固定、赃款赃物的追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于使用假币的行为 ,各国刑法大多规定为犯罪。对于本罪的构成要件 ,中外刑法除对主体要件认识一致外 ,对于该罪其他要件的规定 ,则存在着一定差异。在侵害法益上 ,外国刑法普遍认为是公共信用 ,笔者认为是国家对货币的流通管理制度。在犯罪对象上 ,外国认为是伪造、变造的硬币、纸币或银行券 ,我国认为是伪造的货币 ,不包括变造的货币。在客观要件上 ,中外刑法均认为是将假币冒充真币投入流通领域 ,但我国还有数额较大的程度要求。在主观要件上 ,中外刑法均认为是出于故意 ,笔者认为还须具有“使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